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玉
調查顯示,當前小學生的寫作仍然存在著不知怎么寫、不知寫什么的狀況,應考的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也是司空見慣的。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教師在講讀課文時重內容,輕結構,讀寫割裂,沒有在教給學生作文的方法上下工夫。
一個好的語文教師,需要具備高度的語文意識,講解一篇課文,不僅要使學生搞清楚課文寫了什么,而且首先要知道課文寫作的目的是什么,圍繞這個寫作目的怎么來寫,如果沒有這個語文意識,語文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是迥然不同的。
一、逆向講讀課文,體會寫法
正常來講,教師在講讀課文時大都采用這樣的模式:初讀課文后,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解決字、詞。讀印象深刻的句子,談感受,再讀出感情,進而引導學生體會出文章中心,即作者的寫作目的。
在此,僅提倡把課文當范文來教,采用逆向學習方法,得法于課內,增益于課外。在學生初讀課文后,引導學生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然后抓住這篇文章的中心,逆向學習,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圍繞這一中心,安排了哪些材料,又如何布局謀篇,再細致分析作者是怎樣表達的。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模寫,模寫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能夠抓住實質性的東西,所謂抓住精髓,提升一種意識。另外,還要引導學生課余時間大量閱讀,因為方式方法不是灌輸能夠掌握的,需要領悟,領悟力來源于理解能力,要達到高度的理解能力,就要有量的積累。
二、了解課文類型,掌握寫作方法
我們用的教科書又稱作課本。而這個“本”又有“樣本”的意思。每一篇課文都無非是個例子,教師所要做的不是使用這些例子,是要教給學生如何能將這些例子變成自己的東西,引導學生怎樣聽說,引導學生怎樣讀寫,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我們的小學教材里有80%為簡短的記敘文,多數是“總起—分述—總結”式“三步曲”的寫法。那么,教師在講讀課文時,重要的是知曉課文的類型,然后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的寫作方法。
1.寫人記事類課文的模寫
引導學生模寫,首先要讓學生對課文中人物和事件有深刻的認識,細心琢磨作者是如何抓住一定的特點與要詣來描述的,寫人記敘文,一般是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形態、心理活動等的描寫,反映人物的品格,突出文章中心。記事記敘文,一般來說應寫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通過一件事或幾件事去表現中心。當然,寫人往往離不開記事,記事往往離不開寫人,相互承啟,相互襯托,但其寫作重點是不一樣的。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雖然有魯迅先生動作和神態的描寫,但同時也寫了與魯迅先生有關的幾件事,如談《水滸傳》、笑談“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這四件事,表現出魯迅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尚品格。
2.活動游記類課文的模寫
往往寫活動的時候,都會注重寫時間、地點、活動過程和活動體會,而寫游記往往抓住景點特色進行描寫,指導學生進行模寫的時候,要認真幫助學生進行分析,怎樣才能新穎獨到,引導學生選取與眾不同的立意和角度,并且要善于抓住閃光點。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描寫了桂林的水有“清、靜、綠”的特點,桂林的山有“奇、秀、險”的特點。寫活動是表達自己對這次活動的收獲,寫游記是記錄游覽過程,謳歌大好河山,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讀說寫相結合,以此培養寫作能力
以模寫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讀、說、寫相結合,并結合教材特點,因材施教。首先來說說讀與說,課文中有許多優美的詞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文章含義,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以至于能夠厚積薄發,用讀來促進寫。古話說得好:“勞于讀書,逸于作文。”廣泛閱讀是寫作的一個重要基礎,重視學生多讀、默讀、朗讀、精讀、品讀、參讀、對讀、齊讀、指名讀、自由讀、欣賞讀、分角色讀、小組讀等,五花八門的閱讀方式,旨在使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分析,受到感染和教益,并且能夠從中領會語言文學的優美,增強他們對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的認識與記憶,并且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喚醒一種思維意識,激發寫作興趣與愿望,用讀來帶動寫作,使讀寫結合成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條經驗。
閱讀的終極目的是引導說,準確的說也是寫的基礎,而模寫是一種基本的模仿,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東西,才能在基礎上飛躍。像那些含義比較深刻、富有哲理的句段,教師更要引導學生讀中進行感悟。并且能夠選取不同形式進行閱讀,而且能夠把自己讀書的收獲表達出來,給老師和同學匯報自己模寫的效果。引導學生說的過程,是培養寫作能力的過程,也是口頭作文的過程。注重培養語言表達能力以促寫,小學階段是學生發展語言的最佳時期,所以教師要善于抓住語言訓練的良好契機,在搞好課內聽說訓練的同時,還要多多鼓勵學生平時進行廣泛的交流,盡可能規范口頭語言,加強說話通順、連貫,磨煉聽說能力,這種課內外的語言訓練相輔相成,并能夠對打好寫作基礎提供先決條件。
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是個漫長的過程,模寫就像文火煲湯,不能急功近利,因此,我們要尋求和開辟一條適合提升寫作能力的路子,不斷休整和完善,并且立足于長效地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升。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