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蕾
摘 要:面對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教育領域也迎來模式更新的春風。新形勢下的小學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都得到了改觀,同時新課標對小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人們從關注小學生德、智、體、美、勞方面的成長擴展到心理素質健康發展的內容上,這就為從事小學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小學教學的特點、模式、教學內容等方面出發,討論如何在小學課堂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策略
教育嚴格意義上講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包含對于學生心理的疏導和培養,讓孩子不僅有知識上的收獲,更會獲得積極健康的心理,從而發展成為一個更加完整的人。但是,由于應試制度的影響,很多學生和教師都未能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缺失,下面就這一問題進行了進一步闡述。
一、情景設置,提高學生對于心理的掌控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抽象的、無形的概念,對于學生來說,尤其是身體和心理還未完全發育的小學生來說,心理教育是一個完全模糊的、沒有任何概念的名詞,為了讓學生學會控制情緒,我們應該從課堂中的小片段做起,幫助學生健康地發展。例如,在平時的學習測試中,有的學生由于緊張會出現出汗、手腳冰冷、大腦空白,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就要做學生的心理疏導,讓學生學會安撫自己的情緒,要做的不是忽略,也不是抵觸,而是要告訴自己:“我現在很緊張,將自己這種情緒承認,然后告訴自己就當在寫家庭作業,這就是一項測試我學習情況的作業,是將我有不懂的問題篩選出來的過程,讓我更好地認識不足,這樣自己就會變得很安心。”然后就會很快安靜下來。對于自己的不良情緒,我們都要以這樣的方式來安撫,這樣我們就會逐漸學會對于情緒的管理和控制,最終達到良好的心理管理能力。
二、案例列舉,引起學生對于心理問題的重視
為了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我會經常在課堂上用一些語言暗示學生,鼓勵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如,“某某的聲音真好聽,但是如果回答問題時聲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給這樣的孩子更多的展示自己、證明自己的機會,從而讓他們自信滿滿地進行學習和生活。同時,針對近年來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社會問題,也要足夠重視,我會在課堂上給學生列舉一些心理案例,例如新聞中由于心理健康問題,學習壓力過大而自殺等悲劇,通過這些案例以及對于這些案例的基本分析,我會逐步滲透給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自我進行心理管理的意識,從而讓學生意識到,如果不能對于心理問題及時進行疏導和處理會有怎樣的后果,通過這樣,也讓學生明白生命的意義。和學生用心交流,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認可,如果遇到解決不了的心理問題,就會及時去找教師解決。另外,我會給學生播放一個名為“當我從樓下跳下去”的一系列漫畫,漫畫中講述了主人公跳下去時,發現樓下的人都遇到了比自己還要悲慘的事情,這時候他才意識到,他并不是最傷心的人,也不是最不幸的人”,以此來幫助學生明白生命的可貴性,意識到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挫折,這是很正常的,但是這些困難是不值得我們用生命去逃避,要學會面對和解決困難。
三、學科滲透,引導學生積極健康心理
同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一定要鄭重其事,轟轟烈烈地組織大型活動或專項課堂,教師也可以利用學科的課堂教學來滲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境界,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勵志、積極的文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同時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可以為學生樹立榜樣,發揮榜樣的帶頭作用,如,人們熟悉的科學家、宇航員、先進人物等等,他們的先進事跡就是活生生的教材。同時,小學音樂課程也可以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以音樂為載體,以課堂為橋梁,發揮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作用,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健康方向,以熱愛祖國的歌曲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以歌頌高尚品德的歌曲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成為品學兼優的優秀少年。另外,課堂作為小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教師可以組織以“強大的心靈”為主題的演講會,讓孩子了解健康心理的重要性,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生命的感悟。同時,課堂上還可以組織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手抄報活動,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詮釋心理健康教育,及怎樣做一個積極、向上、開朗、樂觀的小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盡管并不是小學課堂中所謂的重點科目,也不是家長和學生趨之若鶩的考試科目,但是缺失對于培養學生完整的人格和性格的必不可少的過程,教師、學校、家長、教育機構以及學生應當對于小學生的心理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很多的心理問題是在學生很小的時候就出現的,對于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如果不能給予及時的解決,就會對學生以后的心理、生活以及整個人生帶來不可彌補的遺憾和無法挽回的結局,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擔起自己的責任,從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向學生進行健康積極的心理教育。
參考文獻:
謝琴.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途徑研究[J].科學時代,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