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中商務活動的日益頻繁,對商務語篇的研究受到廣泛關注。與傳統的批評性語篇分析相比,Bhatia建立的多維度、四層空間的批評性體裁分析模式在分析商務語篇時更強調職業語境,在職業空間層面提出了行業文化、學科知識、機構語境等“語篇外部因素”,突顯了商務語篇發生的特定職業或學科語境及其與語篇之間的相互影響,此分析模式更適合于分析商務語篇。基于該模式的商務語篇研究對于推進商務英語教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商務語篇;批評性語篇;教學;話語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5)04-0147-02
[作者簡介]姜峰(1982-),男,漢族,山東人,講師,商務英語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體裁及商務語篇分析。
[基金項目] 2014年度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研究課題(外語學科專項)“基于批評性體裁分析的商務英語教學研究“(項目編號:WY2014019-B);黑龍江省商務英語學會2012年重點項目“協同語篇產品和過程的商務英語研究路徑”(項目編號:2012Z001)的研究成果。
一、商務語篇教學與研究路徑
商務語篇教學與研究呈現出多學科、多角度的特點(Jiang,2014)。會話分析主要研究談話的互動性及順序結構(Heritage,1997),因此適用于分析商務口頭語篇的動態特征。民族志交際分析通過觀察、訪談等方式考察參與者行為,旨在探究行為和思想背后的文化視域和社會結構(Gimenez, 2001)。對于分析商務和職業語篇,國內外學者紛紛采用“批評話語分析”和“批評性體裁分析”,盡管兩者中“批評性”均指“在知識學科之間探究一系列社會因素”(Deetz and McClellan),但是筆者認為批評性體裁分析更適宜于商務語篇的教學與研究。
二、批評性體裁分析
體裁是交際事件的一種分類,伴隨一整套“話語共同體公認和共同遵守的交際目的”,形成“語篇的圖式結構并影響限制語篇的內容和形式”(Bhatia,2004)。體裁講述“在一種約定俗成的交際背景中的語言運用,以表達一套學科和社會機構的特定交際意圖”(郭玉晶,2015)。這便制約了語法詞匯以及語篇資源的使用,最終構成了穩定的結構形式。體裁是重復出現的形式或再現的行為,是職業共同體中有能力的成員應該能夠“辨認、復現、處理”的語篇類別(劉洋,2014)。
在社會公認、約定俗成的形式基礎上,Bhatia通過利用和掌控體裁約定俗成的形式,解決體裁的構建、解釋和使用,同時也引出了體裁完整性和創新性的問題。“篇章內部”和“篇章外部”兩類因素實現了體裁的完整性。篇章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揭示了商務職業人士運用的特殊結構和特征以滿足書面語篇中的特定情境,不同體裁之間的比較能夠分析出職業人士在完成任務、實現交際目的時所采取的語言、語篇及語用策略。研究內外部因素也能夠評判職業人士在進行專業工作時的語篇能力,如語篇能力、體裁能力和社會能力。此外由于商務活動的特殊性,從業人員應該在語篇中將學科知識、職業實踐和語篇能力相結合。
Bhatia認為體裁分析理論使語篇分析的發展經歷了以下三個重要階段:一是詞匯和語法,重點研究的是特定語篇的表面特征;二是語篇的結構,在結構方面強調語篇組織上的規則性,同時將語篇結構和體裁的交際目的相聯系;三是語篇的語境化,把語境的作用延伸至涵蓋社會因素,包擴身份、意識形態、社會過程、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
Bhatia基于書面語篇體裁分析的目標和體裁完整性建立了用于分析書面語篇的多維度、四層空間的批評性體裁分析模式。處于該模式中心的是社會—認知空間,該空間經由策略空間(語篇看成體裁,體裁知識)直到一端(教學視角)的語篇空間(語篇看成語篇,語篇知識),同時在另一側經過職業空間(職業技能,語篇看作職業實踐)直至另一端(社會—批評性視角)的社會空間(語篇看作社會實踐,社會和語用知識)。該分析模式既表達教學層面的語篇,又傳遞社會—批評性層面的內容,同時中間的社會—認知空間將二者兼而有之,而基于語篇空間、社會—認知空間和社會—批評性空間形成的多分析維度的批評性體裁分析模式也形成相應的研究順序:語篇視角和語篇過程、社會—認知視角和社會—認知過程、民族志視角和民族志過程以及社會—批評性視角和社會—批評性過程。
三、批評性體裁分析與批評話語分析比較
