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磊
摘 要:堅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客觀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網絡時代作為一把雙刃劍,在帶來機會的同時也對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由此可見,網絡環境的優化顯得十分緊迫和重要,但目前優化路徑卻不是很理想。從戴明環理論視角探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環境的優化路徑,以期提高優化質量、達到優化效果。
關鍵詞:戴明環理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環境優化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3-0246-02
當前,我國的各項改革不斷深入,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來的是思想領域的多元化趨勢,高校作為思想的集散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將遇到新的挑戰。面臨新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迎接這些挑戰,優化外部環境特別是網絡環境,從“人的思想”這個方面先解決好問題,顯得十分重要。而要推進好這項工作,好的方法必不可少。下面首先介紹一種新的方法論——戴明環理論,并從這個理論視角出發,審視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問題,并探討解決網絡環境優化的路徑。
一、戴明環理論概述
戴明環或者說PDCA循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在研究美國企業管理中為了提高企業管理質量提出的一種方法論,是由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PDCA循環理論之所以是一種方法論,是因為這不僅在質量管理體系中運用,而是一切管理活動有序推進的普遍規律。
PDCA是代表著英語中計劃、執行、檢查和處理的首字母,PDCA循環就是計劃、執行、檢查和處理不斷循環進行質量管理,不斷優化目標質量的科學程序。P(plan)是計劃,是對管理目標的內涵、外延的限定和規范,這是全面質量管理的原點;D(Do)是執行,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在目標計劃的指引下去實踐,執行目標中的各個指標;C(check)是檢查,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檢查目標的可行性并不斷修正,并且對實踐中的不足加以總結,形成后續改進的經驗教訓;A(action)是處理,對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對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并予以標準化,對于失敗的教訓也要總結,引起重視,處理中當然不能一次解決所有問題,根據沒有解決的問題,重新制定新的目標,從而形成下一個PDCA循環中新的原點。
在質量管理中,PDCA循環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有人稱PDCA循環是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之所以將其稱之為PDCA循環,是因為這四個過程不是運行一次就完結,而是要周而復始地進行。這體現著科學認識論的一種具體管理手段和一套科學的工作程序。PDCA管理模式的應用對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有很大益處,它不僅在質量管理工作中可以運用,同樣也適合于其他各項管理工作。新的社會實踐需要新的理論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從戴明環獲得有益啟示,有助于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環境的實現路徑。
二、網絡環境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和挑戰
近年來,中國大學生上網人數急劇飆升,互聯網已經深入大學生的生活,它改變世界的同時也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一方面,互聯網絡極大地開闊了大學生的視野,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樂趣,但另一方面,隱藏在互聯網絡中的某些不良因素也在悄然增長,給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帶來了許多影響和沖擊,并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網絡帶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是顯而易見的,有力促進了思政工作的開展,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網絡延展了教學的邊界,網絡具有聲色俱全、圖文并茂等特點,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大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感知,學習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的單一感官感知的學習效果。其次,網絡方便了溝通,同時方式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它將吸引人們主動參與思想交流而區別于傳統的填鴨式被迫接受知識與信息。網絡環境下,不論地位、身份、年齡,人人一律平等,交流的形式見字不見人,這就很有可能使最內向的學生也能毫無顧忌地敞開心扉,發表見解,縮短人與人的心理距離,使得各種觀點和情感的交流更具有真實性和直接性。再次,網絡擴大了思政工作的空間和影響力。網絡遠程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傳播途徑,有利于資源共享。網絡使思想政治教育空間變得更為廣闊、更為開放,同學們可以在網上自由地向老師咨詢思想問題,并與其他同學開展思想交流與討論。
在享受網絡時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巨大紅利的同時,也要看到網絡環境對于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嚴峻的考驗,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網絡影響了大學生政治信仰的選擇。源于美國的互聯網所使用的語言技術幾乎都來自于美國,而作為缺少理論根基與人生閱歷,世界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的大學生,在面對互聯網上滾滾而來的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時,極易受到沖擊。其次,網絡影響了大學生道德信仰的選擇。網絡中充斥著各種不健康甚至反動的東西,泛濫著色情、槍殺、打斗、盜竊、詐騙等。各種各樣的非法組織都在進行反動宣傳和思想文化滲透,誤導一些缺乏鑒別力的學生,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是非判斷和行為選擇。再次,網絡影響了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網絡是人與人通過計算機間接的交往,人人都可以在網絡中成為“隱形人”。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使人產生新的人際障礙,變得冷漠,疏遠,使人產生孤獨、苦悶、焦慮、壓抑,甚至情緒低落、精神不振等情緒,嚴重影響了心理健康的發展。
