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是教師普遍了解的一個教學原則。但在教育教學中卻沒有很好地貫徹與實施。面對新課程,我們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讓學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趨的習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學習的主戰場在課堂,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只有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習需要,學生才能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自主學習,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因此,課堂教學更要著眼于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使學生會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各種潛能。
一、民主寬松的課堂是自主學習的條件
在課堂上,不斷地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和回答,營造良好的、民主的、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鼓勵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支持獨到見解,接受學生異議,允許學生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甚至出錯,讓學生學習有自主權,在課堂上對“學困生”給予特別的關注。對這部分學生,僅僅靠口頭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是不夠的。由于他們的基礎太差,上課時,再降低知識的起點,他們也如同聽“天書”一般!而實際上,教師在上課時也不可能為這一部分學生過多地降低全班授課的知識起點。因此,在課堂上,我經常有意無意地把比較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們回答,使他們覺得還有能聽懂的,從而增強求知欲望。反饋練習時,我常常出兩種題,要求大部分的學生做完所有的題目,而“學困生”只要做一組就可以了。這樣對不同的學生,要求的標準就不一樣,使“學困生”能接受并且基本上能跟上班級節奏。在我巡視學生做題時,主要是關注“學困生”,并及時給予輔導,幫助解決做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使他們一節課下來有所收獲,長此以往,他們也就樹立了“我也可以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發言有安全感,成功有喝彩者,困惑能及時排解,那么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與主動性都能培養出來,這樣才能把學生的研究潛能發揮出來,他們才能更好地充滿信心地學習數學。
二、創設問題情境是促進自主學習的動力
每一節課的設計,都是教師精心打造的問題串、思維鏈,使學生在環環相扣的有思考價值和刺激能量的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講解視圖時,教師可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圖,圍繞新觀念的培養組織學生開展游戲活動,使學生自始至終參與觀察、操作、分析、探索等多種實踐活動,學會觀察立體圖形的現狀,初步學會用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等描述立體圖形的相對位置;有利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發展和空間觀念的形成;再如組織學生進行摸球游戲,這樣可使學生親身經歷知識探索的過程,獲得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在活動中求趣,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三、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是落實自主學習的保證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發展需要為中心,以學生個性差異為基礎,以學生個性發展為目的,課堂是開放式的,討論交流成為主要教學形式。自主學習首先是預習,預習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提前一天把導學案發給學生,讓他們明確目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學”“對學”“群學”,完成預習。其次是展示,組內組織的“小展示”和班內的“大展示”,展示過程教師要敢于利用學生,實現學生自身能力差異的資源共享,同時在小組內學生之間拜師結對,互補學習。最后是反饋,落實效益實施驗收制度,檢查目標達成的情況,也是對學習目標的反饋檢測。既是當堂達標,又是教師對知識的提煉、拓展和升華。
四、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
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綜合與實踐就是以一類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對綜合與實踐領域的落實就可以與活動相結合。在平時,我是這樣安排活動課的:一般是每兩周一節,可當堂完成一個獨立的活動內容,例如數學欣賞課,讓學生講數學故事、數學發展史、益智數學故事,開展數學講座活動和數學知識競賽等,也可以是與研究性學習實踐課題相互聯系,將提前布置的研究性問題或研究性作業利用活動課作為集體研究、交流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例如,我講完鑲邊與剪紙后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完成一個展板,內容是自己動手制作的鑲邊與剪紙,貼在展板上,讓大家共同欣賞,同時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因此,數學活動課無論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上講,都是對常規課堂教學的一種發展和補充,使初中數學教學更加開放和具有活力。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是強烈的,學生主動發展的潛能是巨大的,學生有控制課堂的需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培養與提高。只要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前提,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重點,以促進學生智能提高為核心,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看書、質疑、操作、觀察、思考、討論、練習、評價等,就能使學生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質,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展。
參考文獻:
賀云.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J].才智,2012(09).
作者簡介:鄧益榮,女,1970年11月10日出生,本科,就職學校: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盈園中學,研究方向:初中數學。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