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
摘 要:所謂問題意識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地思考、認真地探究,從而通過努力將其解決的一種思想。在物理課堂上,教師需要將問題意識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或是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使物理課堂得到優化,提高物理課堂效率。
關鍵詞:問題情境;高中物理;課堂結構
新課程提出要鍛煉學生的問題意識,要讓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只是任由教師指揮,學生沒有自己的主見,不敢向權威發出質疑,甚至有些學生對教師存有一種懼怕心理,致使學生有疑問也不敢提出,導致學生的問題意識比較薄弱。然而,問題意識又是學生創新、探索的前提,正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所說,只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點產生疑問,學生才能從中得到創新。尤其是物理知識的學習,因為物理本身就是需要不斷創新、不斷對知識產生疑問,才會使許多物理學家發現許多知識。如,牛頓因蘋果從樹上落下發出疑問,才有了萬有引力的發現,試問,我們有多少人見過蘋果從樹上落下,可是我們只當是自然現象,沒有多問幾個為什么,沒有提出疑問,所以我們缺少創新。因此,作為一位物理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培養。
一、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
生活中的問題是學生最熟悉的,學生對其也是最了解的,創設生活中的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讓學生感到物理并不是抽象難懂的,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物理產生興趣,讓學生在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中,學會尋找物理答案。例如,在學習“圓周運動”時,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解決一些問題,如:自行車的輪盤做什么運動?火車轉彎做什么運動?汽車過拱橋做的又是什么運動?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生活中的物體圓周運動進行分析,然后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其他的圓周運動現象,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由于這些事物都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所以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二、在實驗中創設問題情境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物理理論都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得出來的,而且近幾年物理實驗在高考試題中也占有相當一部分的分值,所以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調動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實驗中培養自己的問題意識。例如,在研究勻速直線的變化規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操作,由于本實驗需要用到電子打點計時器和電源,所以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去實驗室完成操作。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讓學生都能夠得到相應的發展。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如,打點計時器的打點周期取決于什么?為什么打點計時器每隔0.02秒打一個點?為什么利用求出的數值做出v-t圖就可以判斷出描繪的點的準確度?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是告訴學生打點計時器用交流電,頻率是50 Hz,每隔0.02秒打一次點。v-t圖中,如果射線左右兩邊的點分布均勻,說明實驗所得的數據準確度較高。而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不會對實驗產生什么印象,即使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學生也只是將其當作一堂放松課,根本沒有什么記憶,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加強對實驗的理解,只有學生對知識點理解了,學生才能記憶深刻,才能將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這樣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自己動手的實驗中發現問題,使學生在實驗中鍛煉自己的問題意識,進而提高物理課堂效率。
三、在教師的評價中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
評價是教學設計的環節之一,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利用評價作用,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積極性評價過程中,使自己得到鼓勵。對于一些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的積極性評價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要再對問題進行分析,進行合理的評價,可以調動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在積極性評價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鼓勵,教師要有意識地讓這些學生去發現問題,并使之勇于提出來。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有時候甚至可以故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但是教師還要保護學生的自尊,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但是并不是說教師要濫用鼓勵性評價,這樣會使學生對是與非產生混淆,雖然學生現在是高中生,對任何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但是他們自尊心也更強了,他們更需要尊重,所以教師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一定要運用得當,否則學生的問題意識得不到保護,反而會打擊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正確利用評價,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培養和保持。
綜上所述,教師要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使物理課堂得到優化。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