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珍
摘 要:建立互動課堂對提高教學效率有很大幫助,先分析了初中科學互動課堂的優勢和目標,然后對其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議,并指出了其實踐中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初中科學教學;互動課堂;教學實踐
受傳統教學方式影響,學生學習較為被動,課堂主體的地位未能得到充分體現,教學效果也不理想。互動教學通過建立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關系而形成課堂互動局面,從而拓寬信息傳遞渠道,豐富課堂內容,是新課改以來一種頗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初中生求知欲強,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課堂上加強互動對其成長有著莫大幫助。在此以初中科學課堂為例,對互動課堂在其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一、初中科學互動課堂
從當前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現狀來看,內容上突出“整合”和“探究”兩個特點。這就要求學生既要通過各種渠道獲取更多信息加以整合,又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學會獨立思考并進行深入探究。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新課改的普及使得傳統教學模式逐漸被新模式取代,一言堂、信息傳遞途徑單一等缺陷也得以彌補。互動課堂作為一種新教學模式,旨在實現課堂動態化,在活躍、寬松的氛圍中,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獨立思考與小組交流相結合,最終提升教學質量。互動可以包括很多方面,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以及認知活動交流、情感交流、實踐總結等都屬于互動范疇。
建立互動課堂,其本質從近處講是為了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現狀,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從長遠看,是為了推動教師專業以及整個教育的進步。關于其目標,可從以下三方面分析:
1.創建更多的信息傳遞途徑。科學無處不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用科學來解釋。開展初中《科學》互動課堂不僅是為了學生全面發展,更是為適應時代要求,為社會培養綜合性、創新型人才。所以,教師要走出教材,創造更多的信息傳遞途徑,使學生視野更為開闊。
2.強化學生思維。在學習中若沒有自己的思考方式,或者思維缺乏靈活性,都不利于學生發展,極有可能長久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科學互動課堂是師生思維碰撞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生想象力,思維得以強化。
3.實現雙贏,即教師與學生進行知識、情感和生活體驗各方面的交流,實現教學相長,促進共同發展。
二、如何將互動教學模式融入初中科學課堂
1.活躍課堂氛圍,提出問題。在死氣沉沉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而互動教學則通過創設情境、使用多媒體等手段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興趣。例如,在《地球的自轉》一課中,教師可搜索相關教學資源,播放短片,展示地球上的大洋、草原、沙漠、雨林、山峰等景象。然后提出“如何日行八萬里”“為何會有白天黑夜輪替”等問題。大部分學生對其中原因并不是特別清楚,急著知道答案,所以多半會認真聽課。教師此時直接切入正題,講解地球在太陽系中所處位置,并解釋地球如何自轉、自轉時間、自轉速度、自轉路程等問題。
良好的互動要求提出的問題有應用價值,而不是隨意提出一些不相關的問題,而要有一定的探究價值。例如,化學農藥在消滅病蟲害、保護農作物上起著重要作用,但隨著使用量的增多,害蟲會產生抗藥性。經過不斷研究,國內已能夠將某生物抗蟲基因轉入棉花細胞中,得到轉基因抗蟲棉,殺蟲效果大幅提升。那么:(1)其抗蟲特性是由細胞中DNA分子上的什么所決定?(2)抗藥性較強的害蟲可能會生存下來,逐漸形成一種抗藥性更強的害蟲,這種變異是否能夠遺傳?提出類似的問題后,一方面能夠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另一方面還能促進其主動探究,學習新知識。
2.加強合作探究,體驗互動。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積極參與到互動中來,使自身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為獲得真實的體驗,將感受轉化為自己所用,學生切忌盲目參與,而要有計劃地進行體驗。學會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將課堂變為自己的課堂,能夠及時總結別人的經驗教訓,引以為戒。同時,團隊合作也極為重要,小組合作是常采用的方式,集思廣益,在交流中互相啟發。教師則要發揮自身引導職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體驗互動活動,并能夠抓住特殊案例,分享個人財富,讓全體受益。
3.結合生活實踐,開放思維。科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從生活中總結科學理論和經驗,然后學習,而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再度用于生活。教材內容是死的,實際生活變化多姿,為防止學生思維受到束縛,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走出課本、走出課堂,實現教學和生活的完美結合。例如,在講《電》一章時,教師可舉出電燈、電腦、手電筒等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物體,其基礎能源都是電,并讓學生說出其他的常用電器,最好能簡單分析其作用原理,例如電磁爐是將電能轉化為熱能等。打雷下雨天氣常帶有閃電,那么閃電是如何形成的?為什么能夠殺死人呢?人有時觸電但并不一定死亡是什么原因?漸漸地把電流、電壓等知識灌輸給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如何避免電力安全事故。
在講授《動物的行為》一課時,重點讓學生分析動物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學習行為的區別。教師可鼓勵學生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或抽查一排學生,每個人都說一個例子,但不能與前面重復。“孔雀開屏是先天性行為”“蠶吐絲作繭、蜜蜂建蜂巢都是先天性行為”“我會騎自行車是后天學習行為”“上課鈴響我們必須走進教室也是后天學習行為”。學生踴躍發言,各抒己見,在此過程中他們已經對所學內容有了基本認識。有人提出“貓抓老鼠也是先天性行為”,但很快有學生質疑,認為貓并不是生下來就會抓老鼠的。此時,教師可給出參考答案,即小貓生下來會抓東西,這是本能;但長大后要通過實踐學習才能掌握抓住老鼠的方法,這是后天學習行為,所以貓抓老鼠是兩種行為都有的。
4.施行多元評價,共同進步。多維互動的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應當調動更多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發揮好評價的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積極的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在評價過程中,應堅持“以情感感動情感,以情感激勵發展”的目標,從而可以讓每一位學生在成功感悟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促進自身發展。
三、注意事項
1.互動教學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從不同的角度去探討,可以實踐和總結出不同的規律和不同的教學模式。科學的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每一個過程都有其特殊性,因此不能照搬照抄。
2.在互動環節中,師生間的交往應是一種相互接納、相互理解、民主平等、相互促進的和諧關系。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使師生關系的傳遞由傳統的單向知識傳遞關系,變為民主、平等、合作的多向信息交流互動關系。
3.真正的互動應該是思維在互動、情感在交流。教師應控制好課堂,不能把簡單地湊熱鬧當作互動。
綜上所述,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建立互動課堂,有利于創造活躍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興趣,并調動其積極主動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和實踐中。但同時更應深入理解互動的含義,以免走入誤區。
參考文獻:
[1]蔣迎春.互動教學理論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J].新課程研究,2010(01).
[2]林平勝.初中科學互動式課堂的教學研究[J].讀寫算,2012,25(72):56.
[3]李清.初中科學互動式教學實施初探[J].才智,2011,22(10):131-133.
[4]張旭慧.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重中的行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5]程文君.淺談初中科學互動式教學[J].新課程導學,2011,27(23):180-18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