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山
摘 要:以素質教育的理論指導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普通生物學》實驗的教學改革,試行綜合與創新性實驗項目的開設,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教學效果,但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與不足之處,亟待在以后的實驗教學時加以改進。
關鍵詞:普通生物學實驗改革 綜合與創新性實驗 能力培養 技能訓練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2(c)-0206-02
《普通生物學》(General Biology)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也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近年來,許多高校均已開設這門綜合課程。它主要介紹生物科學的普遍規律、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及其發展趨勢,而普通生物學實驗則是普通生物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學生掌握實驗的基本方法與技能,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獨立工作能力。但是應該看到,在普通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實驗教學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主要是開設驗證性實驗,教師和學生在實驗室中對照著實驗教科書,驗證書中的實驗步驟與實驗結果,最后學生把實驗步驟與實驗結果寫成實驗報告交給老師評分。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并且作為剛從中學升到大學的一年級學生,他們的中學生物學實驗基礎參差不齊,能否達到實驗教學要求的效果,還有待于教師對學生的實驗技能掌握情況進行正確而準確地評價[1]。
基于此,在實驗革新的探索與實踐過程中,許多教育研究者認為人才培養的方向首先應根據人才將來的去向,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2,3]。
一般來講,大學的生物學實驗教學要求在訓練學生基本實驗操作規范的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國家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增加綜合性與創新性實驗”。根據通知精神和教學實踐,自2006年以來,我們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普通生物學》實驗教學中試行綜合與創新性實驗,即把原先的實驗項目進行優化組合,在保留基本實驗項目的基礎上,逐步加大綜合與創新性實驗的學時比例,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思考,勤于動手,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盡量讓其養成科學合理的實驗習慣,培養其全面健康的實驗素養。
1 實驗項目的優化組合
原先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開設的普通生物學實驗項目主要是從動物生物學和植物生物學實驗中選取有代表性的幾個實驗,無綜合與創新性實驗,并且專業針對性不強(見表1);隨著實驗改革的進行,綜合與創新性實驗所占比例逐漸增加(見表2),在繼續開設原先實驗項目的同時,增加了動物生理學、植物生理學、遺傳學的相關內容,同時鍛煉了學生參與設計實驗的能力。
2 教學實踐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
2.1 學生能力培養效果更佳
通過實驗改革,同學們參與實驗的主動性大大提高,尤其是在進行綜合與創新性實驗課的授課時,同學們主動查閱相關資料,討論確定實驗步驟,在老師的幫助下籌備實驗所需儀器與藥品等,這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查閱大量文獻,動手操作儀器,配制實驗所需藥品等),又培養了他們勤于動腦的良好習慣(分析、解決實驗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學習主動性提高,創新思維得到激發)。
2.2 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公關能力得到提高
隨著市場經濟以及社會化程度的快速發展,公關意識已成為現代人思想觀念體系的核心。在普通生物學實驗改革過程中,教師尤其注重學生對實驗項目特別是綜合與創新性實驗項目的參與程度,以及學生之間公關能力與公關意識的培養。從實驗前實驗方案的確定,到實驗材料、實驗儀器的準備以及實驗藥品的準備與處理,都由同學們以實驗小組的形式參與完成。同學們分成4~6人的實驗小組,或學生自己選舉、或由老師指定一位小組長,同學們在小組長帶領下分工協作完成各項實驗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同學們遇到麻煩或問題,首先在小組內進行討論解決;如果他們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或無法完成,再向老師尋求幫助。在分工協作的過程中,不但同組的同學之間需要時時進行溝通交流,在涉及到大型公用儀器如電子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計、低溫冷凍離心機以及電熱鼓風干燥機的使用時,不同實驗小組之間也要進行協商,排定儀器的使用順序,而且在使用當中要相互幫助,前一組同學使用后要把儀器歸位,以便后一組的同學使用。
2.3 實驗改革中的不足之處
在普通生物學實驗改革過程中,教師也發現了一些問題與不足之處,比如:課外查閱大量文獻占用了同學們較多的時間,影響了他們對理論課以及其它課程的學習,由于一年級同學要學習高等數學及基礎化學和有機化學等課程,這些課程需要學生做較多的練習與習題,綜合與創新性實驗項目的開設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學生的學習時間,特別是綜合與創新性實驗項目較多的學期,同學們有時候需要熬夜完成其他科目的作業,這就需要教師在安排實驗項目時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時間;另外,綜合與創新性實驗項目的開設要求教師具備更強的責任心,學生在使用新的儀器設備時,為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及避免事故的發生,教師通常會要求使用熟練的同學進行實驗儀器操作,這就使得一部分想要親自動手操作的同學失去了實驗儀器操作的機會,為避免類似問題的發生,教師在以后上實驗課時,可以把實驗小組的人數定為2~3人,同時在上課過程中時時守候在實驗儀器旁邊,隨時指導、糾正學生的實驗儀器使用。
3 能力培養與技能訓練的關系思考
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為各級各類教育普遍關注的焦點,也成為全社會共同關心的話題,而且素質教育在近幾年越來越受到學生、家長以及教育研究者的重視。知識、能力、素質三者是素質教育中的三個要素,并且是相輔相成的,同時,在高等教育中貫徹素質教育的思想,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賦予了新的內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對現行的教學方法也提出了挑戰[4]。大學生專業素質的高低要看專業能力,而專業能力的大小要看其掌握的各種與將來就業創業相關的技能的多少及熟練程度。所以高校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還要加強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培訓。在“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的關系上,生物學實驗課大力培養學生實驗技能的掌握與創新運用,更有利于大學生將來就業與創業。
參考文獻
[1] 孫茹,胡位榮,曾小龍.新形式下大學與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銜接研究[D].廣州大學,2013.
[2] 劉樹青,江曉路,牟海津,等.創新性綜合實驗在食品科學專業人才培養中應用[J].微生物學通報,2007,34(3):608-611.
[3] 王德芝,胡虹文.高等農業院校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微生物學通報,2004,31(5):124-126.
[4] 周遠清.素質、素質教育、文化素質教育——關于高等教育思想觀念改革的再思考[J].中國大學教育,200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