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慶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初、中級應用型人才,大多數學生畢業后將步入社會從事各項社會工作,學生應用能力、實踐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就業及后續發展。因此,中職語文教學必須把學生應用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在本文中對“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實踐能力
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是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適應日后學習拓展的能力,所以要“學以致用”,“要把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文的能力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要鼓勵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學習和運用語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對于文化基礎相對薄弱的中職學生來說,實踐能力的培養也許更為迫切。因此,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深化中職語文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尤其是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生活、適應日后學習拓展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在本文中對“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一、改革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課堂是實施教學改革和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陣地。因此,我們應該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認真研究中職語文教材的實踐性特點,加強“讀書方法”、“聽說與社交”、“閱讀與信息”、“閱讀與創意”等多種現代實用語文能力的培養。結合中職學生語文知識基礎和理解分析能力較為薄弱的特點,盡量減少“條分縷析”,增加聽、說、讀、寫等方面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訓練技能,培養實踐能力。通過改革中職語文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不僅需要動腦子,也需要動口、動手,是可操作、可參與、可活動的,從而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核心,改革中職語文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首先是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摒棄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教師要積極以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觀念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自覺參與課堂教學改革、努力革新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本位、以學生為中心”的新教學理念,改變一講到底的傳統,大膽放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實踐,減少“學生被動聽”,增加“學生主動做”,切實提高中職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具體說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如,我們可以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把口語表達作為學生成績評定的重要依據,在課堂上為學生創造大膽“說”的機會,通過誦讀、復述、概說、評議、討論等形式多樣的“說”,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讓學生從“厭煩說”到“愿意說”,從“要我說”到“我要說”。再比如,我們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可以把創設問題情境作為突破口,通過創設故事化、生活化、多變化、可延性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維,激活語文課堂,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增強課堂的實踐性,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之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豐富課外活動載體,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我們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課外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漢語的規律。只有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不斷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合、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才能真正實現中職語文的教學目標。所以,中職語文應當是一個開放系統,不能局限在課堂里自我封閉,教師要大膽創新,積極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發展智力,提高實踐能力。
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的源泉,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最廣闊的空間。因此,除了積極開展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我們還可以不斷豐富語文課外活動的載體,采取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形式,如語文能力競賽、故事會、朗誦會、討論會、演課本劇、辦手抄報、編習作集等都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方法。就拿出班級手抄報來說,這是一種非常簡單、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語文課外活動,這種實踐活動不僅能充分體現和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讓學生在每期小報的互相評比中取長補短、發揮潛能;擇優刊登之后還可以讓全班同學一起學習和欣賞。這不僅體現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了實踐能力,也增強了同學間的互助友愛精神和班集體的凝聚力。
三、貫穿兩條主線,注重三個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貫穿兩條主線,從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個層面上同時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要如火如荼、轟轟烈烈,課外實踐活動也要有聲有色、扎扎實實。只有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都搞好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才不至于淪為一句空話。總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要堅持課內課外兩手抓,而且兩手都要硬。除此之外,我們還應注重如下三個結合:
1、語文教學要與社會生活相結合
生活中孕育著教學。教師應當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社會生活與中職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教師還應當具備一雙巧手,為學生搭建認識生活、走向社會的平臺,讓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育思想不斷延伸,永遠閃爍。
2、語文教學要與專業技能訓練相結合
目前,許多中職學校不同專業的語文教材和語文教學是基本一樣的,沒有突出專業特色,對學生專業思想的形成、專業技能的訓練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教師應當根據社會和各專業的需要,在教學理念、內容、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按專業特點進行語文教學,突出專業特色,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3、語文教學要與職業道德素養提升相結合
中職語文的課程任務是“指導學生爭取理解與應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人類進步文化,為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服務”。因此,中職語文教學不應該局限于語言文字的訓練,而是需要把語文教學和職業道德素養提升有機的結合起來,以語文教材豐富的人文性,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為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完善健康的人格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提高語文能力與素質的同時,提升相應的職業道德素養,為畢業之后立足社會打好基礎,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成為一個職業道德素養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