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
一、掌握故事情節
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是建立在故事情節之上的,閱讀小說必須從故事情節開始,在理清線索的基礎上把握故事情節,才能進一步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誰拜訪誰?為什么三顧茅廬?怎樣三顧茅廬的?結果怎么樣?
帶著疑問讀課文。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劉備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雖然兩次都沒見著,但他并不灰心,依然執著地“三顧茅廬”。
生:課題雖叫“三顧茅廬”,但課文中實際只重點寫了第三次,前兩次都很簡略地提了一下。
讀小說,要學會概括,初讀課文后,再次默讀全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提煉小說描寫的“六要素”,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故事情節。
二、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說教學的中心環節,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多種多樣,有肖像、語言、行動、神情、心理活動、細節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時,要引領學生弄清作者是通過哪些手法來刻畫人物的。
師:自由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劉備的誠心誠意?圈一圈、劃一劃,再寫一寫你的感受。
集體交流,重點引導學生抓住以下重點句體會:
(1)劉備生氣地說……
(2)離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3)劉備上前輕輕敲門。
(4)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
(5)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師:作者抓住劉備的幾個動作、幾個細節進行描寫,把劉備的誠心誠意表現得淋漓盡致。讓我們一起通過朗讀再次體會劉備的誠意。(學生齊讀)
緊扣“誠心誠意”這個中心詞,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讀讀、想想、說說,深入分析人物的特點,弄清是從哪些方面寫出這個特點的。在學生交流時,教師適時評價,及時引導。
三、欣賞藝術手法
環境描寫是小說的三要素之一,小說的環境描寫起著渲染氣氛、刻畫人物心理、揭示主題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教學中要引領學生明晰環境描寫的方法和作用。
出示: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師:自由讀一讀這句話,請同學們思考作者描寫了哪幾樣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它們讓你產生了怎樣的聯想?
生:山、水、松、竹。這山和水的背后分明隱藏著一位世外高人。
生:這位高人就是諸葛亮。
師:“蜿蜒起伏的山岡像什么?”這里的“臥龍”只是形容山岡嗎?
生:一切景語皆情語!寫臥龍岡秀麗的景,其實是為了襯托諸葛亮這個人。諸葛亮就是這條臥龍,他在等待賢明君主的召喚。
師:再讀這幾句話。(配樂《臥龍吟》)
師:這樣的句式不僅可以描寫隆中的美景,也可以描寫其他地方的景物,比如山岡、湖泊、田野、小溪……拿起筆來吧,我們一起來寫一寫。
隆中秀麗宜人的景色描寫雖只有46個字,但意蘊豐富、耐人尋味,積淀著深厚的文化傳統,營造出超凡脫俗的氛圍。這是環境襯托、借景喻人寫法的典范,引領學生親近美景感悟意蘊,品讀文本積累內化,鏈接生活仿寫遷移勢在必行。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