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的權利來自于人民,國家代人民行使權力,當權力集中于少數人手中時,我們應當及時的建立相應的配套的制約機制,防止權力被任意濫用。本文主要講述檢察權制約的國際趨勢以及我們國家檢察權制約機制的目標。
關鍵詞:檢察權;制約;監督
中圖分類號:D92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5)11-0085-02
作者簡介:鮑敏銳(1989-),江蘇泰州人,四川師范大學法學2013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訴訟法學。
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人民檢察院有著重要的監督職能,獨立的依法行使檢察權是我國法制對其的基本要求。人民檢察院的職能主要包括:對法律工作進行依法監督;對其直接受理的案件行使偵查權;提起公訴以及我國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能。人民檢察院不僅要監督司法工作、執法工作,還要建立起自身的內部制約機制,從字面上來看,制約和監督就是對權利的約束,對法律行為的監督。制約主要是指橫向的具有牽連關系的主體他們之間互相制衡;監督主要是指上下位、內外部的監督,他們是縱向的關系。因其比較復雜,我國的檢察權的制約監督體系的形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此,本文將對該制約機制做進一步的探討,在理解探討國外對于該項制度的經驗后提出我國法制在這方面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一、關于檢察權制約監督機制
在古希臘時期,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學》中論述了其分權制衡的思想,這說明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過程中分權制衡的思想早已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之后三權分立的思想更加豐富了制約監督的理念,麥迪遜是美國的憲法之父,他明確提出了權力制衡理論,這是近代立法史的里程碑,他認為只要是權利,其就有一定的侵略性,其就會有被濫用的可能。所以,政府在設立權利的部門時,應當將他們能夠相互制約考慮進去,如果僅僅設置權利而不對其進行一定的制約,那么權利的濫用將會使整個法制陷入混亂,公平公正的法制社會將會蕩然無存。
制約和監督的權力屬于檢察機關,但從實質上來講,行使權力的還是人。眾所周知,人有其人性的弱點,他們擁有權力之后就有可能濫用權力,畢竟作為國家公務人員的他們在心理上其地位可能高于其他人,人性的弱點可能會使權力在運行方面不能足夠完美,所以,監督和制約檢察權是十分必要的。
檢察權的制約和監督最中心的是分權,將屬于國家的權力分立出來,在整個國家的權利系統下按職能進行分配,在分配的過程中,均衡其權利以達到制約的作用。通過科學的配置國家的權利可以使檢察權能夠健康的運行,縱觀西方國家的經驗,這種方式還是十分值得借鑒的,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制約和監督的效果。從另外一方面來講,權利與權利相互制約,它們會不會又繼續相互包庇,在其內部做出相互包庇的行為,這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我們還可以從道德這方面來制約和監督檢察權,這就需要法律工作者從教育方面抓起,擁有正直的法治理念,當法律工作者擁有正直公正的法治理念,其在具體運用法律知識時必能充分考慮合法合理的原則。當一個法律人擁有正規的法律思想時,其對我們整個法制的進程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相反地,如果法律人講法律當成濫用權力的工具,那么我們的法制將會停止不前。另有,我們應當加強法制宣傳,提高公民的權利意識,積極監督國家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將自己權力主體的地位體現出來。
二、國際趨勢及對我們的一些啟示
(一)主要國家的檢察權的制約監督機制
大陸法系以及英美法系對檢察權的制約和監督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一種是其他力量的監督制約,比如社會大眾,當事人,被告等等;另外一種是檢察機關自身內部的監督,其中主要是源于其內部的組織體系。內部機制主要以檢查一體化為原則,我國的檢察機關主要根據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層次劃分,其一層一層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檢察機關在處理業務時,根據糾紛的層級不同分別處理問題,自上而下形成一體,使屬于自己管轄的業務能夠處理完善;檢察機關作為我國重要的司法機關,其對外又獨立行使檢察權,既是獨立,檢察機關的各項業務都不受其他機關或者個人的干涉,不受外來因素的影響。
鼓勵民眾參與到檢察監督中來,日本算是亞洲國家中的首個。在20世紀中期,其創立檢察審查會,創立該會的目的在于吸收社會公眾的力量,嘗試設立了從外部吸收力量來監督檢察權。不足的是當時檢察審查會的設立并沒有賦予其法定的效力,也即其沒有法律約束力,因此,其設置后的效果可想而知,最終,該審查會的設立并沒有向人們期待的那樣達到監督的法律效果。在2004年,審查會被進行了重大的修改:首先規定了律師協助審查,其次增加了審查的次數,最后是明確審查后的強制力。從其修改的三方面來看,日本的檢查監督程序更加合理完善,使得公眾能夠真真正正的參與到監督中來。
“民事原告人制度”是法國在檢察權監督方面特有的制度,這項制度包含了使被害人的主體地位能夠得到保障、防止濫用權力、用一種公權制約另一種公權的法律思想。其特殊之處在于通過民訴促使公訴進而將公民個人權利行使到法律中來,如此,檢察權被制約,公民的權利也能得到合理有效的行使。德國的檢察院不能直接提起公訴,而是由審判的法院先進行一次預審,預審后如果覺得無需提起公訴那么檢察院將不會進行公訴。另外,如果被害人對由檢察機關作出的不起訴決定不服的,他們有權啟動強制起訴程序,這種特殊程序可以約束檢察院的起訴權。這種特殊程序的優勢在于將公民的監督權保障到具體的法律規定中,提高了檢察機關的透明度,保障了公眾的參與權。