Bhatia強調,批評性體裁分析體現篇章、話語以及語境因素,探尋溝通事件和目的,考查詞匯和語法方面的結構化、約定俗成的組成與運用,把特定的職業社群考慮進去體現組織文化,在此基礎上重點關注學科實踐、職業實踐以及機構其他實踐背后的社會行為。Bhatia建立的多視角批評性體裁分析模式由四層空間組成:語篇空間(語篇知識)、策略空間(體裁知識)、職業空間(職業技能)和社會空間(社會和語用知識),其中策略空間與職業空間一同被稱為“社會—認知空間”。該分析模式主要關注職業和機構(或者組織)話語,尤其是某一職業或學科內的溝通活動。相比之下,Fairclough強調社會和政治語境對話語及語言的重要性,旨在研究社會變革。Fairclough提出的三維話語觀念由語篇、話語實踐(語篇產生、解釋和理解)與社會實踐構成。批評性話語分析和批評性體裁分析在很大程度上相互重疊,語篇空間對應語篇、社會—認知空間對應話語實踐、社會空間對應社會實踐,但是它們各自強調的內容卻存在分歧。
在“語篇空間”和“語篇”層面,Bhatia側重對詞匯語法、語篇構成和話語結果的統計分析,而Fairclough則強調對語篇在詞匯、語法、銜接和篇章結構方面進行語言分析。他們對語篇結構上的解釋重點不同,Bhatia在話語結構或者話步(move)方面進行描述,這便包括了特定交際背景中的社會—認知因素。
在“社會—認知空間”和“話語實踐”層面,Bhatia將體裁知識(側重語篇)與職業技能(側重內容)相結合,目的是對體裁構建、解釋和運用的條件進行歷史和結構上的解釋,以分析“文本互文性”和“篇際互文性”的作用,同時將語篇空間和社會空間聯系起來。Fairclough通過話語實踐將語篇與社會實踐相關聯,認為話語實踐是語篇產生和解釋的社會—認知方面,話語秩序和社會實踐起著社會制約作用。endprint
Bhatia和Fairclough都關注文本互文性和篇際互文性,認為是體裁構建、語篇生成以及對它們理解的社會—認知因素。然而Bhatia和Fairclough所強調的認知層面不同,Bhatia認為職場語境很重要,但Fairclough沒有提及這一點。Bhatia在策略空間提出了“語篇內部因素”(例如:語境、語篇和互文性),在職業空間提出了“語篇外部因素”(例如:話語過程、職場文化和話語實踐),而Fairclough則表達話語實踐對重塑和改變社會的作用。
筆者認為就分析商務書面話語而言,職業和組織中的語境要比社會語境更重要。正如Jiang(2014)認為,職業是通過體裁體系組織起來,職業工作也是通過體裁體系展開的,因此職業人士的話語實踐的特點就是處于相互關聯的體裁鏈接中。因此,與Fairclough代表的批評性話語分析相比,Bhatia代表的批評性體裁分析更適合作為分析商務書面話語的理論分析模式。
商務書面話語無論發生在公司之間或是公司內部,都是發生在特定的商務活動和組織語境下,因此對商務領域的書面話語分析“需要一種在社會文化、組織機構方面給予充分闡釋的分析模式”(Bhatia,2004)。相對批評性話語分析而論,批評性體裁分析凸顯了職場語境,在職業空間考慮到特定的職業社群、體現職場文化,在此基礎上分析學科上實踐、職業實踐以及機構其他實踐背后的社會行為,體現商務書面話語的本相和全貌。此外根據批評性體裁分析模式,語篇空間能夠從教學視角分析商務書面話語,為商務英語教育者和學習者提供豐富的經驗借鑒(姜峰、李天宇,2012;姜峰,2015)。若要全面探究商務書面話語,僅批評性體裁的定性分析還顯得不夠詳實,將其與語料庫語言學這一定量分析相結合,對商務領域話語的分析才更加全面且具有說服力。
[參考文獻]
[1]Bhatia, V.K.Worlds of Written Discourse: A Genre-Based View [M] London: Continuum,2004.
[2]Jiang, F.Review of Corporate Discourse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14(35).
[3]郭玉晶.交際法在商務英語體裁分析教學中的應用 [J]赤子,2015(5).
[4]姜峰.中美學生論說文的立場名詞表達——基于語料庫的對比研究 [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5(4).
[5]姜峰,李天宇.通用商務英語溝通的現實解讀與策略范式 [J]對外經貿,2012(7).
[6]劉洋.專業英語泛讀課自主學習問題與模式 [J]外語學刊,2014(8).
[7]劉洋.體裁教學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J]教育探索,2014(6).
[8]張佐成.商務英語的理論與實踐 [M]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董博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