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玲
摘 要: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內實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可以深化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認識,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內實踐的常用模式有案例討論、課堂辯論、演講比賽、影視觀摩等。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內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2-0213-02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包括課內實踐、課外校園實踐和校外社會實踐三個部分。課內實踐方式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課程教學的課堂內,引入特定的社會現實問題,引導學生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所講授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分析探究社會問題、體驗社會生活的一種實踐教學方式。課內實踐方式既包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課堂討論、課堂辯論、案例分析討論,也包括學生課堂演講、時事評議等自主活動形式,還包括視頻觀賞等自主體驗形式。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內實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1.課內實踐能夠深化學生對所學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認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廣大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大學生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不僅要深刻理解原理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能用理論去分析現實問題,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實踐性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特性,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是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1]大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的過程中,能了解現實社會,培養意志品質,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去觀察世界,增強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教學幫助學生獲得了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雖然高職院校有一定的實訓時間,但是大學生基本上還是生活在校園里,環境相對封閉,很容易出現理論和實踐脫節的現象,高職院校加強高校大學生的實踐教學,特別是加強方便易行的課內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深化對理論的認識。
2.課內實踐可以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歌德說,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是常青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很強的理論性,純粹的理論性教學,教師唱“獨角戲”、滿堂灌,使學生感覺內容非常枯燥,覺得思想政治理論課沒有意思。長期的這種教學狀態,學生容易形成思想政治理論課學了沒用的觀點,形成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比較反感的心理。學生上課玩手機、打瞌睡、看小說、做其他作業,甚至逃課成為比較普遍的現象。聯系實際的課內實踐可以改變這種狀況,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2005年2月,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狀況,中宣部、教育部頒布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05方案”,指出“教學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貼近學生實際,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學習特點,提倡啟發式、參與式、研究式教學。要研究分析社會熱點。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事例、新穎活潑的形式,活躍教學氣氛,啟發學生思考,增強教學效果。”課內實踐可以把枯燥的教學內容直觀化,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在師生交流、學生相互交流中掌握所學的理論,使學生形成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情感認同,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大作用。就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聲明的,“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他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舞”[2]。
3.課內實踐可以保證學生實踐活動的參與度。一般來講,參與度有廣度和深度兩方面的含義,從廣度上講,幾乎所有的高職院校都會組織學生進行一定的課外實踐,但由于經費、管理、組織和制度等方面的制約,這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外實踐往往只有少數學生或者主要是學生干部參加,多數學生沒有參加這種比較規范的課外實踐活動。從深度上講,雖然大多數學生沒有參加課外實踐活動,但學校往往會要求學生用課余時間或者寒暑假進行社會調查,寫調查報告。學生所交的社會實踐報告要么是胡亂寫的一篇,要么就是從網絡上下載一些現成的報告,這樣的社會實踐完全起不到讓學生了解社會,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社會現實的作用。
