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強校夯基礎 積水成淵躍蛟龍
——遵義醫學院教育綜合改革觀察
文丨楊 芳 張先杰
遵義醫學院以教育綜合改革為突破口,以本科教學工程為契機,以卓越醫生培養計劃為引領,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成效顯著,亮點頻出。
5月14日,在遵義醫學院新蒲校區,2012級護理1班的學生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急危重癥護理學》課——“翻轉課堂之高級生命支持”。課前,老師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將微課視頻、PPT等資源發送給學生,由學生自行學習課程內容。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測試、課堂匯報、難點解答以及情景體驗等環節,則由學生通過平板電腦與老師在線互動,實現課堂教學線上線下的有機統一。
“整個課堂教學中發言的都是學生,改變了以往教師滿堂灌、學生記筆記的模式。”遵義醫學院護理學院的任課教師蔣德玉說,“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讓每個學生都保持很高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與綜合分析能力。
“翻轉課堂”是遵義醫學院護理學院創新課堂教學的成功實踐,也是遵義醫學院教學改革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遵義醫學院以教育綜合改革為突破口,以本科教學工程為契機,以卓越醫生培養計劃為引領,以質量提升為核心,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成效顯著,亮點頻出。
遵義醫學院的前身是大連醫學院,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本科醫學院校。1969年為支援“三線”建設,大連醫學院南遷至歷史文化名城遵義,更名為遵義醫學院。

師生在“翻轉課堂”上互動(遵義醫學院供圖)
經過68年的勵精圖治,遵義醫學院發展成為一所以醫學為主,文理滲透的多學科、多層次、辦學特色鮮明、辦學實力雄厚、擁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的省屬高校。
學校按照“從宏觀到微觀,從形態到功能,從正常到異常,從疾病到治療藥物”的原則,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臨床實踐性,將《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傳染病學》、《生理學》和《人體寄生蟲學》九門課程,分別按人體器官系統進行基礎醫學課程的教學整合,探索從整體上改革基礎醫學課程教學體系。目前,已整合的基礎醫學課程有《人體結構學》、《病原生物學》和《人體病理生理學》。
2011年以來,學校新增本科專業12個,專業方向6個,現有涵蓋醫學、理學、教育學、工學、文學、管理學等6個學科門類的41個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學校堅持專業內涵建設與特色發展相結合,構建了國家—省級—校級三位一體的特色專業建設體系,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3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示范性本科專業6個;教育部首批卓越醫生培養計劃項目3項,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2項。
學校建成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創新四個課程平臺體系。積極推進教學信息化建設,大力開展以精品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和MOOC為代表的優質教育資源建設。《麻醉藥理學》榮獲國家級精品共享資源課,《寄生蟲感染與人體健康》榮獲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并在愛課程網統一上線發布,實現了遵義醫學院在國家公共教學平臺上線課程零的突破,也是貴州省的第四門國家級上線課程。學校的全自動錄播教室系統、MOOC教室及平臺系統正在建設中,預計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
為加強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遵義醫學院每年都會組織開展畢業實習中期檢查暨巡回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解決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通過召開座談會,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實習的真實情況,學校相關領導以及專家團隊對學生在生活、工作、學習方面所遇到的困惑進行耐心仔細的解答并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專家團隊深入到各醫院病房一線進行教學示范性查房,為學生示范查房的規范化操作流程,現場講解相關疾病的病情特點、診斷、鑒別、治療等相關程序。
巡回組從內、外、婦、兒教研室抽出一位專家到各醫院開展學術講座,進行學術交流,給實習生和實習醫院醫生介紹最新的醫療成果,與醫院相關人員進行積極的探討和交流。
管理團隊深入學生寢室一線進行調研,代表學校領導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將來更好回報社會。
目前,學校擁有直屬附屬醫院3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0所,三級甲等教學醫院32所。教育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貴州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實驗教學平臺、實踐教學基地平臺、實踐信息化教學平臺等三大實踐教學平臺正在建設和完善中。
學校依托虛擬現實、多媒體、人機交互、數據庫和網絡通訊等核心技術,組建了涵蓋機能學、解剖學、形態學、護理學、診斷學和臨床技能等多個學科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該中心于2014年成為貴州省唯一一所國家級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多年來,學校先后榮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7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88項,貴州省第一屆創新創新成果展暨創新論壇十佳作品和十佳論文各1項;在第三屆全國大學生臨床技能大賽中,獲得全國三等獎,西南西北分區一等獎;在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暨實驗設計大賽”中,獲得實驗設計大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基礎醫學創新論壇優秀獎2項;在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暨實驗設計大賽”中,獲得創新論壇大賽二等獎1項、創新論壇優勝獎1項,實驗設計大賽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實驗設計優勝獎4項。
遵義醫學院歷來重視對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的學習培訓,積極推行青年導師制、教育教學能力提升計劃、教學改革獎勵等相關舉措,在教學方法改革、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2013年1月以來進校且高校教齡不滿兩年的新進專任教師(含博士),須參加為期一年的教師專業化培養,教研室為其指定“一對一”導師。通過實施青年教師專業化培養導師制,學校建設起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
為加強教師教學能力,不斷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學校開展了教師教學能力專項培訓活動,內容主要涉及多元化考試評價,集體備課,教案、講稿撰寫,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以及如何準備、開展專業認證等內容。
此外,為繼承和弘揚學校優良教學傳統,進一步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規范青年教師教學行為,遵義醫學院先后組織開展教學觀摩活動、示范性集體備課活動、青年教師講課比賽活動、多媒體課件比賽活動、教學能力培訓專項系列活動等,得到廣大教師的一致好評。
同時,學校還積極組織青年老師參加貴州省教育廳開展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一課”評選活動、貴州省第二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華醫學會主辦的第四屆醫學(醫藥)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和第一屆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教學基本功競賽,在競賽中多人次獲獎,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技能和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以加強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和能力訓練為著力點,充分發揮教學競賽在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中的引領示范作用,激發青年教師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現代化教學方法的熱情,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遵義醫學院副校長李春鳴說,青年教師講課競賽的評審結果,將記入教師本人業務檔案,也可作為學校年度考核評優、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和職稱晉升的參考依據。
在專業綜合改革基礎上,遵義醫學院卓越醫生培養計劃在課程整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特別是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工作,更是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作者單位:遵義醫學院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