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元托
【摘 要】主題班會是中職學校實施德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是班主任與學生道德情感溝通與互動的平臺。開展主題班會活動不僅要展現職教特色,更要針對學生的道德現狀,切實發揮主題班會在中職道德教育中的有效作用,為國家培養出有才有德的棟梁之材,這是每一個從事一線工作的教育者背負的時代使命。
【關鍵詞】主題班會 德育工作 職教特色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缺乏道德的教育就如魚離開了水,是危險的,缺乏智慧的教育就如被困在籠中的鳥,是缺乏創新生命力的。主題班會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而開展特色的主題班會則是智慧教育的體現。那么中職班主任該如何根據學生的道德現狀安排好有特色的主題班會呢?筆者根據自己的觀察談談如下幾點。
一、現階段中職學生的道德狀況的分析
(一)社會環境對中職學生的影響
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教學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隨著近幾年來大學的持續擴招,中職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忽視;加上社會上的用人單位對求職者高學歷的盲目要求,對中職生的隱形歧視,造成中職生信心缺失、自我否定,甚至自暴自棄,使得外界一些不良誘惑乘虛而入,比如抽煙、賭博。久而久之,學生會產生道德觀和情感上的偏差。
(二)家庭氛圍對中職生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對孩子的成長教育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一個不和諧的家庭氛圍,難以培養出道德品質優秀的子女。如被家長溺愛的獨生子女,容易養成任性、意志薄弱、害怕承擔責任的不良人格;有些家長游手好閑,終日賭博,使得孩子從小染上這一惡習;如有些家長因情感不合,長期吵架,導致離異。這些不健康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容易造成他們性格自閉、情緒多變、缺乏自信等心理。
(三)教師在德育工作中的影響
有部分教師片面地追求升學率,一味地追求學生文化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上的偏差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予以糾正,造成學生的道德缺失;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將個別差生驅逐在外,導致教育被學生反感和排斥,嚴重違背了教師育人的職業操守,給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帶來困難甚至是危機。
二、針對目前思想狀況采取的對策
(一)明確班會主題,規劃好中職學生的職業前景
為了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班會主題不光要圍繞學校的教育中心,更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動態。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的班級,多層次、多元化地構思,使工作有一定的計劃性和目的性。中職德育大致可以根據不同的年級分為如下幾個階段:如一年級即為初級階段,此階段學生剛離開家來到新的集體環境學習,面對陌生的環境難以很快適應。不少學生在這之前的生活起居由父母照料,一個人容易出現生活難以自理,難以自我約束等問題;并且大部分人不清楚自己在中職學校的求學目的,缺乏明確的目標性,導致懶散倦怠。這階段的主題班會重點就應該以提高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明確學習目的,規劃當下等內容來設計主題。例如《把握當下》《我的未來我規劃》。
(二)形式多樣化,豐富學生的情感教育
如果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單靠老師的語言講解來引導,未免顯得有些蒼白無力,缺乏生動性。班會的表現形式不該是單一乏味,根據主題的不同,其表現形式應該是多樣化的,如開展演講比賽、辯論比賽,舉行文藝活動等,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在主題班會中找到樂趣與新鮮感。思維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還可以延伸到室外。如我們可以將11月設為感恩月,不能只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還應該帶領他們去養老院進行義務勞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父母養育他們的辛勞。緊接著可以舉行“給父母的一封信”的感恩征文比賽、感恩演講比賽,細數親人對他們的養育之恩,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讓學生在學會感恩的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能力。
(三)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
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也是育德工作的重要部分。學校可以針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卻難以向人傾訴這一情況,開通心靈輔導教室,精心選擇最受學生歡迎的資深老師擔任輔導老師,為學生疏導心結;對不愿接受面對面輔導的學生開展熱線輔導;用真情實感來打動學生,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讓他們愉快地、不知不覺地接受了教育。
三、結語
綜上所述,學校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是學校育人工作里不可缺少的部分,道德教育對學生的身心成長和價值觀有著深遠影響。德育工作如何能通過主題班會更加細致有效的展開,是所有職業教育者為之奮斗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楊永勝.關于中職學校主題班會的研究與思考[J].成功(教育版),2013(20):123-124.
[2]朱正良.有效開展中職主題班會激勵學生成才[J].成才之路,2014(4):88-89.
[3]鄒杏嬋.主題班會在中職護理專業德育建設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