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勤
筆者曾代表河南省參加了2014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創新杯”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和說課大賽,在準備比賽和比賽的過程中,筆者對微課的認識一點點加深,關于微課在中職語文課堂中的合理應用也思考了很多,現結合具體課例談談體會。
微課是指基于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五分鐘內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音頻或視頻,短、小、具體、形象、針對性強等特點。微課不僅適合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也適合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特別符合中職生文化基礎課學習的現狀。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微課應運而生,并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課前用微課,翻轉課堂
以《離太陽最近的樹》一課為例,畢淑敏的文章講述的是發生在遙遠的西藏阿里的事情。為了讓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背景,我做了一個微課《美麗西藏》,課前將微課發在班級QQ群上,請學生下載后學習,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通過這個微課,學生一方面了解了西藏阿里的地理狀況、氣候特征、植被情況、生存環境等,另一方面也能在心靈上走出河南,進行一次西藏微旅游,開闊了眼界。把課堂上的一些內容課前交給學生自主學習,翻轉課堂,能增加課堂容量,為課堂教學創設情境,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課堂期待,從而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課中用微課,精講難點
《離太陽最近的樹》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記敘文閱讀中的整體感知、理清思路,引導學生關注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把保護環境落實到日常行為中去。語文基礎知識方面有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關鍵字詞的品讀、以小見大手法的運用等。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教學重點,課前精心制作微課,課上幫助學生攻克重點。例如,可以選擇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作為一個微課,幫助學生總結比喻的種類、比喻的作用,如何恰當運用比喻等。這樣既能幫助學生課堂上理解掌握教學重難點,也可以滿足學生課后復習的需求。學生可借助微課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從而實現個性化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三、課后用微課,培優補差
中職語文教學除了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科學文化素養,還要服務于學生的專業學習,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而中職生學業水平參差不齊,班級授課要在45分鐘內既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又做到因材施教,非常困難。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把相關內容做成微課,供學生選擇性學習。在課外作業設計方面,筆者采用分層設計的方法,設計微課《人在旅途》,給不同學生以選擇的余地。作業分為選做題和必做題,設計如下——
選做題:1.查閱有關資料,看看45年后的阿里有何變化,帶我們去游新阿里。2.寫下微課帶給你的思考,你的看法和感受。
必做題:調查我們家鄉的景點,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寫一篇家鄉旅游景點解說詞。借助微課分層設計課外作業,能最大限度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要求,使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達到培優補差的目的。
微課對于大多數一線教師來說,還是一個正在探索中的新生事物,微課的制作本身就是一個微研究過程。一線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學重點、難點、易錯點,以及教學過程中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制成微課,非常簡單實用,能解決語文教師最關心、最棘手的問題。微課制作比較簡單、易學,其過程就是一個教學總結和反思的過程,在不斷總結和反思中,語文教師也能快速地成長。微課適合語文教師進行知識管理,是教學知識積累、共享和交流的有效平臺。合理使用微課的形式進行知識管理,既可促進語文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微課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合理利用微課,可以幫助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何時用?在哪用?怎么用?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而定。當然,制作微課會大大增加教師備課的工作量,但用教師的辛勤付出換來學生的良好發展是值得的。教育的過程就是奉獻,教師與時俱進,才能和學生一起成長。
(責編 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