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鳳蓮
摘 要:高校職業指導工作事關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培養及未來的發展,首先闡述了職業指導與就業競爭力的內涵,在分析加強職業指導與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之間關系的基礎上,探討了以強化職業指導為抓手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職業指導;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3-0157-02
近年來,由于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快速、持續推進,以及社會就業市場、大學生自身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我國大學生人數在激增的同時,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緊張,就業難度逐年加大,一部分具備勞動能力、渴望就業崗位的大學畢業生出現了“畢業即失業”的現象。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大學生的就業難題,需要以高校職業指導教育為抓手,在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方面多做文章。
一、職業指導與就業競爭力的內涵
職業指導泛指以學生和成人為教育對象,以促進就業為根本目標,在理論和實踐等方面給予指導和幫助。高校職業指導是高校職業指導人員以社會人才供求為主要依據,在結合用人單位合理需求的基礎上,運用職業評價分析、調研訪談、心理素質測評等多種方法和手段,針對大學生職業定位、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及其職業發展等內容,為大學生提供翔實的咨詢、指導和幫助。有效的開展職業指導能夠促進大學生提前了解當前社會就業形勢和社會人才需求動態,了解有關人事勞動政策的法律法規,提高大學生的職業認知能力,促進大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就業競爭力。
就業競爭力是指競職人員為了獲得就業機會、維持就業狀態并在工作中有所發展而必須具備的一系列技能與能力的總和,包括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其就業競爭力首先體現在說、寫、做三方面,能說、善寫、會做是其立身職場的基本條件,是獲得社會認可的重要保障,是大學生勝任未來工作崗位要求所必備的最基本的職業技能。當前的就業市場及崗位需求對工作人員的要求趨于多樣化,用人單位更加注重對求職者基本表達能力和一定的事務處理能力的考查。其次,團隊協作與協調能力是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競爭的加劇和分工的精細化,“英雄淡出、團隊勝出”越來越成為人才市場競爭的優選趨勢,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大學畢業生的團隊協作與協調能力。再次,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是當代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又一重要內容。開闊視野、吐故納新、終身學習,勤于治學、精益求精、學有所長,能夠有效地保持強勁的競爭優勢并實現開拓創新,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為用人單位選聘人才的優選要素。
二、加強職業指導與提升就業競爭力之間的關系
筆者認為,加強職業指導與提升就業競爭力之間的關系可以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1.職業指導是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
職業指導為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提供教育實踐平臺。高校以職業生涯規劃、創業、就業等職業指導課程為載體,引導大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樹立職業理想,促進自身的成長成才;幫助大學生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增強危機感和競爭意識,養成科學理性的就業觀念;促進大學生掌握實施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和策略。通過建立穩固的實習基地、就業基地、創業孵化園等組織并推進在校大學生實訓、見習、掛職鍛煉、自主創業,促進大學生在職場演練與錘煉中提升就業競爭力。
職業指導為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提供服務自助平臺。職業指導通過測評服務、咨詢服務等促進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測評服務即指導并協助大學生運用專業的測量工具對職業價值觀、職業傾向、職業能力水平等進行測定,實現全面、理性、科學地自我認知,進而確立適合自己的就業目標和職業發展模式。咨詢服務即針對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培養過程中所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科學的解釋,在指導大學生分析自身條件和發展機會的基礎上,提供心理激勵,增強大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激發大學生促進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
職業指導為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提供管理自治平臺。為確保職業指導富有成效,高校必須通過規范有序的組織工作,高度重視職業指導教育,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對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培養過程進行實時控制,如:指導大學生制定個人就業競爭力培養計劃,定期對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狀況進行考核,及時向大學生提供評估反饋意見,指導大學生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修訂就業競爭力培養目標和措施等[1],切實推動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全面提升。
2.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是高校職業指導的基本職責和重要內容
