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于棟
余額寶是由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公司于2013年6月推出的,為個人用戶打造的一項余額增值服務。截至2014年4月余額寶規模已超過5000億元,客戶數超過8000萬戶。余額寶對轉入的資金沒有數額限制,最低為一元,沒有最高限制。通過余額寶,用戶不僅能夠得到收益,還能隨時消費支付和轉出。用戶在支付寶網站內就可以直接購買基金等理財產品 ,同時余額寶內的資金還能隨時用于網上購物、支付寶轉賬等支付功能。
轉入余額寶的資金分兩種方式由基金公司進行份額確認,對已確認的份額會開始計算收益。確認方式分為兩種,如果投資者在15點前轉入金額,基金公司將會在第二個工作日進行份額確認,投資者的金額在第二日就可開始計算收益。如果投資者在15點之后轉入金額,基金公司會在第三個工作日,也就說會延遲一個工作日進行份額確認。
余額寶收益率從2013年6月3日上線以來基本保持上升的趨勢,在6月28日首次破6%,隨后收益率開始緩慢下降,最近一直在5%左右浮動。
余額寶是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典型代表,是金融和互聯網兩大行業結合的產物,因此其不可避免的含有這兩大行業的所有風險,也就是說它既具有傳統金融的風險,也具有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風險。具指余額寶,參考大家的研究,余額寶所含的風險主要有系統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技術性和聲譽方面的風險。除此之外,余額寶作為新生事物,其法律地位尚未明確,因此其還面臨法律風險這個重要風險。接下來筆者對其中幾點新風險或風險的新表現形式進行闡述。
(一)系統性風險
系統性風險是自身的損失可以導致整個金融體系奔潰的風險。余額寶與傳統金融業一樣,對于防范系統性風險還是非常必要的。
余額寶的系統性風險主要從橫縱兩個維度進行衡量。從橫向維度來看,當余額寶受到外部事件的影響而出現經濟事件時,投資者會選擇把余額寶賬戶中的錢取出變現,這樣會導致更多的投資者會把錢從賬戶中取出來,這樣會進一步沖擊與其有業務聯系的機構,從而可能加劇系統性風險發生的概率。
從縱向維度來看,余額寶的資金多流向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經濟周期的波動會惡化金融體系的穩定,那么金融體系的穩定直接影響到余額寶收益率的穩定以及投資者的投資意向,就會形成系統性風險。因此,在風險防控中要特別注意這點。
(二)流動性風險
余額寶的流動性風險指其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的風險。余額寶的流動性風險主要表現在如果很多投資者從賬戶中撤資,當達到一定的規模,流動資產不能滿足這些投資者的需求時,這種取不出錢的負面影響會通過互聯網的傳播使這種情況進一步惡化,更多的投資者撤資這樣的行為使余額寶可能面臨破產的風險,因此流動性風險對于余額寶應該是最致命的風險。
目前來看,余額寶大多的資產都投向銀行間存款,總的來看余額寶資產的流動性還是較高的,由于資產配置而導致其受到影響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小的。不過,對余額寶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其受不利政策的影響比較大,如果不利政策的突然頒布,可能出現投資者大量撤資,而余額寶一時又無法滿足這些需求時,就會發生嚴重的流動性風險。因此,余額寶應該特別注重這個風險成因,對于受政策影響而導致的該類風險提前做好準備,加以防御。
(三)操作風險
余額寶作為互聯網和金融的產物,避免不了會由于工作人員的失誤而導致的不必要的損失,比如前段時間光大的烏龍指事件,雖然現在余額寶還沒發生過類似的事件,不過發生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操作風險事件還是需要引起我們警覺的。
另一種操作風險可能來自于內控不足,比如前段時間余額寶投資者賬戶錢財丟失事件,雖然損失已得到相關解決,不過如果這種事件以后頻發,投資者的權益是否還可以得到保障。因此,余額寶的操作風險,是值得投資者和監管者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它影響著整個金融業的安全。
(四)技術性風險
技術性風險的產生是因為余額寶借助了互聯網這個平臺,其受到技術高低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具體表現在:余額寶系統存在缺陷、未經授權的訪問以及偽造客戶身份。余額寶技術性風險和操作風險的區別是,技術性風險是其硬件方面不完善而可能對余額寶造成的損失,操作風險是人為操作失誤等而對余額寶造成損失。
余額寶系統的防火墻和防御系統可能還不夠完善,會容易被病毒或者其他不良分子所攻擊而造成技術性風險。除此之外,計算機硬件容易遭受人為破壞或者自然災害,一旦發生客戶數據信息很容易被復制或者纂改以及損毀,這種風險對于投資者來說是毀滅性的,因為投資者事前沒有任何相關憑證,所以機構和投資者都要多加防范。
技術性風險的第二種表現形式是由于互聯網的虛擬性,很容易偽造交易客戶身份。不法分子會利用系統的漏洞以假冒的身份交易,試試金融詐騙。這種風險投資者很難防范,而且事后很難追溯,因此就需要余額寶在身份認證等階段做得非常完善,避免機構和投資者遭受損失。
技術性風險的第三種表現形式是指黑客或者病毒程序對系統進行攻擊,通過木馬種植盜取客戶資料,直接威脅賬戶安全。所以,無論哪種表現形式,技術性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很大,而且造成的損失非常大,目前針對網上犯罪還沒有很完善的法律法規,所以對于余額寶一定要嚴加防范。
(五)聲譽風險
類比銀監會對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的定義,筆者認為余額寶的聲譽風險是指由余額寶經營、管理及其他行為或外部事件導致利益相關方對余額寶負面評價的風險。傳統金融也有這個風險,但是余額寶因為采用互聯網交易,一旦發生,互聯網的傳播速度之快,范圍之廣,反饋之迅速,都會對余額寶產生根本性的傷害及顛覆。
(六)法律風險
金融機構的日常經營活動或各類交易應當遵守相關的商業準則和法律原則。在這個過程中,因為無法滿足或違反法律要求,導致金融機構不能履行合同發生爭議/訴訟或其他法律糾紛,而可能給金融機構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即為法律風險。
由于余額寶是金融領域的新產物,目前機構的法律定位不明,可能會越界,碰觸法律的底線;另一種法律風險是由于電子貨幣的匿名性,可能為洗錢或逃稅等犯罪活動提供了便利。
針對上述風險分析,對于余額寶未來的發展,筆者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
首先盡快確認余額寶的法律地位。其產品的創新性使目前余額寶仍沒有一個明確的法律地位,一旦發生問題,投資者和余額寶機構都沒有相關法律條款可遵循,因此,相關機構應盡快明確其地位,讓其有法可依。
其次加強對余額寶的監管。傳統金融都是在相關的監管者的監管下合理高速運行的,目前余額寶仍有監管空缺,無效監管的問題。面對余額寶風險趨大的事實,相關監管者應引起重視,完善對余額寶的監管。
最后對互聯網金融產品應計提一定準備金,保證資本充足。傳統金融機構都需要向中國人民銀行計提規定額度的準備金,那該類產品是否也需要計提一部分資金,來保證其資本的充足,以及可以很好的緩沖流動性風險或者其他風險給機構帶來的傷害。
(工作單位:孝義市藝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