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英
摘 要:學困生的自信心問題一直是教育工作的一個重點。從一個后進生自我鼓勵的小舉動為切入點,解析后進學生的心理問題及解決方案,并且強調教師的正確期待和情感關注對他們心理變化的積極干預作用。
關鍵詞:學困生;自信心;心理健康工作
許多老師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面對一些學困生時(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困生),尤其是在面對他們出現的一些心理問題時,既有焦躁的情緒,又有憐惜的心態,而更多的是“恨鐵不成鋼”的不舍與希望夾雜其中。這些都說明,我們的教師對他們是不拋棄和不放棄的。我認為,恰當的輔導方法,是可以解決這些難題的,下面我結合自己的班主任管理經歷,談談如何幫助這類學生樹立自信心。
我班有一名女生,叫張倩(化名),重度耳聾,長得眉清目秀,人見人愛,而且活潑好動,熱心助人,但是學習成績很差。在三年級的時候,這個孩子的一個小小舉動,深深地觸動了我:一次語文課上,我無意中發現她的本子上有幾朵藍色小花,當時我就問她:“是誰給你畫的啊?”張倩用手語告訴我:“自己畫的?!蔽矣謫査骸盀槭裁醋约寒嫲??”她的手勢很簡單:“我喜歡!”眼神中流露的是滿心的歡喜。當時我被震動了:孩子渴望被鼓勵的愿望如此強烈!同時我也深深地責怪自己,為什么忽視對這樣一個普通孩子的鼓勵?這時,我才細細回想出孩子的變化:以前活潑開朗的她,現在只要一提起學習,便失色幾分,而且變得不喜歡與其他同學交流了,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即使自己是對的,但是只要一看別人有不同意見,就會馬上改變自己的看法,漸漸的沒有了主見,而且總是埋怨自己。我想,籠罩著她的這種自卑情緒,不是一兩天了,而且隨著學習難度的加大,她的自卑感會越來越重,已經不是一兩句“你很好!”“你真棒!”這些簡單的激勵語言所能改變了的,因此,我制訂了一套方案,幫她逐步擺脫這種自卑的心理。
一、解決方案
1.調整教師的心態,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水平
她有重度耳聾缺陷,這直接導致了她對外界感知的不完整性,所以我不能要求她像健聽人一樣開口說話、迅速地接受知識。當我把對她的期望值降到與她的實際能力相一致的時候,便沒有焦躁的情緒了,她也能在正常的期待眼神下放松地學習。
2.營造良性氛圍,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
我把她的同桌換成了一個跟她成績相當的同學,沒有那么強烈的成績對比,可以不刺激她敏感的自尊心。她以前總是接受別人的幫助,這次讓她體會到互相幫助的快樂,有一種自我的平衡感,進而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在日常學習中,我發現她慢慢地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了,對于成功之處,我及時給予鼓勵。對于她可以完成的事情,我總會先問一句:“你可以做好嗎?”然后她自信地點點頭說:“可以!”她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了“幫助別人”這種快樂的心理體驗,切身感受到了“我能行”,也加速了自信心的樹立。
3.引入競爭,讓學生在競爭中挑戰自己
張倩同學有了初步的自信之后,我試著讓她和能力較強的一組,在分組合作的時候,既有壓力又有挑戰,這時候她已經有了耐挫性。
通過一年時間的學習與輔導訓練,張倩又像以前一樣活潑開朗了,遇事情一樣比較有主見了。下課時候,與同學們在一起嬉戲玩耍,又變成了那個快樂的女孩;上課時候,也能積極回答問題,如果做錯了,她會調皮地吐吐小舌頭,看到這些,我知道她已經走出了那片陰霾的情感天空。
二、案例反思
1.正確期待
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最典型的期待理論,它是講教師的期待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產生的巨大影響力。教師對學生的期待不要過高或者過低,尤其面對聾生,要正確估計他們的能力以及未來的發展,即有一個合適的期待。如果一味地高要求,而他們又無法達到預定的目標,勢必會導致自卑現象的發生。張倩的自卑,就是源于教師對她的期望太高,總拿正常學生的標尺來衡量她這個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因為她的耳聾,失去了一條非常重要的感知外界的途徑,這樣一來,無論她怎么努力,都達不到教師的期待目標,慢慢地成為一種心理暗示,直到后來自卑現象的發生。當調整好對她的期望值時,她的進步顯而易見,自我成功經驗的積累,慢慢讓她樹立起了自信心。
2.得法激勵
激勵的手段有很多種,在運用時要多樣化,如果我們一成不變地說“你真棒”,學生會認為教師在敷衍,并且,教師在實施激勵的時候,最好是“潤物無聲”式,激勵的多寡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真誠,這樣的激勵能夠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在幫助學生時候,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情感關注
我們的師愛,不應僅僅停留在噓寒問暖的言語關心上,更多的是要關注他們的心理發展和情感變化。張倩的變化正好說明了這個問題。由于教師的忽視,她變得自卑了;又由于教師的幫助,使她擺脫了自卑。每個學生都是一個不同的世界,要真正的走進他們,必須細心地觀察和思考,并抓住每一個能讓他們獲得美好心理體驗的機會,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無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學生,都是幸福的體驗。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