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燕
【摘 ? ?要】每一年的高考都是社會關注的重點,而高考中的語文作文更是成為近年來大家討論的熱點。隨著高考語文分數的不斷提升,作文在學生日常的語文學習中的比重也不斷上升,可以說學生如果贏了作文那么語文成績就不會差,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任課教師應當重視語文的作文教學。
【關鍵詞】高中語文 ?作文教學 ?高考作文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127
提起語文作文,很多學生都會感到頭疼,尤其是面對考場作文時,大部分學生都會感覺到毫無思路,不知該從何下筆。任課教師如果想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在面對考場作文時做到有思路、有話說、能下筆。本文將針對高中語文的作文教學方法展開討論。
一、從高考作文入手,訓練學生的作文思路
學生認為作文太難的原因是希望通過書寫一篇作文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文學作品,這種想法本身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種壓力,會讓學生在考場中產生一種緊張的情緒從而導致學生面對考場作文毫無思路,無從下筆。事實上,一篇好的考場作文就像是一道有待解答的文學大題,需要學生運用一定的文學知識根據解題步驟進行解答,既然是解答大題,那就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解題方法是根據解題思路的引導而產生作用,因此學生想在寫出一篇好的作文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作文思路。但作文思路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逐步對不同類型的作文產生思路,因此任課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作文思路教學,從多個角度出發訓練學生的考場作文思路。
高中學生奮斗三年就是希望能夠在高考中脫穎而出,考入理想的大學,因此在日常的學習中應當將目光放遠,將目標對準高考考場。語文作文訓練也需要如此,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風格多變,但變化之中仍有規律可循,任課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針對歷年高考的作文題目進行思路訓練,讓學生逐步適應高考作文的風格,找到自己的考場作文風格并加以有針對性的訓練。在考場中思路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正確分析題意,找到考場作文的最佳立意,這樣學生進行之后的作文解答也會游刃有余。因此任課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作文立意分析和作文思路的教學。
例如有一年上海高考的作文題目是材料作文“人的心中總有一些堅硬的東西,也有一些柔軟的東西,如何對待它們,將關系到能否造就和諧的自我。”學生自擬題目,自定題意。任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則材料的字面意思進行分析,這則材料的字面存在一組反義詞“堅硬”和“柔軟”,而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一個人希望能夠成就一個和諧的自我,就需要正確處理自己心中堅定不移的“堅硬”的東西和自己心中“柔軟”的地方,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這個作文分析到這里對學生來說就不算太難了,接下來就需要任課教師加強對學生的思路引導。
內心“堅硬”的東西可以包含很多方面,一個人的執著、堅定、自信、信仰、理想、原則等都是堅硬的東西,或者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冷漠、無情、自私等陰暗面也是人生路上需要克服的一個“堅硬”的障礙。內心“柔軟”的地方就可以理解為溫柔、同情、憐憫、愛等溫暖的詞語。題目中解釋道要創造一個“和諧”的自我,就要討論“和諧”的自我指的是什么。“和諧”的自我在這里可以指一個開心、快樂的自我,也可以指完成了夢想,走到了遠方的自我,根據題意也可以理解為可以正確處理“堅硬”和“柔軟”的自我。根據上面的分析,學生就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水平完成作文了。
任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分析高考作文題目的方式將分析題目的整個過程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可以掌握在考場中審題的步驟,有利于考生在考場上的審題、答題,不會再出現緊張到無從下筆的情況。
二、多種渠道積累作文素材
作文的立意和思路有了,接下來就要準備解答這道作文大題的方法了,考生有了立意和思路接下來就要準備寫作內容了,有了想法、有了思路還要具備能夠將這些付諸實踐的能力。學生平時要在頭腦中積累一定的素材才能在考場中根據題意和思路進行作文的書寫,接下來就介紹幾種幫助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積累好素材的方法。
(一)細心留意生活的細節
近幾年在高考閱卷現場的教師普遍反映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出現假大空的現象,很多文章看似語言華麗其實并無實際內容,考生只追求語言的優美程度而忽略作文內容的充實性。近幾年的作文題目也使考查的內容日趨細致,社會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的每個小細節都可以成為一道作文題目,這也是出題人希望引導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入手,多關注生活的細節。
很多學生面對高三巨大的學業壓力難免會產生一些投機取巧的想法,那就是單純的依靠背誦優美的片段,在考場書寫作文時不管作文題目空套作文素材,就會形成一篇全是作文素材積累的考場作文,自然就與高分無緣了。
大多數的學生就在這種不自覺之中隱藏了真實的自我,缺乏實際生活的體驗,自然就沒有實際的情感,缺乏情感的文章就像沒有源頭的河流,很難打動人心。因此任課教師必須加強學生對平時生活細節的留心程度,讓學生從生活中取材,感悟生活,以生活中的自我入題,抒發出真正的個人情感,才能讓學生在考場的作文個性鮮明,情感真摯從而脫穎而出獲得高分。
(二)關注社會熱點新聞
近幾年社會為了糾正學生死讀書的習慣在考試的命題中狠下工夫,將很多與生活可以聯系起來的題目都結合了當下的社會熱點,引導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也能夠時時刻刻關注社會發生的方方面面。高考作文的命題也是同樣,要求學生能夠結合一定的社會情況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但是學生畢竟要準備考試,沒有辦法走入社會感受社會發展的每一個細節,因此學生的經歷十分有限,很難通過第三者的角度講述自我對社會的態度。有的任課教師就引導學生用一種冷眼旁觀的態度對待社會熱點,但這種態度會讓學生以第三者的視角空洞,毫無真實情感,并不能打動人心。
最好的辦法就是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只有學生以一種第三者的身份進入社會熱點所講述的生活,學生才會對這種生活產生深刻的認識和討論,才會在作文中抒發真正的感情,才能夠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在面對一些社會現象時才能夠一針見血、直截了當、切中要害。
學生需要在考場中用一種第三者的身份明確自己的態度和立場,用強有力的情感渲染和畫面渲染將社會熱點問題用自己的方式獨樹一幟的展現出來,只有這樣學生的文章才會在考場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