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紅
摘 要: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學語言的一個組成部分,它還是語文教師傳授知識的重要媒介,也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工具。但是,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大多數教師不能夠認識到課堂教學語言的重要性。教學實踐可以發現,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存在不少問題,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該文中,筆者分析了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語言 問題 概念 教學藝術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3(c)-0132-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語文教師不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這對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小學語文課堂反饋出來的問題還是非常多,特別是作為語文教師的重要教學手段——課堂教學語言,它出現的問題必須要引起廣大教師的高度重視,因為課堂教學語言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影響。
1 課堂教學語言的概念
對于課堂教學語言的概念解釋有很多種。一般的在廣義的定義下,分為有聲、無聲這兩種。有聲是表示訴諸聽覺的語言;無聲的不僅是有書面文字,比方說教案、教輔、參考的資料、板書以及評語等其他方面,而且還有體態語,其中有面部表情、傳遞信息的眼神、各種手勢、肢體動作等各種表達方式。然而對于狹義的課堂教學語言就只是通過有聲來進行的教學語言。這是教學語言中最重要的和最關鍵的表達方式。教學語言是老師們在教學基礎之下,并且有著非常明確的教學任務,同時又有著指定的教學對象,還有著指定的教材,通過使用一種合理科學的方法,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要完成的目標任務,指引著所教學的學生去掌握某種學科的知識、開發他們的智力、并且塑造提高他們各種品質在教學中所運用的表達語言。于是,它就成為了專業的語言,和通常所說的哲學、政治、法律中所運用的專業用語不同,又與電影、話劇、相聲等具有非常專業的文學藝術上使用的語言也不大不相同;它不是僅僅只是單純的書面語言,也不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經常使用的口語,是通過對書面語以及口頭語進行反反復復修改錘煉的合金用語。
2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存在的問題
筆者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通過對某小學的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來了解當前的小學生們對他們的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語言所表達的需求以及作出的評價,然后進行分析。由于在調查中的人數和調查的范圍都具有局限性,所以這里得到的數據只能作為參考,那么就不再作出詳細的分析說明了。對于這次問卷調查中得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后,下面就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發現的一些問題作出了闡述。
2.1 課堂教學語言在日常中口語化
課堂教學語言是在教學中屬于一種口語語體,它就會要求老師們不僅要有口語化的通俗易懂,而且其語言還要具有科學性以及準確性,卻又不能和日常生活中我們表達的口語一樣。通過這次調查,就會發現,還是有64%的語文教師只是單純的按照日常中所通常表達的口語進行教學。教師們在課堂教學時,他們的表達出的語言還是都帶著很強的主觀性,表達出來的句式很隨意、有時候表達的句子不是完整的,甚至在說出的話語中有不能夠流暢的表達出來等問題。
2.2 課堂教學語言繁冗多余
經過統計后的數據可以看出,語言繁冗多余發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是一種非常普通的事情,經常性發生重復的、多余的有35.7%,偶爾會出現重復的、多余的有52.1%,這兩種情況一共是87.8%。這里所說的繁冗多余的語言是說在語文教師們在課堂上使用的一些語言,對達到教學目標幾乎沒有一點意義,也不具有教育的作用,并且是沒有意識的,只是反復重復的語言。同時也包括在教學的過程中重復使用的一些口頭禪和語氣詞,以及多次重復的表達同樣的一語句。例如,有的語文教師整堂課上出現最多的就是“這個、啊、那個”;還有部分語文教師沒說一句話就要說“我知道……、就是說……”;還有的教師無論講解什么內容,都要在語句的末尾加上“是不是啊、對不對啊”這些都已經成為教師的習慣。這些都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會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整個課堂教學氛圍毫無生機。因此,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的積累知識,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從而形成規范的語文教學語言。
2.3 課堂教學語言無目標指向
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以知道有79%的學生會認為他們的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語言所表達出來的主題不明朗,沒有突出中心,不能夠抓住核心點。所以為了很好的達到教學目標,那么在課堂上的語言就應該有很清晰的指向性,目標十分明確才可以。然而,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觀察到在某些時候有些老師的語言沒有指向性,目標不明確,喪失了語言的活力。有時候除了不能明確表達出目標,不能完成目標教學任務以外,甚至還會在引導學生以及討論進程、激發學生的情感過程中,使用的語言力量不夠、目標不夠清晰,表達也不夠嚴謹,這樣就會阻礙了教學課堂的未來發展。
2.4 課堂教學語言謬誤橫生
通過調查后得到的數據顯示,在教學時有22.3%的老師所使用的語言既不符合規范又不夠準確,而有47.9%的老師做得很一般。綜合把聽課得到的調查結果以及通過錄音等手段進行分析,發現老師們的口語都不太盡人意,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而每個人的情況又不一樣。總的來說,認真分析將發現的問題劃分為四種類型:語法出現錯誤、發音不準確、口語說法不妥、用錯詞語。
2.5 課堂教學語言個性不足
經過調查后得到的數據顯示,認可老師已經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語言風格的學生只有31.9%。大部分的文教師只是流于形式的完成課程內容的任務,就覺得工作完成了。這樣一來他們在課堂上的語言沒有自己的風格和個性,很少將感情投入進去,基本上就是起著一個“錄音機”和“傳聲筒”的角色,使用的語言大多都很陳舊,根本就不能夠激起學生對學習產生絲毫的興趣。
2.6 課堂教學語言文化內涵欠
按照調查后得到的數據表明,覺得教自己語文的老師知識水平只是一般的學生占到41%,覺得自己老師知識欠缺的學生占到12%。這些數據表明了在文化知識水平方面,在語文方面的欠缺是十分嚴重的了。在語文課堂上不單應該在文學欣賞、情感方面引起學生的關注,還應該使學生對于文化魅力以及理趣思辨上鑒賞能力得到提高。古人曾經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些都表明了文化的內涵是老師們從事語言教學的基石和知識的源頭。如果沒有內涵的話,那么對于從事語言的教學就會顯得空洞乏味、蒼白無力,沒有牢固的根基和延續的生命力。
3 結語
偉大的思想家羅素曾經就在《教育的目的》說過:“教育就是獲得運用知識的藝術”。然而就在這門藝術中,在教學過程中所用語言的其深層原因是由于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對知識進行積蓄,還不斷的提供自己的思維能力以及意識的自我修養。教學語言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要傳導工具。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不但影響著自己主導作用的有效發揮,而且也嚴重影響著學生學習收獲的質量。因此,作為一線教師要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語言,從而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 孫秀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之我見[J].中國校外教育,2009(S1):307.
[2] 黃曉赟,程華.用美的語言塑造美的課堂——論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09(11):109-112.
[3] 陸香.未成曲調先有情一枝一葉總關情——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發展性評價量表及其要素淺析[C]//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華夏教師篇卷1).2013.
[4] 郭靜芬.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助手——教師的課堂語言[C]//2012年6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