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景
【摘要】隨著近年來網絡的普及覆蓋,在給人們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給高校學生帶來了不良的社會風氣和不健康的思想。基于信息化條件下的高職思想工作的展開,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將從多方面入手,對信息化條件下的高職思想政治工作進行探討和思考。
【關鍵詞】信息化;高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引 言:
21世紀,信息化的高度普及應用,已經成為了時代的特點。網絡傳媒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在學校教學中已經普遍推廣。高職學生作為一類特殊的高等教育群體,其思維模式較為活躍,處理事情容易情緒化,對學習熱情相對不高,大多熱衷于網絡。所以在這個前提下,高職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展開尤為重要。
1信息化條件下高職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背景:
今年來信息化的普及推廣,網絡打破了區域和時間的限制,其所涉及到的內容日益多樣性,許多不健康的網絡內容在網絡平臺得到推廣,使部分青少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扭曲。
1.1西方理論的滲透
據不完全統計,現代互聯網信息中英文信息的比例高達90%。西方發達國家通過先進信息的推廣,將其政治主張、價值觀、經濟觀等通過網絡推廣的形式逐漸腐蝕青少年的思想意識,造成部分學生信仰失落。錯誤的信仰理念也使得學生們盲目的崇拜西方資本主義生活,為社會的安定團結帶來極其嚴重的隱患。
1.2民族文化受到沖擊
民族文化作為一個民族的精神象征是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表現,每一個國家甚至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內涵。互聯網的推廣在加快文化交流的同時,也為西方對我國青少年的文化滲透,提供了平臺。其通過強勢的文化輸入,將西方價值觀和審美觀灌輸到中國青少年思維中,對于這種文化侵略,青少年的抵抗意識相對不足,極容易被灌輸入西方文化精神。
1.3沉迷于網絡世界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在網絡監管力度跟不上發展的情況,大量的色情信息、淫穢圖像等內容網絡上大量傳播。對于青少年來將,這些信息滿足其對性知識的渴望,但是由于信息的不良性,使得其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思想觀念產生了負面影響,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另一方面,目前大量網絡公司進行了網絡游戲的開發和推廣,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玩家,游戲的開發越來越多樣性,使得大量青少年沉迷于網絡游戲,脫離現實,甚至放棄學習和休息時間,對其生理、心理都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
1.4網絡犯罪日益增加
根據調查發現,網絡案件中嫌疑人和受害者日益呈現年輕化的態勢,青少年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缺乏,使得其容易受到傷害。一部分不法分子,通過網絡傳播反動信息、暴力信息傳統,在青少年缺乏判斷能力的時候,誘導期走入犯罪的道路。
2信息化條件下高職思想政治工作開展與應用
2.1轉變觀念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首先需要明確學校是培養造就高素質人才的基地,是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培訓搖籃,人才的培養首先必須要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工作應該在幫助學生掌握各種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擁有正確的思念理念和人生信仰。
教育工作者對高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應該改變傳統局限于課堂的的教學模式,隨著互聯網的推廣,思想政治工作的網絡平臺應用,可以使學生在自由、平等、直接的環境下,積極展開討論和交流。
2.2加大教育資源投入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性,只有熟悉各種網絡特點,才能從各個方面深入的了解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點難點,能夠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各種突發問題,這就要求了在教育工作者理論知識強化的同時,加強對信息化技術的熟練掌握和應用。學校應加大對師資力量的投入,建設具有科技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2.3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推廣
利用學生對網絡好奇心,改變傳統、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涉及面加大。教師在課程安排時,可利用信息平臺,設計、制作出內容新穎、獨特的教學課程,充分發揮出網絡的優勢,使學生們可以正確認識網絡、使用網絡。
校園網的建立,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交流溝通的平臺,也可以作為師生間交流溝通的平臺,但是由于傳統的校園網平臺內容單一,無法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所以應積極加強對校園網的建設工作,通過校園網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通過正確的思想引導,改變學生對不良網絡信息的依賴。
2.4定期時事分析
在高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可以通過定期對網絡上的國內外時事信息進行分析探討,同時組織學生定期了解國內外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趨勢,通過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5建立健全的網絡法律法規
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不應該單純的局限于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需要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健全的網絡管理法律法規,能夠有效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襲,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健康的網絡成長環境。
結束語
信息化的高職思想政治工作,不僅需要學校的高度重視,同時也應該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其思想素質健康成長,在未來的生活中,能夠積極的發揮自身優勢,立足于社會。
參考文獻:
[1]陳斌珠.基于信息化條件下高職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價值工程.2011(19).
[2]張姍姍,王堯駿.當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與對策芻議[J].思政園地.2011,23(67).
[3]李明燦.高職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與對策芻議[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校學報.2013,26(05).
[4]徐紅.對高職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與思考[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26(12):19-20.
[5]呂丹,王偉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疏導方法的客觀背景及運用載體[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