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延巍
【摘要】鄉鎮綜合文化站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作用。要加強農村文化站的建設,讓鄉鎮文化站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創造性地開展農村群眾文化工作。
【關鍵詞】 鄉鎮文化站;群眾文化;作用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和諧文化,要突出抓好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工程。作為國家文化建設的前沿陣地的鄉鎮綜合文化站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國家開展農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陣地,具有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強農村文化站的作用,鄉鎮文化站必須能夠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密切聯系實際,創造性地開展農村群眾文化工作。
一、建設好前沿陣地 打牢農村文化的根基
鄉鎮文化站是黨和政府為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所設立的一線陣地,直接承擔著開展農村群眾性文化活動的責任。鄉鎮文化站能否有效運作,能否切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直接關系到黨的農村文化政策能否順利貫徹,關系到農村群眾文化的發展與繁榮,關系到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偉大事業,是新農村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目前,對搞好文化站的工作,要貫徹落實好省委宣傳部、文化廳關于組織實施鄉鎮文化站標準化建設工程。今后凡是由鄉鎮政府投資興建、建筑面積在1000平方米以上、具有7個以上公益性服務功能、實施創新管理體制的文化站,省政府將每站扶持30萬元經費。鄉鎮文化站需要有“五個一”。一幢房屋,這是農村文化站最需要的基礎設施,房屋內設圖書閱覽室、棋牌室、電腦室、乒乓球活動室、演出大廳等。一塊場地,面積至少在300平方左右,可供籃球比賽和廣場文化演出活動以及大型集會等。一班人馬,能夠負責組織好培訓和指導開展好各項文化活動的專業人才。一套音響及燈光設備,它是舉辦文化演出及活動必不可少的器材。一輛車,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包括送圖書、送電影、送戲下鄉等,這是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所必需的交通工具。有了以上“五個一”硬件,鄉鎮文化站面貌肯定會有大的改觀。鄉鎮領導必須抓住機遇,加強領導,組織實施好鄉鎮文化站標準化建設工程,使鄉鎮文化站的工作走上一個新臺階。
二、提升人員素質 增強工作效益
鄉鎮文化站能否發揮作用,發揮怎樣的作用,與文化站工作人員的素質相關。優化工作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工作人員的管理水平是做好鄉鎮文化站工作的重要保證,也是保持鄉鎮文化站具有生機和活力的重要保證。因此,首先,給鄉鎮文化站配備具有較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文化素質的專職人員,,鄉鎮文化站的管理提供人才保證,使鄉鎮文化站更有效的發揮其作用。其次,是對鄉鎮文化站的管理人員定期進行培訓,不斷提高基層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再次,是努力改善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和生活待遇,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堅守陣地,保證鄉鎮文化站工作的正常運轉。為了適應新形勢,上級主管部門應有計劃抽調適應這方面工作的人才到基層文化站工作,以適應新形勢下基層文化站工作的需要。使鄉鎮文化站扎根基層,服務基層,把鄉鎮文化站建成一個黨面向群眾的窗口,一個黨與農民群眾交流學習的平臺。做到有目的、有針對地開展對鄉鎮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對在職干部文化知識及理論的學習,使鄉鎮文化站的積極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需要著重指出的是,要提升文化站人員的素質,必須注重站長和管理員的選聘問題。鄉鎮文化站工作內容多,是一項艱苦而業務性又很強的工作,文化站的站長和管理員就比較難選。怎樣選用好文化站站長和管理員,這是關系到文化站工作成敗的關鍵,各級領導應十分重視這個工作,要善于發現文化人才,使用文化人才。要充分認識到,文化站站長和管理員沒有兢兢業業、甘為人梯、樂守清貧、盡職盡責的道德境界不能為之;沒有一專多能的業務水平難以為之;沒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政治素質不能為之。所以,要把思想好,熱愛文化事業,具有開拓奉獻精神的具有大專以上文化水平,具有組織宣傳能力、具有一定舞蹈、音樂、美術、書法、攝影、體育等專長的人選到文化站站長的位置上來,讓他們領導好鄉鎮文化站的工作。要開拓選人范圍,可以在鄉、縣、市、省乃至全國公開招考文化站站長和管理員。只有站長和管理員選好了,鄉鎮文化站才能鞏固和發展。
三、占領文化站陣地 充分發揮鄉鎮文化站效益
鄉鎮文化站是農村兩個文明宣傳教育的重要陣地和基礎平臺,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面前,鄉鎮文化站尤其要承擔起以人為本、宣傳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宣傳黨的路線與方針政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先進的思想文化是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基礎。農村要穩定,離不開思想政治的輔佐;農村經濟要發展,離不開先進科學文化的指引;農民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科學理論和文化知識的開導。
加強鄉鎮文化站的建設和搭建最有效的學習平臺是廣大群眾移風易俗的重要依托,是把兩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落實到基層的重要載體,是農民群眾在黨的指導下為自己創造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徑,對促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歷史和現實一再告訴我們,思想領域的陣地,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非馬克思主義的東西就一定會去占領。“法輪功”等一類歪理邪說的出現就充分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因此,要加強鄉鎮文化站在基層的戰斗堡壘作用,就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教育,加強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教育以及加強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綱領和基本國情教育,以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覺悟,激發他們為建設現代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創造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這些文明建設的強大動力,如果沒有農民群眾的開拓精神、堅定信念,如果沒有廣泛的群眾性創建活動,要想全面取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現代化是不可能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論述中,對于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搞好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多形式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 在“活”字上做文章
為適應農民群眾對提高生活質量的需求,在群眾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得到改善的同時,要建成高標準的文化站,并且要把文化站作為農村基層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載體,充分其效益。要以農民群眾為本,豐富形式,在“活”字上做文章。首先要提供適當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和發展農民群眾最基本的文化權益。其次要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再次,要發展鄉鎮特色文化、重建農民精神家園。
總之,要通過多方面的努力,加強鄉鎮文化站建設,讓鄉鎮文化站成為廣大農民群眾求知的課堂,求美的場所、求藝的樂園、求富的平臺,整合更多的文化資源,讓鄉鎮文化站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建林;;如何夯實鄉鎮文化站發展的基石[J];大舞臺;2011年03期
[2]王曉艷;;鄉鎮文化站在農村公共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劇影月報;201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