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芹
摘 要:英語作為教學中的重要科目,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我國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發展,對小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對小學英語教育現狀進行了分析與思考,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現狀思考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英語教學中,應該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從而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然而,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效果還不夠理想,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不足之處,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需要對小學英語教育現狀有清晰認識,進行深入思考,采用科學化方式,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促進高效課堂的生成。
一、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影響小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因素,只有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時,才會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學習效率會明顯提升。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采用單一化的授課方法,難免會使課堂學習枯燥無味。長此以往,可能會削弱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教學手段,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當學習到“What colour”相關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個幸運大轉盤的游戲。課前教師可以準備一個活動轉盤,上面涂有blue,yellow,green和 purple等不同顏色。課程開始時,教師說:“Hello,boys and girls,let us play a game,OK?”學生會欣然回應:“yes!”在教師開始轉動彩色轉盤之前,問道:“What color is it?Can you guess?”接下來,學生會紛紛舉手爭搶回答。當教師最后停止轉動轉盤時,猜對的學生會得到加分、精美小貼紙或者小紅花等獎品。通過這個小游戲,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顏色等詞匯的識記能力。
二、轉變教育觀念,樹立自信
英語作為一種外來語言,對小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會存在一定難度。加之在個人成長環境及自身條件的影響下,每個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同,而且人與人之間的語言天賦也各不相同,一些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不敢開口說英語,對英語教學產生了不利影響。因而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擺脫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遵循語言規律,并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以教學目標為依托,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將聽、說、讀、寫、演和玩相結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少批評、多贊揚,逐步樹立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
三、增強師生互動,多元化評價
由于小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對學習還缺乏正確性認識,因而教師要注重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進行指導。通過互動,可以提高學生對教師的信任程度。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方式,如,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及自我評價的方式,使學生成為教學評價活動的主體,通過教學評價,學生能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不足,進而取長補短,提高英語學習與運用的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英語作為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產生重要影響,我們要給予高度重視。教育工作者要對英語教育現狀有清晰認識,加強思考,不斷突破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促進英語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馬銅英.小學英語教育現狀與思考[J].校園英語,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