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軍
摘 要: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突出問題:心理問題,學習問題,社會關愛不足問題等。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要從家庭,學校,社會等層面著手,共同關注和解決兒童的問題,讓農村的教育發展起來。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存在問題;解決措施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村大批勞動力外出務工,在給農民創造增收致富機會的同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由于這些常年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親情關懷,在學習、生活、心理及人格的發展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現了一些問題。怎樣使留守兒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讓他們和同齡人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已經成為當今學校一個非常緊迫而亟待解決的問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相對于有父母親在家,能夠正常地接受親子教育的兒童而言的。正是由于父母雙方外出打工,導致了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基本的環境和條件發生了巨大改變,他們缺失了父母親對其在衣、食、住、行、安全、能力、愛好、審美、人格、品格及情感等方面的教育,特別是基本缺失了對父母親的心理歸屬和依戀,所以相對于有父母親在家的兒童而言,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了。其中家庭結構的不完整導致了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調和弱化。因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雙方外出打工,打破了原有核心家庭的穩定性,從而導致了家庭結構的不完整。在這種條件下,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主要體現為,單親,式、隔代式、委托式及兄長式四種家庭教育新方式。然而父母親未能擔負起家庭教育的重大義務和責任,而是把本應是自己義務和責任的家庭教育留給了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兄弟姐妹、鄰居、老師等,這樣就使得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調和弱化。
1 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家庭監護難到位
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是隔代監護,就是由祖輩撫養的監護方式,這樣的監護制度弊端很多,由于照顧兒童的祖輩們大多年齡偏大,身體不好,文化水平較低,有些還需要承擔繁重的家務勞動,加之他們與孫輩們有代溝,無法交流好思想情況。有些照顧留守兒童的祖輩,多采用溺愛的管教方式,而較少精神、道德上的引導,不能很好的教育孩子。二是上代監護,即留守兒童由父母的同輩人,如叔、伯等親戚撫養的監護方式。這種監護方式也屬于大多屬于物質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養成兒童任性的心理行為。而對于較為敏感的兒童來說,又容易產生寄人籬下的感覺,從而形成怕事、孤僻、內向的性格。三是學校監護,一些留守兒童的家庭因為經濟條件比較寬裕,所以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給學校。這種監護制度的弊端是老師工作繁忙,沒有太多的時間來教育管理留守兒童。
1.2 心理不健康
由于長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心里問題。正是在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下,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素質發展方面存在著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在家庭結構不完整的條件下,農村留守兒童得不到基本的心理滿足。由于農村留守兒童常年與父母相隔,在感情上與父母產生了真空;另則撫養人或監護人也常常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使他們缺失了最起碼的心理交流機會。這種情緒情感障礙的長期積累,容易使他們形成自卑、沉默、悲觀、孤僻,或表現出任性、暴躁、極端等缺陷性格一是在缺少父母關愛和正常家庭氛圍的環境下,農村留守兒童普遍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也較差。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相對疏遠,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
1.3 易受父母的一些不良觀念的負面影響
留守兒童的父母雖然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外面打工,沒有太多的時間和孩子交流。但有些父母在外面經過多年的打拼,有了較好的經濟基礎,認為“讀書無用論”思想,對子女讀書沒有明確的要求,順其自然,認為子女讀完初中就可以了,對子女的教育問題漠不關心,不聞不問,不負責任,導致留守兒童的成績不太理想,甚至出現輟學。
1.4 學業成績不理想,成績容易出現波動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業成績普遍出現一些問題:一是在學校中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很少有人問津。家庭撫養人或監護人有的忙于家里的繁重農活,有的年齡過大、文化層次較低、行動不便.有的偏重于照顧自己的孩子,因此撫養人或監護人很少對留守兒童在學校中學習情況加以關注和點撥。二是當農村留守兒童周末回家后,撫養人或監護人很少對其在校的學習加以監督與輔導。特別是隔代教育的老人,由于他們的文化知識層次低,.很難對留守兒童在作業中遇到的困難加以正確的解釋和有效的幫助。三是由于父母親不在身邊,農村留守兒童失去了教育最佳時機。當留守兒童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或遇到失敗時,父母親很少有機會采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給予他們鼓勵、獎賞或正確引導,成績也容易出現波動。
1.5 監管不到位,不良行為多
父母外出打工后,托管的祖輩或親朋只管孩子的吃住,忽視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形成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上的盲區,導致留守兒童中出現厭學、逃課、迷戀網吧和電子游戲等現象。甚至有些留守兒童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員混在一起,逐步沾染上賭博、看黃色錄像、小偷小摸、打架斗毆等社會惡習,有的還釀成犯罪。
2 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措施
農村留守兒童已經成為一個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了,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源源不斷地涌向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農村留守兒童諸多的問題日益顯現,如學習成績下降、輟學的現象也日趨嚴重,它將直接影響農村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因此,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應當引起家長、學校、社會等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視。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要發揮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
首先,父母在委托監護人之前,應該慎重考慮被委托人是否具備監護能力,如身體,知識水平,道德狀況等。其次,父母應該利用多種方式和途徑與孩子、老師,監護人多溝通經常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的狀況,給與孩子必要的,正確的教育指導。最后,如果有條件的話,盡量讓把自己的孩子帶在身邊,不要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讓孩子能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2.2 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功能,關愛留守兒童
首先,每個學期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檔案不單體現留守兒童的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留守兒童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學習動機和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與代監護人的融洽程度,與打工父母的溝通情況等,便于學校、班主任、老師的針對性教育。其次,學校在了解留守兒童的性格特點后,加強與留守兒童的情感交流,傾注更多的關愛、關注、鼓勵和幫助,愛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應把愛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師應與留守兒童交朋友,走進他們的心靈。在安全上,要時刻提醒;在生活上,盡可能提供幫助;在心理上,要細心觀察,多方溝通;在學習上,要多予指導;在交往上,鼓勵他們融入大班級集體中,減少其心靈的孤獨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潑開朗的學習和生活心態。
2.3 充分發揮社會的教育作用
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離不開社會的大力支持。由于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綜合性的社會問題,僅靠學校、家長難以解決,需要各級有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統一認識,積極配合,協同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要加強媒體宣傳,引起全社會關注,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解決,逐步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密切配合的留守子女教育管理體系。讓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讓在家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總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很復雜的社會問題是教育工作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它不僅關系到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廣大農村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穩定關系,關系到農村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因此,要充分協調和發動學校,家庭和社會力量,共同關注并切實解決好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更好地推動我們的社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吉柱:《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科學教育》,2009(4).
[2]范先佐:《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5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