(二)國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我國擁有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體系,但是我們認為中國還沒有真正的形成特色的法律體系,在過去的幾年里被爆出的震驚全國的冤案讓民眾產生了不安感。司法機關的一些違法行為讓法律的公正的透明度降低,檢察機關的設立本身就是為了監督司法和執法行為的,現其本身的行為違法又何談監督。我們認為,檢察機關應當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自己,跟上時代的潮流,既要充分了解我國國情又要學習借鑒國外的優秀經驗。
讓公民參與到法制中來是各國在權利的制約和監督方面共同的方式和目標,有了公民的監督,檢察機關在行使權力時就會將自己置身于聚光燈下,在處理法律問題時嚴格依照法定的程序,尊重法律,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在理論界和實務界,公民作為主要的主體參與到實踐中來已經被大家認可,另外,在保證公民參與權的方面,國家的相關機關應當堅持不懈的努力,使我國的法制能夠更加透明公正。
法律行為歸根結底屬于人的行為,監督行為也屬于人的行為,要成為一個正直的法律人,良好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國外,檢察官的選任是十分嚴格的,這就促使其整體的檢察官的素質在一個很高的層次,檢察官的素質提高了,其產生腐敗的可能性就減少了,冤案錯案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整個法制的公正性就大大的提高了。我國在選任檢察官方面應當充分借鑒國外的經驗,為了提高檢察官的素質從教育方面入手,當他們自己形成公正的心態之后腐敗就會大大減少,如果檢察官人人都有良好的專業素質,那么,中國特色的法律體系的形成將指日可待。
檢察院屬于層級領導,在上級對下級的領導之下,我們應當形成統一的一體化機制。將檢察機關整體性的優勢發揮出來,加強其內部的制約職能,配置完善的檢查職權,提高整體實力。在2009年,對于職務犯罪的批捕權被提高了一級,檢察機關上級對下級的監督進一步加強。兩年后,最高檢成立案件管理辦公室對案件信息進行統一管理,且對全國的檢察機關處理的案件進行統一指導,以上提及的最高檢,上級對下級都是檢察機關內部的制約監督,內部監督工作的完善更有利于提高檢察機關的職業操守。
三、內部監督制約機制的實踐
改革開放后的十年,檢察機關逐漸恢復重建,其重心主要在于建設自身的隊伍。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檢察工作報告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每次報告都會提出對于違法亂紀的檢察工作人員進行處理,其工作主要是為了將內部工作處理好,建設內部機制。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規定了檢察長主持檢委會工作,代替了原先的領導檢委會工作,以少數服從多數來決策案件,這實際上就是制約檢察長的權利,這也是內部制約的一個重要手段。從檢察長權利的制約我們可以看出,對檢察權的限制監督的大門已經開啟,但是新中國條件有限,在之后的十年里,檢察監督并沒有形成一定的體系。這就說明還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制約監督檢察權的濫用。當時,檢察院內部上下級領導關系,檢察機關上下領導關系還沒有理清,要想形成一個統一的規范的檢察監督系統幾乎是不可能的。
改革開放十年后,檢察機關進行了一次司法檢查后發現了諸多問題,主要有:一些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適用法律不夠準確;司法工作人員專業性不強,辦理案件時不嚴格遵守法律程序,不把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當成自己的職業目標,當時的辦案情況給社會帶來了十分不良的影響,冤案錯案時有發生。最高人民檢察院在1989年的人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建立檢察機關內部制約機制。這在我國的司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使我國的法制文明能夠更進一步。
從1989年開始,檢察機關在內部制約機制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努力,主要有以下兩點:實踐的形成必須要有良好的理論基礎,在1998年,2004年,2009年最高檢又相繼出臺了許多規定來規范檢察權的制約和監督,這些制度的出臺表明檢察機關的監督水平不斷的升高。這些制度不僅促進了檢察機關整體職能水平的提高更促使了檢察工作人員自己法律素養的提高,使檢察人員能夠在規范的指導下正確的行使自己的權利,成為一個真正的法律人。
檢察機關的透明很大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作為組成人員的檢察人員,因此,檢察隊伍必須要有良好的法律素質,從1988年開始,每年的工作報告必須將違法檢察人員的名單公布,這可以起到警示作用。2007年,最高檢將程序錯誤定為追究責任的范圍,即案件的結果雖不存在問題但是辦案過程中并沒有按規定使用法定程序也屬于追究責任的范圍。將法律程序應用到檢察院法律監督中來是我國法制的進步,社會各界包括學者們對此都產生了重要的反響。法制上的突破有助于凈化我國檢察機關的內部環境,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相信完善的制約和監督體制終將形成,我國將變成真正意義上的法制國家。縱觀我國的法制進程,我國檢察機關在制約和監督機制方面的成效還是十分明顯的。我們也應當繼續努力,繼續完善檢察權的制約體制。
[參考文獻]
[1]徐莉日本刑事程序中國民參與司法制度的反思與借鑒[J]法學雜志,2011(2)
[2]曹建明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事業新局面[J]求是,2008(18)
[3]??担T景合論科學構建檢察機關內部業務監督機構[J]中國檢察官,2006(3)
[4]鄧思清檢察權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456
[5]甄貞法律監督原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