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冰 劉厚麗
摘 要:主要從學生、備課、教學方法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等四個方面來論述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進而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為更好的進行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學方法;備課
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觀,教師和學生應該是共同的學習者、參與者,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愛好,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呢?
一、充分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
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成績,首先,必須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以及相關的專業(yè)知識,這是備課的前提,只有真實地掌握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認知方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其次,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掌握其智力發(fā)展水平,還要了解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學習新知識、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注重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水平,充分做到了解學生的一切行為活動。
教師在教學過程之前還應該了解學生的家庭基本情況,家庭情況的好壞有時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學生正處于成長期,心理等各方面還不是很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因此,教師也必須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
二、認真?zhèn)湔n
備課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節(jié)課的好壞直接取決于備課的好壞。備課首先要備學生,這是先前介紹過的,以及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其次是備教材,一名好的教師,往往在備課上要下很大的工夫。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備課的同時,都是要先進行教學的預設,掌握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在備課時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
教師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備課,學生的認知觀各不相同,知識結構也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綜合所有情況,做到盡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進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主觀能動性,認認真真地備好每一節(jié)課,這才是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和根本保證。
在備課時,應該想一想采用什么教學方法,怎么樣導入新課,怎么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怎么樣提高學生課堂聽課的效率,怎么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學習興趣等。
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策略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層出不窮,但是未必所有的教學方法都適用于特定的班級或學生,也不是特定的班級就只適合某一種方法。不同的班級、不同基礎的學生之間往往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
知識水平不同,所需的教學方法也會不同。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個體差異,力爭做到因材施教。教師教學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聽課效率。為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或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靈活應對,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善于鼓勵和表揚學生。
對于特定的知識,有著特定的教學方法。如,當教師在進行幾何圖形教學的時候,可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利用幾何畫板可以很生動形象地將所學圖形直觀的展現(xiàn)出來,學生就會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再者,可借助教學用具或模型,使學生充分感受圖形的形狀、特點等。
因此,好的教學方法就等于一節(jié)好課的開始,好的教學方法不僅是學生可接受的,更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被看作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關鍵因素,良好的教學效果取決于師生間良好的關系。試想,如果師生關系不好,那么學生勢必會對教師產生逆反心理。一個見到老師就嚇得發(fā)抖的學生在課堂上能輕松的學習么?一個不喜歡老師的學生在課堂可能積極的舉手回答問題么?一個在內心深處抗拒學習的學生,你即使用再多的時間教他再多的知識,他又能記住多少呢?因此,作為我們教育者一定要明確,教學不是由教師決定的而是取決于雙方。
在教學中如何才能教育引導好學生,從而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呢?我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應當是師生之間相互理解、互相信任、民主、平等。課上是老師,課下是朋友。
1.尊重學生人格,樹立平等意識。
2.寬容學生錯誤,維護學生自尊。
3.辯證地對待“問題學生”,多表揚少批評。
如何看待學生是教師學生觀的體現(xiàn),教師要辯證地看待學生,尤其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與贊揚,使學生客觀科學地評價自己,看到自身的缺點錯誤,明確自身的優(yōu)點。這樣,才能既激發(fā)其積極上進之心,又改變其“爛船劃陡潭”的消極觀念。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具備扎實的教育理論知識和專業(yè)基礎知識。同時,也應該了解最前沿的教育觀念,時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斷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在已有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進取,爭做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
參考文獻:
[1]伍振庭.科技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擴展[J].科學教育,2004(06).
[2]劉偉.淺談數(shù)學課堂教學課題的引入[J].教學與管理,2004(19).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