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冬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的經濟文化建設得到了迅猛發展,我國稅務行業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為了確保稅務行業能夠跟上我國經濟發展的步伐,進一步增強高職《稅收實務》課程建設是很有必要的。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的效率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建設的有效性,《稅收實務》課程是會計專業職業崗位的基礎課程之一,要想提高會計在崗位上的專業水平,就必須從高職院校的課程建設、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等方面入手,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進而促進我國稅務行業整體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崗位職業能力 《稅收實務》 課程建設 高職院校 創新實踐
隨著市場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要求進一步提高,《稅收實務》課程的實踐教學也越發重要。但是由于稅務行業存在著一定的保密性和特殊性,高職專業的學生不能夠進入稅務崗位進行實習,因此為了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迫切需要為高職院校稅務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稅務崗位實習的平臺。同時高職院校在進行《稅收實務》課程建設時,應該加強教學設施的建設,規范教學方案和增強師資隊伍的建設,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稅收實務》課程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一、《稅收實務》課程建設創新實踐的必要性分析
《稅收實務》課程是高職會計專業的一門基礎核心課程,要想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整體水平,《稅收實務》課程的建設是很有必要的。相關的市場調查表明,目前幾乎所有企業對會計從業人員的稅務業務的處理能力和稅務業務知識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說從業人員必須對會計行業的基本稅收知識、對國家的稅收制度以及具體的納稅業務的工作流程和具體操作都要全面掌握。為了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稅收實務》課程就必須做出一定的改革與創新,開展實踐教學。只有開展實踐教學,才能夠讓學生對課堂所學的法律、法規加以運用,才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職業技能。但是我國傳統的《稅收實務》實踐課程存在著一定的弊端,例如:實踐時間較少,實踐內容比較簡單,實踐課程的進度安排不合理等等。為了有效地解決傳統《稅收實務》課程建設中所存在的不足,對《稅收實務》課程建設進行實踐與創新是很有必要的。
二、基于崗位職業能力《稅收實務》課程的建設思路
《稅收實務》課程的教學相比于其他專業學科的教學難度要大,這不僅是因為高職院校缺乏專業水平高的師資建設,實習平臺以及教學設備的缺乏也是重要的原因。為了進一步提高《稅收實務》課程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稅收實務》課程建設必須以稅務人員的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根據稅務單位對稅務工作人員的職業要求進行教學建設,分析稅務人員的實際工作任務以及完成稅務工作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和必備的專業知識,嚴格按照稅務單位稅務人員工作任務完成的邏輯順序對《稅收實務》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和規劃。并且高職院校還要進一步完善稅收實務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學生專業技能實習為核心,建設仿真的職業場景,設計符合《稅收實務》崗位要求的綜合實訓模塊和單項實訓模塊,進一步提高學生稅收實務的崗位職業能力。
三、基于崗位職業能力《稅收實務》課程建設的創新實踐
《稅收實務》課程是高職會計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 ,當今會計人員都必須具備稅收實務的相關技能和基礎知識。社會的需求決定了高職院校稅收實務專業改革的必然性。為了進一步提高《稅收實務》課程的教學效率,保證稅務專業的學生能夠掌握更多實用的崗位技能,實現高職院校《稅收實務》專業課程建設的創新與實踐,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分析稅務會計崗位職業能力的具體要求,整合《稅收實務》教學內容
《稅收實務》課程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和操作性,該課程主要是由一系列抽象的稅收的法律、法規組成。要想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稅收法律、法規的掌握情況,在進行《稅收實務》課程教學時,就必須要強調《稅收實務》崗位的工作任務和能力要求,同時還應該進一步明確《稅收實務》崗位職能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要求,開展具有針對性的項目實訓。筆者根據崗位職能的具體要求,將《稅收實務》課程教學的內容大致分為三個模塊,即:對稅收實務的認識模塊、對稅收實務的實踐模塊以及稅收實務的提升模塊。這三個教學模塊是根據稅務工作人員的崗位要求,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劃分的。這樣劃分,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收,也能為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提供合理的教學規劃。
(二)根據稅務會計人員的工作流程進行課程教學
實現《稅收實務》課程建設的實踐與創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根據稅務工作人員的具體工作任務和工作步驟進行。因此在設計《稅收實務》課程教學時,首先應該對稅務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以及稅務工作人員工作開展的實際步驟進行分析,以稅務辦公人員的崗位職能要求為導向,進一步設計高職院校《稅收實務》課程的課程教學。例如:網上申報與手工申報、國稅和地稅的處理等會存在一定的差別,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將網上申報與手工申報、國稅與地稅的處理流程等進行比較教學,這樣設計《稅收實務》課程能夠讓學生對稅務工作人員的工作框架和細節有清楚的認識,有利于對學生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
(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有效地提高《稅收實務》課程的教學效率
隨著近幾年來稅收法律法規的不斷改革與實施,《稅收實務》課程的教材內容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稅收實務》課程內容多、操作性強、知識容量大,并且內容較為抽象,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進行《稅收實務》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開展課堂教學,例如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學法以及提問啟發式教學方法等等。充分利用稅務局網站的豐富內容,及時追蹤最新的稅收政策、納稅申報的流程,下載最新納稅申報表格,查驗各類發票的真偽等。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不僅僅能夠有效地緩解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并且還能夠將一些抽象的法律、法規具體化,增強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有效地提高《稅收實務》課程教學的教學質量。
(四)工學結合,注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稅收實務》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為一體的學科,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融會貫通地對稅收相關的一些法律、法規進行詳細的講解之外,還應該根據課堂內容的需要進行專項課程的實訓。例如:在進行實訓時,教師應該仔細地對社會中企業、銀行和稅務三者之間所形成的業務鏈進行分析,然后根據三者的不同特征可以將班上的學生隨機分為三個群體,讓這三個群體分別扮演企業、銀行和稅務。這樣通過對真實環境的模擬,學生能夠切實體會到經濟業務的發生過程,從而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進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畢業以后的就業率,解決了當今學生畢業以后工作難尋的局面。
(五)校企合作,擴展實踐基地的建設
眾所周知,《稅收實務》課程有一定的實踐要求,但是相關調查表明,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都比較匱乏。因此,加快實訓基地的建設是提高《稅收實務》課程實踐概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資金和場地的匱乏是阻礙高職院校進行場地擴建的一大難題,在高職院校內部擴建實訓基地的可能性幾乎不大。采用校企合作的辦學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擴建實訓基地。開展校企合作,學生在學校內可以對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運用,并根據課程內容的需要適量地開展一些課后實踐。在暑假和寒假期間,學生可以到企業基層進行社會實踐或者頂崗實習,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并且還能夠有效地解決學校資金和場地匱乏的難題,促進了高職院校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唐榮全.高職《稅收實務》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課程設計[J].金色年華(下),2013(8):170-170.
[2]吳嬋君.應用型本科《企業稅收實務》課程案例教學法的設計與實踐評價——以浙江樹人大學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4(6):73-74.
[3]陸建軍.以能力為中心的高職會計專業稅收實務課程教學改革[J].商業會計,2010(21):72-73.
[4]江妍.基于職業能力本位的《稅收實務》項目化課程設計[J].商業會計,2010(17):77-78.
[5]雷霞.情景教學模式在高職會計專業《稅收實務》實踐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化工貿易,2011,03(1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