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嬌
摘 要:分層教學法是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理念的體現,徹底改善傳統的教學狀態,提高職高數學的教學質量。通過對分層教學法的重要性與運用進行闡述,說明分層教學法在我國職高數學教學中實施的必要性。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學生分層;備課分層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我國的教學方式向著多樣化方向發展,并已取得良好的發展成果,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分層教學法正是對這一理論的體現,提高職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分層教學法的重要性
分層教學法主要是指老師根據學生的智力、知識以及其他影響因素,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實施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不僅有利于實現多個層次的目標,而且能夠保證各個層次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均獲得對自己有益的知識,改善師生關系,同時為高層次學生的學習創造有利條件。不同層次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最為理想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教學過程中的主被動地位。分層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的一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還大大提高了職高數學的教學質量。
二、分層教學法在職高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1.學生分層
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合理分層,以保障職高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不僅為教學實施提供方便,還增強了教育力量,促使學生互相激勵、互相學習,誘發共生效應,因此老師要準確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例如數學基礎、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學習水平等,把學生根據2:5:3分為上、中、下三個層次,分別是:A組:優等生,對于教科書內容熟練掌握,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對于B、C兩組的同學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及時給予解決,且和C組構成學習小組;B組:中等生,能夠掌握課本內容與獨立做作業,習題須在老師或是A組同學的輔助下才能完成,解答疑難問題的積極性較高;C組:困難生,在老師與A組學生的輔助下掌握課本內容,能夠解決較為簡單的習題。組成學習小組,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2.備課分層
教師在認清學生層次后,本著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的理念,根據考試說明、教學大綱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有針對性的、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簡單可分為5種:識記、領會、綜合應用、應用以及復雜綜合應用,A組學生需要全部完成以上5種目標,B組學生除了復雜綜合應用外,需完成4種目標,C組學生除了綜合應用與復雜綜合應用外,需完成3種中教學目標。例如在等比數列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前n項和的解答,A組學生會進行等比數列的推導,繼而計算出公式,熟練掌握應用等比數列;B組學生能夠理解推導公式,能夠計算出前n項和的計算;C組學生對于公式能夠牢記,只能簡單地套用等比數列求和。
3.分層預習
根據學生的分層不同,他們所對應的預習目標也各不相同,老師根據制定的各個層次的教學目標,對學生預習進行指導,從而獲取良好的預習效果。在預習過程中,A組學生需要掌握與理解較為復雜的預習內容,先行利用公式、推導定理進行例題的解答,獨立完成習題,完美消化預習內容,自覺主動地幫助B、C兩組學生學習;B組學生能夠掌握與理解初步預習內容,并根據公式、定理與例題進行演示,按照演示步驟,完成習題,遇到不懂的地方,積極主動地詢問,幫助C組學生學習;C組學生對于舊知識的復習積極主動,能夠理解預習內容,但遇到不會問題,不主動進行詢問。
4.分層教學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際上屬于教與學的雙向交流,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分層教學的目標,完成職高數學教學的目標,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保證各個層次的學生在數學教學中均有所提高。因此在課堂安排過程中,老師以B組學生為指標,同時照顧A、C兩組,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職高數學教學中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易層次差異較大,以防阻礙學生的學習,導致學生產生消極情緒。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法完全打破我國一刀切的傳統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的個體發展,為我國職高數學教學創造了新的教學途徑,為職高教學提供方便,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分層教學法在職高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武杰.分組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136.
[2]米瑪卓瑪.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09):50-51.
[3]王天國.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12):8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