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飛
新版歷史教材,要求教師以新的教學觀念、知識結構、教學方法去實現教育教學目標。新課改要求我們改變舊有的教學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歷史課堂的教育教學方法也趨于多樣化,教學過程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優化歷史教學,讓歷史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來讓學生“動”起來。
一、設計辯論會
針對課本上的“思考與討論”,我經常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達成共識后派代表發言。如:“從夏朝和商朝滅亡的歷史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學生討論非常熱烈,課堂氣氛異常活躍,答案也五花八門。學生從平時看電視,看書得來的認識談起,談古代帝王的昏庸無道,也談當今的反腐和廉政建設。這些討論和辯論,學生都表現出很大的熱情和興趣,常常是你一言我一語地搶著發言,活躍了課堂,教學目標也順利完成,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編演歷史劇
初中學生活潑好動,好表現,我根據實際情況,偶爾在課堂和學生一起演歷史短劇,還原歷史。這項活動,能增強學生的歷史想象能力,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才能,能體現團結協作的精神,也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這一內容時,我扮演秦始皇,學生扮演文武百官。大家在對地方實行郡縣制還是繼續實行以前的分封制向我進言。我要求大家的動作和稱呼都要模仿古代的朝廷。整個課堂成了“朝堂”,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完全進入角色,充分發揮他們的才智,為自己的觀點找理由。學生通過精彩的演出,展現了自我,認識了歷史。
三、充當“小老師”或主持人
課堂上,一些比較淺顯的內容,如“都江堰示意圖”,可讓學生模仿導游,或當旅游局長,談怎樣發展旅游事業等,讓他們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講解。上活動課時,也可讓學生當主持人。主持活動課的成果交流、展示、演說,主持講成語故事活動等。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膽量,增強自信心。
四、收集歷史資料
在學習“遠古的傳說”內容時,我組織學生收集身邊的傳說故事,編寫成文,并講給大家聽。通過這種活動,學生親自去向他人詢問,參加了實踐活動。把聽來的傳說編寫成文,訓練了寫作。把故事講給他人聽,鍛煉了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自己動手,也挖掘了身邊的歷史,縮小了歷史和現實的差距。
如果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動”起來,就能使學生對歷史課產生濃厚興趣。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課程改革、新的教學觀念、新時代的教師可以使初中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更好地學習歷史。
編輯 吳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