一方面,高校職業指導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培養具有目標的一致性。高校職業指導的根本任務是有效培養并持續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通過開展職業指導為大學生就業提供科學的指導、必要的服務和管理,最終幫助大學生完成就業。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培養則直接以提升就業能力、服務就業、促進就業為根本指向。大學生在有效的職業指導中不斷提升就業競爭力,進而實現順利就業,滿意就業。
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培養的現實需求成為高校職業指導改革與發展的方向和動力。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培養具有提升技能、促進就業的鮮明的導向性特征,這一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校職業指導的方向與內容,即高校職業指導應該緊密關注學生發展與就業。同時,高校職業指導又不應僅僅停留在關注畢業生就業層面,需要從大學生長期發展的角度來開展職業指導工作,其改革和發展的動力正來自于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培養的現實需求之中。
三、以強化職業指導為抓手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實施策略
高校職業指導工作開展與否、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大學生將來的就業和發展。因此,加強職業指導,全面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尤為必要。筆者認為,可以從把握個性化和全程化兩大基本原則著手,通過強化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素質與能力等指導內容,從機構、人員、制度等方面不斷完善組織機制,在加強職業指導中全面提升高校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1.把握工作原則
縱觀我國高校現行的職業指導大都存在重普及性、輕個性化,重階段性、輕全程化等弊端,導致我國高校現行職業指導的針對性不夠,實效性不強。職業指導必須始終把握個性化原則和全程化原則兩大基本原則。個性化原則要求高校在開展職業指導教育時必須關注并尊重學生的性格特征和自身條件,在確立適合自己的就業目標的基礎上指導其制定發展方案,并為每一名大學生提供切合自身實際的擇業指導服務,即暢行“定制”職業指導。全程化原則要求高校職業指導覆蓋大學生在校學習生活全程,將學生的階段性發展需要與長期的職業目標有機串聯,一以貫之,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促進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持續提升。
2.強化指導內容
一直以來,高校比較注重畢業年級學生的就業指導,而對大學生早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和職業素質與能力的培養有所忽視。加強大學生職業指導,首先要強化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簡言之就是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合理選擇職業目標和路徑,并用高效行動去實現職業目標。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內容包括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培養、自我認知輔導、職業環境探索輔導、職業定位和目標確定輔導、生涯發展計劃制定與實施輔導、生涯規劃的反饋評估輔導等[2]。其次要強化職業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大學生職業素質與能力培養涵蓋了專業知識的積累、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職業道德的養成以及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的培養等內容。再次,高校職業指導應該依據年級發展特征,知道內容有所偏重。如低年級需要強化環境適應、專業認識方面的指導,做好職業發展引領,提前透析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職業能力的要求,引導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積極吸收相關學科的知識和成果,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豐富和提升職業素質與能力;高年級需要重點加強就業形勢與政策分析、求職心理、求職材料制作及應試技巧的指導與模擬演練等。
3.完善組織機制
健全的機構體系、穩定的工作隊伍、科學的工作制度有利于順暢開展職業指導并提高指導效能。首先,就組織機構而言,目前各高校都設立了學校一級的就業指導中心,但是普遍缺乏院系一級的職業指導機構,從而導致職業指導工作在院系層級的實施參差不齊,甚至有所缺失。因此,高校應全面加強院系層級的職業指導機構建設,設置專崗,健全校—院聯動的機構體系,以確保職業指導暢行、高效。其次,從目前高校中從事職業指導工作的人員來看,他們多數是各院系的輔導員,這些人員往往身兼數職,忙于千頭萬緒,難以保證有足夠的精力投入到職業指導中來,加上這支隊伍具有較強的流動性,直接導致職業指導工作缺乏必要的銜接性。因此,高校應重視打造專職化、專業化的職業指導工作隊伍。再次,高校應重視并加強職業指導工作制度的科學設立與有效實施。如設立人才引入與競聘制度,從源頭上選優、配足職業指導師資;加強職業指導工作人員的定期培訓,“高校從事職業指導工作的人員,必須接受系統的專業化培訓,構建扎實的基礎知識體系,掌握熟練的職業指導工作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的工作中發揮好其作用”[3];實施績效考核,等等。通過健全各種制度,吸引人,鞭策人,留住人,激發人,打造出一支專職化、專家化的愛崗敬業的職業指導隊伍,促進職業指導工作的整體效能。
參考文獻:
[1]王軍.高校就業指導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培養關系初探[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2(8).
[2]楊河清.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132.
[3]方秋中.基于提升就業競爭力的本科生職業指導模式探討[J].就業指導,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