課內實踐活動則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有保障。從廣度上講,由于課內實踐是課堂上進行的,只要進行合理的組織,幾乎可以保證所有的同學都參與進來。從深度上講,由于課堂討論、課堂辯論、案例分析討論等都是教師精心準備的,一方面可以保證話題與實踐聯系比較緊密,另一方面通過教師的引導也可以保證討論向縱深發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常用課內實踐模式
1.案例討論。教師選擇和講課內容關聯密切的社會熱點案例,在討論課前交給學生,讓學生積極思考,并引導學生用所學的原理分析這些案例。課堂上學生就這些案例進行討論、交流,最后教師總結。案例討論是大學生比較喜歡的課內實踐教學活動,它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分析問題或者升華對法律知識的認識。在進行案例討論的時候教師要注意:第一,案例的選擇要恰當。一般應該選取時效性較強、學生又比較有興趣的問題。第二,在課堂案例討論過程中,為了避免討論冷場,教師除了要預先安排一定同學重點發言外,要想辦法鼓勵更多的同學參與到討論中來。第三,教師一定要最后總結案例,通過總結使學生的認識得到升華與提高。
2.課堂辯論賽。教師選擇與講授內容有關聯的理論和現實問題作為辯題,學生抽簽決定辯論的正反方并進行準備。課堂上學生進行分組比賽,比賽結束后,可以由其他非參賽學生作為評委評出優勝隊及最佳辯手,最后教師就比賽進行點評。課堂辯論賽由于其較強的競爭性也是很受大學生歡迎的一種課內實踐模式。在組織課堂辯論的時候要注意:第一,精選辯題。選擇具有可辯性、時代性和哲理性的辯題。第二,教師進行正確點評。從概念剖析、邏輯框架和辯論技巧等方面進行全面點評,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辯題,正確分析問題[3]。
3.演講比賽。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演講題目,布置所有學生寫演講稿,然后挑選演講稿質量好或者有一定演講水平的同學在課堂上進行演講。有條件的話,還可以組織全系或者全校的比賽。組織演講比賽時教師要注意:第一,要求所有學生都寫演講稿,教師要對演講稿認真評閱。第二,要讓盡可能多的同學參加演講,讓更多同學得到鍛煉。第三,對學生的演講要從內容、演講技巧上進行點評。
4.影視觀摩。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取適當的視頻在課堂播放,學生在觀看完畢后回答相關問題或者寫觀后感。進行影視觀摩時教師要注意:第一,視頻材料的播放時間不能太長,以筆者的經驗看,播放時間一般不要超過30分鐘。第二,一定要組織觀看后的交流活動,這種交流可以是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可以是師生之間的交流。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認識得到升華。
5.知識競賽。可以采取類似“一站到底”的形式。這種方式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雖然并不完全算是一種課內實踐活動,但學生參與的熱情比較高,效果較好。
三、組織課內實踐應該注意的問題
1.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形式。興趣是人類進行各種活動強有力的動機之一,它使大家熱衷于自己感興趣的方面而樂此不疲,并能激發人的潛能,在該領域有所成就。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無論在哪個方面取得的成就,都跟他們對所從事的工作有濃厚的興趣分不開。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在選擇話題和課內實踐形式的時候,必須選擇學生有興趣的。從話題選擇上,諸如社會熱點問題、和大學生自身聯系比較緊密的學業規劃、職業規劃、戀愛婚姻問題等學生一般會比較有興趣。從形式上講,像每周時事評議、課堂辯論、影視觀摩等學生一般都有興趣。在一定時期內受電視上的熱門節目影響,某些形式也會引起學生的興趣,比如“一站到底”的形式。
2.保證讓多數學生參與到課內實踐中來。大學生群體雖然有共性,但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每個同學的興趣點存在差異,不會所有的同學都對老師設置的某一話題感興趣,再加上有些學生不敢或者不愿意在公眾場合表現自己,所以有時教師組織的課內實踐活動會存在參與度不高的現象。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要注意:第一,設置不同類型的話題,吸引不同的學生參與進來。第二,像課堂辯論、演講等課內實踐通過合理的活動組織讓更多的同學參與。時事評議、課堂討論等課內實踐則可以通過一定的激勵方式鼓勵更多的同學參與。總之,教師一定要保證多數同學參與課內實踐,不要讓課內實踐成為少數同學表演的舞臺,而多數同學淪為看客甚至完全脫離了這些活動,這樣就失去了進行課內實踐的意義。
3.采取合適的方式嚴格考核,防止課內實踐流于形式。課內實踐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必須進行適當的考核。課內實踐教學的考核與評價應堅持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相結合的原則[4]。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重點是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去分析問題,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內實踐教學考核評價就不僅要關注課內實踐教學的結果,還要關注課內實踐教學的過程,應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統一起來。對于學生參與的各項活動從次數、內容等方面進行考核,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師所組織的活動中來,并且在課內實踐中有所收獲,防止課內實踐看起來很熱鬧,但實際上效果不大。
參考文獻:
[1]實踐論[C]//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297.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3]嚴朝陽.課堂辯論賽在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6):89-90.
[4]張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煤炭高等教育,2009(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