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春


摘要: 本文針對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機電類專業的發展,提出如何整合現有專業資源,使機電類專業發展方向清晰,提出交通職業類院校如何辦好機電類專業,彰顯交通特色的初步想法。
關鍵詞:交通;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群
一、 引言
新疆交通運輸“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以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為主線,推進綜合運輸體系發展,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相互銜接和協調、相互競爭、共同發展是今后交通運輸發展的大趨勢。“十二五”期間將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關鍵時期,交通發展要緊跟國家部署,從綜合交通運輸全局的高度,統籌公路交通與鐵路、民航、管道等其他交通運輸方式的協調發展。
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高度重視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建設發展,將交通職業教育與培訓納入交通運輸廳的發展規劃中,在政策上,交通運輸廳大力推進實施“科技興交”“人才強交”戰略,發揮交通科技教育的支撐和先導作用。在資金上,給予學院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的投入保障,使學院在教學基本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為學院優化專業結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適應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在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的支持下,通過數年的建設,已逐漸形成了新疆綜合運輸“十二五”規劃相適應的大交通格局下的專業設置和專業結構調整,同時隨著學院自治區高職示范院校的建設,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日趨完善,專業教學體系不斷朝科學、合理、邏輯的方向發展。
在上述良好的大環境和小環境發展態勢下,交通道路、鐵路、汽車、民航、城市交通控制、機械等領域都離不開對相關機電類專業人才的需求,因此,這勢必需要機電類專業人才服務于交通運輸綜合體系,來加快交通建設的快速發展,作為新疆唯一一所交通職業院校,如何辦好機電類專業,服務于交通領域,彰顯交通特色,成為大家關注的核心問題。
二、 現狀分析
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2006年申報成功,2007年開始招收第一屆高職學生,在近幾年的發展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面向新疆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把提高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作為改革的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辦學中產生了困惑:
第一,該專業因投入較大,彰顯不出交通特色,學院投入大量的資金建設實驗實訓基地不切實際。
第二,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是復合型專業,本身涵蓋的技術知識豐富,而現有教師也是從高校畢業從事教學工作,缺乏對知識的系統理解,加之實踐動手能力弱,制約著專業的發展。
第三,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該專業起步較晚,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大多借鑒機電類高職院校,特色不明顯,專業發展也備受限制,連招生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由此帶來專業定位不明確,發展方向不清晰,影響了該專業在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進一步發展。因此,為了讓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更具市場競爭力,為確保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健康發展,把交通特色作為機電一體化專業發展的基本立足點成為今后辦學的立足點。
學院 2009年申報成功 “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和“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這兩個專業的課程都與“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課程有交叉部分,因兩個專業已在2011年申報成功中央財政支持專業,實訓基地已建成,將在今后的發展中充分發揮出專業的優勢,但“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又歸屬于我院運輸管理學院,使得師資隊伍和實訓室都無法做到共享。
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專業為我院老牌專業,隨著專業拓展的要求,又申報成功工程機械控制技術,隨著多年辦學的積累,已積累了許多辦學經驗,但由于新技術的更新,目前專業師資已無法滿足辦學要求,必須依托于機電專業才能快速發展,因此可作為機電大類專業的分支專業來發展。
結合學院大交通建設的總體規劃,2011年,學院又申報成功了城市軌道交通控制專業,并與今年招收了第一屆高職生,此外以前與哈密鐵路學校聯合辦學的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今年也拿回來在我校辦學。
綜上所述,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城市軌道交通控制專業和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這5個專業從研究領域和課程設置上都有專業交叉的部分,因此大膽提出,能否將這5個專業歸屬到機電專業群中,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作為基礎平臺,其他4個專業劃定不同的專業方向,形成彰顯交通特色的機電專業群,使軟件和硬件資源共享,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
三、 機電專業群發展拓展框架
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作為支撐點,重組機電類專業的歸屬問題,輻射機電專業群的發展,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整合硬件和軟件資源,機電類專業辦學中,彰顯交通特色,服務于大交通。
四、 具體措施
4.1緊跟行業、企業需求,制訂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指導專業的發展方向。
