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 林志堅
淺析在高職院校加強學生“中國夢”與理想信念教育
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林志堅
摘要:“中國夢”理想的提出,對高職學生理想信念的培育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分析在高職院校加強學生“中國夢”與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義,提出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解讀“中國夢”內涵;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堅定“中國夢”理想;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攜手傳遞“中國夢”等在高職院校加強學生“中國夢”與理想信念教育的途經。
關鍵詞:中國夢;高職學生;理想信念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019-01
2012年11月29曰,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圖片展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1]“中國夢”道出了無數中國人奮發圖強的心聲。高職學生是青年中思想活躍、專業知識豐富、動手能力強、富有朝氣的群體。為了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探索在高職院校加強學生“中國夢”理想信念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1、“中國夢”是高職學生的夢想和奮斗目標
當代高職學生理想信念狀況的主流是健康、積極、向上的。但由于全球思潮的多元化,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化趨勢加快,給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存在著信仰迷茫、理想缺失,價值觀扭曲,不能正確處理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之間的關系等不良現象,真正能把個人奮斗目標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聯系的只有極少數,他們更為注重的是自身專業技能的提高和未來工作能力的培養。這樣的人生奮斗目標帶來理性思維缺失、國家和民族意識弱化等一系列問題。“中國夢”它激勵每一個人都要有夢想,每個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每個人都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這讓高職學生感受到了夢想照進現實的可能性,滿足了高職學生追求進步的精神需求,從而能在高職學生群體中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
2、“中國夢”使高職學生信念堅定,為高職學生提供前進的動力
在成長與成才的道路上,理想信念是激勵人們向著既定目標奮斗前進的動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一個人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會以驚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創造奇跡,發展人生。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媽”。[2]當前部分學生在人生目標追求上重視個人理想,忽視社會理想,其根源在于理想信念不堅定。“中國夢”的提出,為高職學生找到自我、確立人生方向提供了時代坐標。習總書記在五四座談會上說:“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他道出了青年在實現“中國夢”中的重要作用。“中國夢”的提出讓高職學生進一步增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自覺性,堅定了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激發了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而發奮學習的強烈責任感,培養克服困難和應對挑戰的堅強意志。
3、“中國夢”使高職學生的精神境界和創新精神得到提高
“有鑒別,有斗爭,才能有發展”,“正確的東西總是在同錯誤的東西作斗爭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這是真理發展的規律,當然也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規律”。[3]在復雜環境中,“中國夢”作為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與中國當代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高職學生健康成長、成就事業、開創未來的精神支柱和前進動力。使高職學生的主體意識更加突顯,他們可以充分汲取各種文化新質,充分展現自身的優越性,充分發揮他們特有的創造精神,最終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所以“中國夢”的提出使高職學生的精神境界和創新精神得到提高。
1、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解讀“中國夢”內涵。
高職院校要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學生的頭腦。將“中國夢”的相關內容,結合國情、省情、民情,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將理論武裝與國情、省情教育聯系起來,與學生身邊的事情和切身感受結合起來,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生動性與說服力。努力做到人人參與,讓學生了解到“中國夢”包含了對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深刻洞悉,彰顯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偉愿景,為黨帶領人民開創未來指明了前進方向;通過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懂得“中國夢”的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2、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堅定“中國夢”理想。
通過組織開展以“中國夢”為主題的黨日活動,展現“中國夢”的深刻內涵,增強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對“中國夢”的理解和認識。通過開展詩歌朗誦、演講等活動來豐富理想信念教育形式,號召青年學子只有順應時代潮流,自覺認同、追求中國夢,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行,才能以小我激發大我,鑄就更加輝煌的事業。同時,可以充分發揮新時代傳媒的優勢,在網絡平臺和微博上廣泛宣傳,建立討論夢想、分享夢想、拍照曬夢想等專題,來傳遞正能量,共筑“中國夢”。引導高職學生更加堅定“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將自己的青春與祖國的繁榮緊密相連。
3、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攜手傳遞“中國夢”。
社會實踐是實現青年“個人夢”進而實現“中國夢”的主要路徑之一,通過展多種形式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可以積極響應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號召,將“中國夢”最大程度地融入高職學生的實踐中。引導高職學生深入基層,了解自己,了解社會,、了解國情,體察民情,著力解決高職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在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中讓高職學生感受中國建設發展的巨大成就,了解社會轉型過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的問題,感受每一個普通中國人為實現“中國夢”而付出的努力,看到社會最真實的一面。在為中國夢的實現而拼搏的過程中體現個人的價值,唱響屬于自己的青春之歌,把為“中國夢”的實現落實在個人志愿服務的具體行動當中,成為“中國夢”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參考文獻:
[1]盧子娟∶《“三個自信”與實現中國夢》,載《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3年第5期。
[2]鄧閩軍∶《堅定信念指引青年人生方向》,中國青年網,
[3]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