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發 叢蕾
摘 要: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滲透教學,新教材充分體現了這一主導思想。改過去繁、難、偏、舊為簡、易、全、新,尤其是教材圖文并茂,利用五顏六色的畫面吸引學生,注重了變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符合兒童學習規律,從兒童生活實際出發。
關鍵詞:數學;教學效果;課堂
課堂教學從興趣出發,在教學中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教學與現實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多啟迪現實對人類文化的理解,它是生動有趣的,而不是單調的、枯燥的。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用數學,從而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學以致用,使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就會解決發展思維能力,促進智力發展,也會誘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激活思維,調動情感
激發學生情感,渲染輕松愉快的濃濃教學氛圍。創設懸念式的問題,這樣更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更能引起新舊知識的沖突,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創新源于質疑,在課堂上大膽放手,讓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小學生天生好奇,求知欲強,課堂上創設情境,鼓勵學生提問,引導學生提問探究。讓學生在質疑、求知、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善于思考、善于創新的思維品質。從而激活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教學活動便會順利進行,以便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親身體驗,情境教學
強調親身經歷,培養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能力,在課堂上讓學生運用實物、學具量一量、動一動等,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增強感性認識。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時,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它們到底有多長,可以通過動手量一量班級的黑板、課桌的長度來感受厘米,操場的長度來感受米,書本的厚度感受毫米,公路的長度來感受千米,這樣既能學到知識,同時又運用所學的知識在測量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通過步驟、目測來估計長度,同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學以致用,鞏固創新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會創造,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綜合創造素質,同時教師的教學也要賦有豐富的創造力。
巧設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有所創新,練習在課堂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實踐證明,有思考性的練習是訓練學生創新思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教師在教學中可巧設練習,必須從生活實際出發,設計一些開放性的試題,這樣不僅開發學生的思路,而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挖掘學生潛力,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鄭毓信.數學學習心理學的現代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1997(0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