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婷
摘 要:數學學習對于學生的生活和發展至關重要,而小學數學作為數學學習的初始階段,保證其學習有效性則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作業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對其進行個性化設計也是達到滿意教學目標的關鍵。具體介紹個性化設計的小學數學作業應該具備的特征。
關鍵詞: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特征;對策
筆者認為個性化設計的小學數學作業應該具備的特征是:
一、體現層次性
基于人與人之間存在個體性差異,這樣就使得學生在理解、掌握和學習等方面也具有差異性,導致作業的完成效果也不盡相同。因此,要想不同層次的學生均對數學學習和作業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進行作業設計的過程中,也要凸顯層次性,進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完成作業的成就感。如:在學生學習了圓柱的表面積后,本人設計的作業如下:
(一)基本練習
聯系生活實際,說說生活中的問題與哪些面積有關?(填A、B、C、D)
1.圓形水池的占地面積。( )
2.做一節煙囪所需鐵皮面積。( )
3.做一個無蓋水桶所需鐵皮面積。( )
4.做一個油桶所需鐵皮面積。( )
A.求底面積 B.求側面積
C.求1個底面積與側面積 D.求表面積
(二)對比練習(算一算,再比一比)
1.一種圓柱形鐵皮通風管,橫截面的直徑是10厘米,長1米,做這樣的通風管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鐵皮?
2.做一個高5分米、底面半徑1分米的無蓋圓柱形鐵皮水桶,大約要鐵皮多少平方分米?(得數保留整數)
3.一個圓柱的汽油桶,底面直徑是10分米,高是20分米,做這樣一個汽油桶需要鐵皮多少平方分米?
(三)拓展練習
小組討論切圓柱,其表面積的變化情況。
1.橫切,切去一段。表面積有什么變化?
2.縱切,沿著它的底面直徑和高,從上到下切成相等的兩塊,表面積增加了哪些部分?
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練習與深化,完成下來,成功的喜悅無不寫在每個人的臉上。
二、體現多樣性
多樣性也就是將傳統的作業形式——書面作業轉變,保證作業形式的豐富多樣性,使學生的動手、動腦和動口能力均得到鍛煉,進而實現多感官的共同作用,并實現教學成效的提升。如: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后,我設計了如下作業(進行闖關練習,評出級別勇士)
(一)我是精明小法官。(對的打√,錯的打X)
1.任意三角形中一定不可能有兩個鈍角或直角。( )
2.在直角三角形中,兩個銳角的和等于90°。( )
3.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大于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 )
(二)抽簽口算:(師已備若干個卡紙三角形,讓學生抽簽口算出未知角度數)
(三)一個鈍角三角形,截去一個30°的銳角,剩下圖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答案不唯一,講解時動畫課件演示)這樣,學生興趣盎然,效果很好。
三、體現創新和實踐性
要想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得以激發,就要避免機械化和程式化作業形式,保證作業的設計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同時關注學生的實踐操作,緊密整合生活和數學學習。如教學《整理與分類》后,布置學生回家幫媽媽整理衣柜、整理自己的房間,然后在班級里交流自己是怎么整理的。
四、體現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這也是保證數學學習成效的關鍵因素。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作業設計中必須充分考慮作業的靈活性、新穎性和趣味性,充分抓住學生的身心特征,為新課標的實現奠定基礎。如:教學《十幾減幾》時設計以下練習:
1.請同學拿出小棒,同桌一起擺一擺,再算一算。
11-9=( ) 16-9=( )
2.圈一圈,算一算。
3.數學游戲:小小探險家。游戲規則:從百寶箱里抽出計算卡片,大聲念出算式和得數,計算正確的得到全班同學的掌聲,錯的同學唱一首歌。
五、體現綜合性
基于教材知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以通過作業設計幫助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同時加強對知識的鞏固。例如,教學《位置與方向》時,布置的作業是:公園游覽,根據你的游覽路線,繪制簡單路線圖。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設計,有助于發展空間能力和思維水平。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必須保證作業設計的層次性、多樣性、創新性、實踐性、綜合性、趣味性,同時將生活與數學緊密結合,將作業設計的目標明確,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并將數學知識靈活應用于生活中。
參考文獻:
王亞.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初探[J].考試周刊,2013(6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