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兵
【摘 要】人體解剖學是一門研究正常人體結構形態功能的科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主干學科,同時也是知識內容最復雜、學習最枯燥的學科之一,是以后學習局部解剖學、斷層解剖、外科解剖學、臨床護理專業學科的基礎。在醫學科學、生命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人體解剖學越來越顯示其重要性。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解剖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便成了解剖學教學的問題。
【關鍵詞】人體解剖學 教學探討 高職高專
人體解剖學是一門研究正常人體結構形態功能的科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主干學科,同時也是知識內容最復雜、學習最枯燥的學科之一,是以后學習局部解剖學、斷層解剖、外科解剖學、臨床護理專業學科的基礎。在醫學科學、生命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人體解剖學越來越顯示其重要性。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下,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解剖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便成了解剖學教學的問題。筆者結合長期的教學工作實踐經歷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教學改革
1. 優化教學內容
解剖學內容繁雜,要求記憶的東西特別多,在相應的課時內很難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各系統臟器的位置及功能結構。這要求在編寫講授提綱時,需精選書上的內容;劃分難易層次,合理安排課時,把重點難點而又要求掌握的內容詳細講解。如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章節相對于其他章節是最難理解和掌握的。神經系統中,脊神經的感覺和運動支的交叉與中樞神經的聯系,以及中樞神經中端腦、中腦、小腦的聯系。若每部位都做講解,學時不夠,學生也難掌握,在做課件時就要求精選。所以,在端腦中著重講幾個語言中樞;中腦著重講背側丘腦;小腦著重講解新小腦等。同時,在描述器功能時應形象而通俗易懂,比如端腦可以比作司令部,小腦比作參謀,丘腦為中繼站。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端腦、小腦、中腦相互的功能關系。
2. 聯系實踐以提問式引入教學內容
如講解消化系統時可以用食物在人體的運行提問,導出消化系統各器官的位置功能;講解呼吸系統,以O2 和CO2的進出途徑,把整套呼吸器官羅列出;講解神經系統時引入臨床癥狀,如周圍神經痛覺或運動消失,并尋找病因。其次,在上完一章節復習時,也可用提問的方法讓學生鞏固知識。以脊神經為例:由于神經管和脊髓來自不同的胚層,導致脊神經和椎骨位置不同,我們可以提問不同的脊髓段發生病變時,在治療時會切開相應的哪一椎骨?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思考,也能很好地幫助學生記憶,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做好預習和復習。
3. 充分利用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教學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被廣泛地應用于教學,改變了傳統課堂一支粉筆、一幅掛圖、一張嘴的單一形式,將生硬抽象的文字信息,利用動畫、圖像和聲音更好地進行表達。如:循環系統里體循環和肺循環通過動畫很好地展示血流途徑,及動脈、靜脈血的流向與分布。如神經章節通過動畫可以模擬不同的神經受刺激時所支配器官產生的相應反應,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建立起全面的多感知、形象化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記憶、理解和掌握知識。其次,多媒體容量大,傳統教學是無法比以的,這使教學課堂有效時間加大,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消化。但不能完全依賴于多媒體,由于多媒體要求光線比較弱,當感官受刺激達到疲勞時就會產生厭倦和困乏;其次多媒體容量大,導致學生記筆記盲目,突不出重點,須在講解時結合傳統教學來歸納知識要點,以利于學生學習掌握。
4. 針對不同專業學生進行分層次側重點教學
由于專業不同,解剖學課時也不同,這要求解剖學教學具有專業特色。如果把書上的內容全部講解,在相應的課時內教師的工作量大,其次學生也無法理解掌握,這務必要求我們針對不同專業進行分層次教學。如:護理學著重會陰講解;口腔醫學側重頭面部講解;眼視光學重講感覺器視器章節。這樣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掌握相應的解剖學知識,將為各專業學生今后的臨床工作和學習提供幫助。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1. 教學模式變被動為主動
傳統教學都是老師在講,學生聽。解剖學內容繁多、枯燥,很多學生課后幾乎不會預習和復習,即便教師在課堂上做再生動的講解,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為然,學習很被動,知識結構模糊,所以主動學習尤為重要。當講解完知識要點后,需要學生掌握的、理解的、自學的內容布置為課后作業,要求學生自做課件進行課堂講解,并讓其他同學進行補充和總結,促使學生做好預習和復習。
2. 結合臨床提問討論
都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大部分學生都是對醫學感興趣而選擇所學專業,都有著各種和醫學相關的問題。面臨枯燥乏味的解剖學這門基礎醫學科目,很多同學都會望而生畏,失去學習興趣。由于多媒體的普及應用,縮短了教學時間,這樣就可以利用剩余的時間讓學生提問,首先闡述自己的觀點,其次全體同學進行探討,利用所學相關知識解釋,得出結論。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思考,所學知識也在無形中得到理解和掌握,不用去死記硬背。
三、開放實驗室教學
解剖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其發展與現代醫學的進步密切相關。醫學生進入臨床實踐前,必須熟悉人體解剖結構。而對人體構造認識的每一點、每一滴都來自于對尸體的解剖觀察和臨床實踐,解剖實驗教學便成了解剖教學的關鍵環節。在標本來源越來越緊張的情況下,如何使實驗達到最大效果,這是我們目前面臨的一個難題。
【參考文獻】
[1]齊義軍,牛保華,李濤,等.形態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及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1):12-13,19.
[2]劉頁玲等.PBL教學法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9,17(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