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春艷
學生體會文章的深刻思想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許多教師都非常重視這個環節。最近我有幸聽了一節課,頗受啟發。
在教學完《丑小鴨》的課文內容后,老師讓學生合上課本。
師:請同學們回憶前面學過的《驕傲的孔雀》一文,思考一下,丑小鴨與孔雀相比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生:孔雀很美麗,丑小鴨很丑。
師:不錯,這算個不同點,還有呢?
生:孔雀很驕傲,喜歡炫耀自己,丑小鴨因為別人討厭他,所以很孤獨,很謙虛。
師:他們各自的處境又有哪些不同呢?
生:孔雀的處境好,別人對他很有禮貌;丑小鴨處境不好,他一出世就受到別人的輕視和欺辱。
師:剛才同學們說出了孔雀和丑小鴨許多不同的地方,但是,他們的最終結果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孔雀最后掉到湖里,渾身濕淋淋的,不再那么美麗;丑小鴨結果變成了一只漂亮的天鵝。(師板書)
丑小鴨:丑 落到湖里 天鵝(美)
孔 雀:美 掉到湖里 濕淋淋(丑)
師:為什么孔雀和丑小鴨最終的命運會不一樣呢?
生:因為孔雀沒有繼續要求上進、驕傲自滿,而丑小鴨在不好的環境中不斷成長,他最后獲得了成功。
……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不錯。通過對孔雀和丑小鴨不同命運的對比,同學們能明白一個什么道理呢?
生:我明白了美可以變丑,而且丑也可以變美的道理。
師:好呀!這是一個深刻的道理。知道嗎?在日常生活中類似的人和事很多,你能舉出例子來嗎?
生:殘疾人看上去并不美,但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為人們做出貢獻時,人們就覺得他們非常美。
生:《西游記》電視劇里的白骨精變成“人”時外表很美,可它一心想著害人,它是丑的。
……
師:同學們舉的例子都很好。丑小鴨、殘疾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孔雀的驕傲自滿就不值得我們學習。
《丑小鴨》一文包含了深刻的哲學道理,洋溢著積極健康的情感。但這些道理的領悟常要得法的引導,從而使學生動情、明理。上述教例中,教者通過啟發,學生把《丑小鴨》與前面學過的《驕傲的孔雀》聯系起來進行全面的對比,在比較中分析思考,再聯想到實際生活,從而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輕松自然地領悟了文章的深刻哲理。
這位教師巧用對比、畫龍點睛的教學方法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