專業的發展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學校制訂出的人才培養方案要符合用人單位對崗位的需求,這要求我們的專業教師要走出校門,積極參與調研和企業鍛煉,不斷從企業的典型工作崗位中提煉出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并對這些知識和技能進行有機重組,對應到所學的課程和內容中,形成系統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并通過反復地實踐和論證,不斷修訂和完善,使之更趨于合理,指導專業的發展方向。
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中,體現工學結合的特點,突出“寬、精、新、用”思想,使學生熟悉和掌握生產第一線技術崗位所必需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
4.2搭建大專業、小方向的機電專業群發展平臺。
因學校的部分專業起步早晚不同,因此目前機電專業群還沒有完全形成,針對目前現狀,為了使機電類專業有長遠發展的后勁,必須明確專業之間的交叉關系,通過調研明晰了每個專業服務的對象和領域后,搭建大專業、小方向的機電專業群發展平臺,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作為各專業的發展平臺,在此基礎之上,確定相近專業的主攻方向,并在此基礎上,彰顯交通機電類專業的辦學特色,服務于大交通,使機電類專業在交通職業院校的辦學思路越來越清晰。
通過調查研究,目前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基本上按“既懂機又會電”來定位,但實際上機械與電子本身各自為兩大學科,涉及面非常廣,讓一名高職高專生在短短3年時間里系統地掌握兩大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是不現實的。往往造成“機不太懂、電也不太通”的尷尬局面,失去了該專業應有的特色。我院把專業目標定位在現代機電設備維護層面而非制造層面,建立“以機械技術為基礎、液壓氣動為輔助、電子控制為核心、重在現代機電設備維修”的課程體系來適應當前的技術發展,通過“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教學改革試點,構建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其他機電相關專業將在此課程平臺上加以擴展,確定方向性課程,使教學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4.3優化師資隊伍建設,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專業的發展。
學院目前機電類專業的教師大部分都是從高校直接畢業分配進入學校提任教師角色的,因此,缺乏職業院校要求的“雙師型”教師必備的素質要求,在這種情況下,為加快機電類專業的建設,須兩步走:一要使教師走出校門,要到企業參與至少一年的頂崗實習訓練,針對企業具體崗位進行鍛煉,并能與企業積極配合做專業科研課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要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使教師和學生都有一定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并能與企業一線能工巧匠交流合作,形成穩定的專兼職教師資源庫,達到教學相長,取長補短,互惠互利,校企共盈的良性循環辦學機制。
4.4建立共享型實訓基地,為學院的長遠規劃提出可行性建議。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進行和新疆交通大發展的良好態勢,國家對新疆工業的發展投入的力度很大,因此我們須要抓住機遇,搭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平臺,實現雙方合作共贏,為新疆交通行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目前新疆的大型機電行業主要集中在開發區,如上海大眾新疆有限公司、新疆鐵路局、新疆航空公司、東風汽車新疆有限公司,三一重工、光正鋼構股份公司、新疆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中泰化工有限公司、新疆眾和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特變電工股份公司等,依托這些大型的機電企業,我校完全可以建立起長期合作的校企合作平臺,將校企合作真正落實到實處,為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機電類專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從小方面說,可將專業做實,有助于專業的長遠發展,從大方面說,可為新疆經濟的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的支持,這是職業院校辦學和主旨。
五、總結和展望
5.1總體理念
機電類專業發展將以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體系建設為基礎,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核心、以實驗實訓條件建設為保障,以校企合作為平臺,緊貼市場需求,整合社會資源與教學資源,為綜合交通事業發展提供智力保障。
5.2專業規劃
專業的設置規劃是指導實訓基地建設、課程體系及結構、師資隊伍培養的重要建設依據,交通特色的機電專業群規劃須從專業耦合性、安全性、發展性來考慮,在機電類實訓基地及實驗室整體架構完善的前提下,繼續建設如計算機控制技術、電氣化自動化技術、電子應用技術、供用電技術。這些是長遠建設專業,且其中最為重要的特點是對以機電為平臺的交通類專業起到基礎性作用,其他專業可在此基礎平臺上發展即可,極大降低新專業建設的難度。
專業設置要堅決考慮特色,但是從長期的發展著眼,必須考慮專業的安全,就學院辦學長遠的安全,注重基礎專業的培育,在此基礎上可靈活轉變方向,教師配置也同樣如此,若只考慮與市場貼近,將使未來在特色專業的萎縮下陷于被動地位,甚至淪落為淘汰邊緣,那么所有為此而建設的努力東流,因此,須要認真考慮工學科基礎性專業或學科的建立對院校的長期發展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注重專業教師的基礎能力培養,而不能局限到專業的頂端去,在基礎不厚實的情況下就定下小方面,將失去可塑性。因此,綜合整體考慮, 應以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和電氣自動化兩大專業方向來定位,孵化相近專業。
表4 專業規劃
參考文獻:
[1]趙潔,唐育正.高職機電一體化課程體系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8,(5).
[2] 黎川林,林勇.基于工作過程的機電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索[J].裝備制造技術,2010,(6).
[3]周國燭,馬紅麟. 構建有高職特色的機電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J]. 教學究,2005,(9).
[4]龔仲華,唐國興,房汝建. 實施“零距離”教學,營造機電專業特色[J]. 常州工學院學報,2002,(11).
[5]王貴恩,賴云靈. 基于現代教育體系的高職教育交通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發展對策[J].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
[6]馬建,焦生杰等. 行業性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 高教發展與評估,2005,(3).
■ 編輯∕岳 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