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鴻
【關鍵詞】小學生 閱讀能力 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5A-
0043-01
閱讀教學要注重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實現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真正做到以讀為本,讓學生走入文本,親近漢字,理解感悟詞句的含義,認真揣摩文章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教師可通過課堂主陣地和課外閱讀的結合引導學生喜歡閱讀,掌握方法。以下是筆者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些嘗試和做法。
一、激活學生閱讀的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教學要注重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那么,怎樣才能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讀書的重要性,讓學生養成愛讀書的良好習慣。學生通過品味賞析文章中的好詞佳句,在字里行間中有所收獲,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教師要利用優秀的課文片段和例文讓學生用心、用情去讀書。如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我愛故鄉的楊梅》寫道:“楊梅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小,遍身長著小刺……楊梅先是淡紅,隨后變成深紅,最后幾乎變成黑的了……沒有熟透的楊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愛吃。”又如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課文《桂林山水》中寫道:“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教師選擇這些佳句、片段去讓學生反復品讀,讓學生養成愛讀書、懂讀書、善讀書的品質和習慣。對于學生讀書的成功和進步,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一個溫馨的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贊揚的眼神,都是對學生的激勵和肯定,他們會從中感受到閱讀的喜悅,就會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教給閱讀方法,力求學以致用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讀好書、讀懂書,明白了文段中有哪些好詞佳句吸引了自己,文章采用了哪些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能為我所用。例如,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火燒云》一課中描寫道:“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有見過的顏色。”教師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自由讀書,把好詞佳句用筆畫一畫、圈一圈,再議一議:“這段文字表達有什么特點和特色?美在什么地方?”學生反復品讀,賞析回味,明白了文段中的四個“一會兒”說明火燒云的變化很多;“紅彤彤”“金燦燦”“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說明火燒云顏色的多樣化。教師布置學生去觀察晚霞和初升的太陽,讓同學們試著學習《火燒云》的描寫方法,想一想能用上哪些詞語來描寫晚霞和初升的太陽。這樣教學,學生通過讀、畫、思、議,積極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思路,為學生搭建起閱讀的橋梁,真正讓學生走入文本、親近漢字,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把“為學而教、為學而導”落在實處。
三、注重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學生要獲取更多的閱讀素材僅靠課內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擴大自身閱讀的視野。課外讀物中一個個鮮活生動的詞語,一句句精妙逼真、感人的話語,架起了一座座知識的橋梁,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溝通,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如在教學《我愛故鄉的楊梅》一課前,筆者有意布置學生讀一讀《家鄉的石榴》這則短文,并完成閱讀訓練。
我家門前的那棵石榴,長滿了茂密的葉子,新葉綠油油的,好像一把撐起的綠傘。枝條又粗又密,每條枝條上都點綴著淡黃色的花蕾,花蕾中是星星點點的小紅花,既引人注目,又惹人喜愛。秋天的石榴果成熟了,顏色火紅火紅的,熟透的石榴皮自然裂開了,皮里露出一排紅色的石榴果,把石榴果放進嘴里,輕輕吮吸那甜里帶酸的果汁,味道十分可口。
1?郾《家鄉的石榴》是按照■、■、■、■的順序來觀察石榴的。
2?郾用閱讀卡寫出短文中描寫石榴的枝、葉、果、味道的句子。
3?郾你最喜歡家鄉的什么水果?請按照枝、葉、果、味的順序給大家說一說。
這樣通過課內與課外的緊密配合,彌補了課內教學的不足,讓學生喜歡課外閱讀,從而不斷拓展閱讀的視野,豐富閱讀的途徑和渠道,不斷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總之,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很多,教師要引導學生讀好書、讀懂書,鼓勵他們多做讀書筆記,促使其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