朱海英
摘 要: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研究是現行一個富有挑戰的課題,現在不少老師總希望課堂上多講點知識給學生。從教師對閱讀教學的目的、重點和層次這三個方面的認識上進行了闡述,望能與同行共勉,將閱讀教學做得更有成效。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目的;重點;層次
一、對閱讀教學的目的認識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閱讀能力,其次提供語言輸入和文化輸入”(程曉堂,2007)。其實教師對于閱讀教學的目的都是認同的,但在實際教學中卻“不由自主”地大講特講閱讀語篇中的每一個可能成為“考點”的語言點。這種無奈主要源于兩點:(1)對閱讀途徑的片面依賴;(2)對閱讀考試的誤讀。
1.閱讀途徑
在語言教學領域存在兩種閱讀途徑:一種叫做自上而下模式,另一種稱為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的教學過程可以歸納為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自下而上模式的教學過程可以歸納為部分—整體—部分。有的教師過分依賴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組織教學,這樣的閱讀過程就類似于翻譯。
2.閱讀考試
現在紙筆測驗中對閱讀的考查以選擇題為主。其考點絕對不是獨立的詞匯或者句型結構,而是基于語篇理解的閱讀技能。學生要形成閱讀技能,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啟發他們關注語篇的結構特點、文本特征、題材風格等,而不能過分依賴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因此,教師應該更合理地安排閱讀教學的重點。
二、對閱讀教學設計中重點的認識
1.以口頭表達為重點
小學英語教材中以對話為主的語篇材料,能為學生提供較好的話題背景和口頭表達示范,那么閱讀教學的重點就可以落在“說”上,其余“聽”“寫”等技能為輔。
2.以閱讀為重點
如果碰到人物較多、關系復雜的閱讀材料,教師在設計時重點應放在閱讀策略和方法上,從而幫助學生梳理不同人物對應的不同活動。
3.以寫作為重點
楊麗(1996)曾采用實驗心理語言學的研究方法,發現語篇能力與閱讀、寫作水平呈正相關。因此,如果碰到的閱讀材料本身短小精練、結構特征明顯,就可以通過對其語篇結構的分析使寫作成為閱讀課的重點。
三、對閱讀教學層次的認識
1.“意義”層次的閱讀教學
閱讀課的教學過程應該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指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和訓練。我們引導學生通讀全文,借助上下文等來揣測詞義,理解句子的隱含意義,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
2.“形式”層面的閱讀教學
詞句的學習,觀點的理解都在一個完整清晰的全篇認知中進行,當我們處理閱讀材料中具體知識點學習時,通常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1)語篇中提取關鍵信息直觀、形象地呈現在黑板上,掌握重點語言;(2)就關鍵信息設問(When,Where,What,How,Why ...);(3)選擇答案填補關鍵信息;(4)正誤語句判斷;(5)將語篇分句打亂順序,重新組合。
3.“運用”層面的閱讀教學
一節閱讀課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教學過程中是否找準了“切入點”,以“切入點”為突破口適當為學生提供一些閱讀的背景知識,為學生能積極、主動地進入閱讀,由語言輸入到輸出搭建了橋梁。課堂中教師巧妙設問、啟發引導、多樣化的閱讀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楊麗.語篇知識在閱讀與寫作過程中的相關性[J].現代外語,1996(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