三、優化網絡環境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網絡環境對我們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要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是要趨利避害,對于網絡環境的有利方面積極利用,對于不好的方面要努力避免。另一方面,要積極優化網絡環境,凈化網絡空間,打造一個綠色的安全的適合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陽光思想伊甸園。
首先,優化網絡環境是凸顯高校思想引領的客觀要求。理想是引領社會進步的燈塔,但是,目前在網絡環境中,有些人的理想信念模糊、淡化、動搖或缺失。在高校中,要教育引導黨員,特別是新入黨的學生黨員著力增強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要凸顯高校思想引領,就必須要打掃干凈嘈雜的外部環境,特別是目前大學生所接觸的網絡環境。只有營造具有良好思想氛圍的網絡環境,才能真正意義上凸顯思想引領作用。
其次,優化網絡環境是提高學生政治素質的現實需要。要使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僅要大力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大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而要提高學生的政治素質,最重要的是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穩腳跟,這就需要及時清除一些錯誤的思想的誤導。只有優化網絡環境,才能為大學生群體政治素質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保障。
最后,優化網絡環境是活躍高校精神生活的重要環節。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棟梁,他們的精神生活質量的高低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敗,關系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以及建設和諧、文明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大局。從總體上看,大部分大學生的精神生活是充實的、健康的,但也有一小部分大學生的精神生活出現了政治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價值觀扭曲、價值傾向功利化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網絡環境的優化,唯有如此才能為活躍的校園精神生活打造堅實的防火墻。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環境的戴明環優化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發現網絡環境優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涉及面廣、影響力深,但是網絡環境優化工作卻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一蹴而就。對于這樣一個長期性、復雜性的工作,有一個好的優化方法顯得十分重要。而戴明環給了一個很好的理論視角和現實工具,下面將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環境的戴明環優化提出一些初步的建議。
首先是做好網絡環境優化目標制定和行動規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環境優化工作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能夠達成目標的詳細的行動規劃。那么網絡優化的目標怎么來制定呢?那就要回到問題的本源,優化網絡環境,最終的目的還是要揚長避短,發揮出網絡環境的促進作用,抑制不利的方面。所以優化網絡環境的目標就是為思想政治教育服務。當然網絡環境優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本文中只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入手。有了目標之后,就需要制定優化的步驟和節點,將目標落實到細節深處。那就要制定依據科學化民主化的原則,集思廣益,有序推進。有了目標和行動規劃是做好網絡環境優化的前提。
其次是操作網絡環境優化現有方案和布局設計。有了目標和行動計劃的前提,就可以在現有現實條件下拿出操作的方案和整體的布局設計。在這里一定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要立足現實,不要好高騖遠,不能閉門造車。優化網絡環境首先是要在現實的技術條件下進行,只有技術上可行才可以落地。其次,要發揮出各個主體的能動性。學校、政府、社會、企業多方聯動,形成合力。再次,要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地進行。充分考慮到社會的承受程度和各方面的意見,積極穩妥推進。
再次是檢查網絡環境優化現實成果和前期不足。由于歷史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優化方案不一定是最完美的,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還要積極利用各種調查方法了解前期工作的實效和社會影響。可以利用網絡調查、街頭民調、抽樣選取樣本的方式了解高校學生以及普通民眾的想法。發現問題,了解不足后,再對前期的目標和規劃進行修正,對先前的方案和框架設計進一步細化,以更好地貼近實際情況達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是形成有效舉措并規劃下一個戴明環循環。無論是目標的制定、規劃的落實,還是后期的修正,最后落腳點都是形成良好的能夠實現網絡環境優化的有效舉措。這個步驟的舉措很明顯已經更加細化、更加接近方法的真諦。所以,在此,盡管形成的舉措已經很接近了,但是還是會進行下一個戴明環循環,只有這樣,才能最終達到網絡環境優化、高校思想教育更有成效的遠景。
參考文獻:
[1]雷壯吉.淺談戴明環循環的管理模式[J].石油庫與加油站,2004(2).
[2]寇鑫.以戴明環來提高學校管理體系中的執行力[J].遼寧師專學報,2006(4).
[3]翁躍明,薛瑞峰.PDCA循環模式在現代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24).
[4]宋亞偉.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環境的優化[J].河南社會科學,2005(3).
[5]顏潔麗.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環境[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
[6]劉穎.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