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搏
摘 要: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教育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各個學校從幼兒教育開始,就開展普及信息化模式的教學。而課堂教學內容,是每一門課程內容濃縮的智慧與精華。課堂教學,是老師教授知識,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
關鍵詞:農村;教育信息化;制約因素
一、制約農村教育信息化的因素
1.多媒體設施利用不合理
一方面,學校因資金、儲備空間以及學校發展規劃的影響,可能使學校的多媒體設施配備不健全,進而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師對多媒體設施的利用效率低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
2.信息化教學觀念淡薄
農村地區人們信息化教育觀念的缺乏,是制約學生教育的重要因素。在城市中,家長與孩子從小就接觸各種電子產品、信息技術。在耳濡目染的日常過程中,認識到信息技術對學習知識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在農村地區,人們首先對信息產品接觸較少,再者普通家庭負擔不起昂貴的費用。
3.師資資源配備匱乏
優質教師與教學資源大多被分配到發達城市地區。農村地區的交通不發達,資源較為落后,生活水平落后,影響優質教師的支教行動。而當前農村的師資力量的不充足,直接制約著教師對學生的信息化教育。
二、制約農村教育信息化的因素與對策研究
1.合理配備多媒體設施
在有能力的學校課堂中,校長應該完善學校的多媒體設施,同時使教師能夠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技術。首先,學校要在自身實力的基礎上,投入資金,購買性價比較高的信息技術設備,為教學提供良好的資源環境。
2.宣傳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地方政府以及學校要加大宣傳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讓學生及其家屬認識到學習資源與渠道多元化的作用,強化農村地區人民的信息化教學觀念,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提供物質支持。
3.配備師資資源
地方政府與學校要在宣傳地區學校的同時,向國家與政府以及各級社會力量尋求幫助。其次,也要提供較為優厚的薪資酬勞、優惠福利,吸引較多的師資資源,完善學校教育配備。
本文就制約農村教育信息化的因素與對策方面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其中,就多媒體配備不合理、觀念淡薄以及師資匱乏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教育是我國的強國之本,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應竭盡全力地為教育文化提供資源,推進學校的信息化教育,促進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康超.河南省城鄉基礎教育信息化比較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