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芳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拓展閱讀進一步體會細節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
3.學習老科學家為科學事業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課前一分鐘展示:全班齊背國學經典篇目《修身為本》。
2.剛才聽到同學們誦讀的國學經典后,老師為你們能夠觸摸到傳統文化的脈搏,徜徉在國學經典的文化世界里而感到高興,同時也深受啟發,不由得想起了這樣一句話:“日既暮而猶煙霞絢爛,歲將晚而更橙桔芳馨。”卡爾?施密特博士就猶如晚霞放射出燦爛的光彩,好似晚秋中的橙桔結出芬芳金黃的果實。今天,我們就走近這位老人,看看他是如何以生命為代價,完成那份血染的實驗報告的。
3.師板書課題,生書空。
二、課文回顧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讀感悟
(一)感受毒蛇的兇猛
1.施密特博士既然是被毒蛇咬傷的,那我們就先來看一下圖片,了解一下南美洲毒蛇長什么樣子。(生看圖片)
2.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在書中畫出描寫毒蛇的句子。
3.課件出示句子:“這條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籠子中,像盤著的繩子,足有五六圈兒,小小的腦袋抬得高高的,細長的舌頭不時吐出來,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懼的兇光。”
從這段話中畫出描寫毒蛇動作的詞語,讀一讀,把你的感受說給同桌聽。
4.從這些動詞中,我們能感受到蛇的兇猛,誰能朗讀一下。(指名讀句子)
(二)讀中感悟,體會人物的精神
1.好一條可怕的毒蛇,它趁施密特博士不注意,一口咬傷了它,殷紅的鮮血從傷口流了出來,此時博士的第一反應是什么?他這樣做是為了什么?
2.多么善良的老人!在被蛇咬之后,實驗室里空無一人,在求救無果的情況下,施密特博士是怎么做的呢?
課件出示:“他摸到一卷繃帶,把傷口包好,拿出實驗記錄本。他把體溫計夾在腋下,抬頭看看手表,把每分每秒的感覺都寫下來,像往常一樣認真仔細地記錄著……”從這些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他真的和往常一樣嗎?(身體狀況不同,但博士認真負責的態度卻與往常一樣)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段話,一起感受施密特博士嚴謹的工作態度吧!(生讀)
3.被毒蛇咬傷后的博士又會怎樣想呢?
課件出示:“完了,難道就這么死去嗎?不!我應該再做些什么……”“我應該把這次特殊的實驗記錄下來。”這兩處是對博士的心理描寫,讓我們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一下老人的崇高品格,之后交流各自的體會。
4.博士的心理活動是作者通過他的實驗報告推測而知的,那我們就來看看幾處報告的原文,看看博士是在什么情況下記錄的。
5.默讀四、五自然段,完成下表。
6.讓我們再回頭看一看這份珍貴的實驗報告,你發現了什么?省略號中可能省略了什么?
7.真讓人心痛啊!時間啊,你過得快一點,讓老人別在忍受這痛苦;時間啊,你過得慢一點,讓老人完成這實驗記錄。可那無情的時間依然那樣不緊不慢地走著,在被蛇咬傷五個小時后,博士手中的筆掉落到地上,他停止了呼吸,靜靜地離開了人世。在人生的最后五個小時里,他忍受了我們難以想象的痛苦,克服了我們無法估量的困難。這真是與 作斗爭的五個小時。(生填空)
8.一位科學家就這樣離我們而去了,但我們倍感欣慰的是他留下了寶貴的科學財富。作者在文章最后發出了怎樣的贊嘆?齊讀課文的最后一句。
9.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的第4、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通過哪些方面的細節描寫體現博士的精神。(明確:心理、外貌、動作)這是我們在以后的寫作中值得借鑒和學習的一種寫作方法。
10.通過細節描寫我們體會到了博士崇高的品質,誰想帶著自己的崇敬之情再來讀一讀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作者把博士做記錄的過程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他只想贊美施密特博士一個人嗎?你知道為科學事業捐軀的還有哪些人嗎?
課件出示一些為科學事業捐軀的科學家。
2.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文章中的細節描寫,體會到老科學家的偉大精神。你們課前有沒有搜集到此類文章,請讀給大家聽,并把你的收獲與大家分享。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