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敏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高職學校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并且快速發展著,我國對高職學校也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對高職學生的管理問題。在我國的教育管理中,高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將當代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現行的教育管理方式結合起來是目前高職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基于人本理論的教育觀念,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鼓勵學生以一個主動者的姿態去面對學習任務,指導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結合自身的需求去進行學習,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性,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鍛煉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從而推動高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下面將闡述人本主義理論的基本內涵和理論背景,分析在基于人本理論中如何加強高職學生的管理以及提高學生職業素質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人本理論 高職學生 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3(c)-0200-02
社會的進步推動了高職學校的蓬勃發展,同時高職學生的管理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基于人本理論加強對高職學生的管理是推動高職學校發展的主要途徑。所謂“人本主義”就是強調將學生作為學習的目的,學生就是教育的中心內容,也是教育的最終歸宿。在以往的高職學生教育管理中,很多專家教育學者沒有認識到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這就造成了在高職學生管理中出現的很多問題。因此,人本主義理論就是要求教師能夠高度重視高職學生的健康發展,將學生當做工作的中心內容,以學生的意見和想法作為學習主體,改善傳統的教育模式,使教育管理這項工作能夠有效的實施,及時的改進和調整教學方式,從而推動高職學校的快速發展。下面將具體闡述人本主義理論的基本內涵和相關的理論背景,分析在基于人本主義理論條件下如何加強對高職學生管理的主要策略以及提高學生職業素質的主要方法。
1 闡述人本主義理論的基本內涵和理論背景
(1)人本主義理論內涵:首先,人本主義理論的基本內涵就是要發展自我的人生價值,人本主義主張社會上的每個人都要尊重他人的尊嚴,要重視他人的人格價值,關愛他人,照顧他人,發現他人的內在潛能。一些對人本主義研究的專家學者們發現,在人本主義條件下的心理學和傳統條件下的心理行為學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不同是由于兩者所強調的內容不同,尤其是在強調人的主體性質和個體的性質方面有著很大的區別。人本主義理論的主要內涵就是要協助個體的發展,通過個體的發展開拓自我的內在潛能和自身的價值,從而實現個人的價值,使生命取得更高的內在品質。其次,人本主義理論的第二個內涵就是要強調自身的覺察能力,通過自身的意識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進行審查,尤其是對個體自身的情緒、行為等方面進行自我覺察,著名的專家馬斯洛曾經證明,擴展學生自我覺察力比利用他人高層次洞察力更加有效果,減少了很多問題的產生。最后,對每個人都要做到接納和關懷,在人本主義理論中,人們只有在被接納和認可后才能激發自己的內在潛能,發揮自己所有的能力。而真正的被認可和被接受就必須要對自己做到完全的了解,無論是優點或者缺點都必要完全明確,內在的潛能力才能被發掘出來。因此,高職學校也必須要認可和接受每一個學生,并且學生也要做到自我接受和自我關懷,才能促進高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2)人本主義理論的背景:人本主義是當前社會中一種新型的心理學理論,主要的宗旨就是將“人”作為中心,以人為本,將“人”的心理健康作為主要的研究內容,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發現“人”內在的潛能,使每個人發現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出自己的人生價值。人本主義理論也就是一門研究“人”的學科,從而創建出完整的關于人的科學,尤其是將人本主義理論運用到高職學生管理中,教師必須要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引導每個學生學會自我接受,自我反省,自主的去學習,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 分析在基于人本理論中如何加強高職學生管理
(1)樹立正確的人本主義理論認識:教育學者要深刻的認識到人本主義的基本內容,牢固人本主義理論的觀念。人本主義教育觀念是在傳統的教育觀念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傳統的教育模式就是以教師作為學習主體,教學形式是單方面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教學內容是以教材作為主要的授課內容,教學評價是學生的期末考核成績分數,在這種教學形式下,學生失去了主動學習的興趣,忽視了學生的內在思想。這種情況是由于落后的教育觀念所導致的,因此,教育學家必須要對人本教育理念有個正確的認識,牢記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意識,才能更好的管理高職學生。
(2)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高職學校可以開展一些課余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努力的將實踐與自己的專業相結合,做到專業技能較強,上手能力較快,這就是高職學生的優勢。學校開展的活動必須要符合當代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給學生更大舞臺使學生展現出更好的自己,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有利于高職學校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
(3)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高職學生在選擇自己專業的時候,往往是自己所感興趣的專業,然后對這個專業的發展趨勢進行調查,充分的了解后才會填報志愿,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第一志愿都是非常熱情的。因此,學校必須緊緊抓住高職學生的這個特點,充分利用學生對學習該專業的積極性和興趣性,開辦具有專業特色的專家講座或者一些專業競賽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過程中,在活動中加強對學生的紀律管理,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引導學生用自我接納和自我認可的態度去進行學習,使學生運用先進的學習理念去學習,從而加強了對高職學生的管理水平。
(4)加強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學校必須配備專門的心理咨詢教師,通過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問題提供專門的服務,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疏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有益活動,加強學生自身的修養,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正確的個人價值觀。開展大學生心理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增強大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為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打下基礎。將人本理論中的以人為本理念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內心中,從而使學生最大限度的發現自己的能力,有效的消除內心的消極影響,學生在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后,也就能夠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工作。
3 探析在基于人本理論中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的主要途徑
(1)提高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首要途徑就是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在應用人本理論的教育理念后,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確定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主體意識,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操作能力,同時也提高了高職學生的社會能力和職業素質水平。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無論是自我學習、與人交流或者信息處理等一些社會能力,都是保障學生持續發展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要將教學內容與人本理論中的知、情等內容有機的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感悟、體驗等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學到知識,形成以人為本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學生職業素質。
(2)提高學生職業素質水平的主要途徑就是要以真實的學習任務作為導向,再將人本理論融入到教學思想,提倡創建真實適當的教學環境,將改革后的教學任務滲透到培養職業素質的課程中,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學習,進而可以加強知識的掌握程度。真實的學習情境就是要將各個學科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生活化、個性化,創建具體的學習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自主性、探索性,并且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提高了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從而推動了學生在職業生涯中的快速發展。
(3)提高職業素質水平的關鍵途徑就是要注重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單純的向學生傳授自己擁有的知識,而學生只是知識的接受者,這種硬式教學方式只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學習技能,忽視了學生的內心感受和學習態度以及與人交際的能力。將人本理論內容融入到對高職學生的管理中可以培養學生職業素質能力,教師必須要平等坦誠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認真聽取學生的內心意見,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情感中,尊重學生的學習特點,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信任,從而更加專注于學習,發揮出自身的潛能,培養積極向上的學習意識,從而推動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4 結語
人本主義教育理論的本質就是從“人”出發,把人本主義理論運用到高職學生管理中是當代高職學校發展的首要任務,將學生作為主體,使學生主動進行學習,自我反省自我成長是人本主義教育理論的主要目的,這就需要高職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理念,推動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才能更好的對高職學生進行管理,從而推動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梅.高職學生管理的人本境界[J].華章,2010(19):108,113.
[2] 鄒永麗.基于人本思想的高職學生管理對策研究[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8):22.
[3] 向玥悅.劉芳淺談人本原理與高職學生管理[J].青春歲月,2011(8):180-181.
[4] 唐雪松.人本教育理念下的高職高專院
校學生管理研究[J].成人教育,2012(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