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旅游職業學院 張利 王小會
基于情感因素的高職學生管理研究
鄭州旅游職業學院張利王小會
摘要:情感是一個欲表露的源于本能的心理能量的釋放過程,是一種具有動機和知覺的積極力量。本文在詳細分析高職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并經實踐證明,用情感去感染學生,能拉近師生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情感的互動和共鳴,只要能俘獲學生的“心”,管理就邁出了成功的步伐。
關鍵詞:情感因素;高職學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079-01
朱小蔓、梅仲蓀教授曾說過:“情感是人類精神生命中的主體力量,是主體以自身的精神需要和人生價值體現為主要對象的一種自我感受、內心體驗、情境評價、移情共鳴和反映選擇[1]。”情感是同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相聯系的一種內心體驗,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延續性。基于情感的愛心、誠心、耐心、細心、貼心,才是教師打動學生的核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功戰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心靈相通,情感交融,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學生管理中有著莫名的妙處和潛力。這種情感,就是對學生發自內心的關愛、尊重和信任,教師只有對學生投入真摯的情感,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
(一)高職學生的性格獨特
作為90后,首先他們是透明一族,他們對事情的看法,不管是喜怒哀樂還是輕蔑與不滿,都明明白白地寫在臉上。其次他們有著十足的行動力,富有激情,屬于“給我陽光,我就燦爛;給我空間,我就成長”的類型,樂于表現,在適當的場合凸顯自己的存在、展示個人的風采。但是在他們自信自主的同時,又有一定的依賴性,表面很成熟,但是內心卻是幼稚的,對教師對家長都有非常依賴的一面。
(二)高職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學習興趣低
招生規模迅速擴大,導致學生整體素質下降。以鄭州旅游職業學院為例,招來的學生高考成績一般都是二三百分,從素質上來講,有很多的學生不懂得尊敬師長,道德和大眾的接受標準對他們的約束力極弱,大多少情況不是因為他們故意冒犯,而是真的不懂和不理解。同時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不夠,逃課、曠課和早退現象多,甚至有的學生已出現厭學的情況,認為上大學不是為了學習,只是混個文憑,這給營造良好的學風、校風,提高管理的有效性,都帶來了不少困難。
(三)自我管理能力較差
很多學生從小受到家庭的溺愛,依賴性強、獨立自理能力相當差。只要遇到事情,事無大小,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給教師打電話,而不是選擇自己想辦法解決,有很多時候他們問的問題都讓人有一種哭笑不得的感覺,甚至出現了教師教一步,他們就走一步,而從來不知道第二步怎么邁的情況。另外,不少學生在父母過度的溺愛中也養成了冷漠自私、麻木不仁的習氣,他們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不懂得關心集體和他人,人際關系較差。
(四)眼高手低,就業觀念不正確
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多數高職學生不愿意從事體力勞動,認為體力勞動者低人一等,同時,他們也缺乏對社會形勢的正確認識,且動手能力極弱,總以工資待遇低,條件艱苦等原因拒絕實習。
(一)思想上重視,用發展和全面的眼光看他們
高職教育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教育目標的高等教育。高職生的成績差,對學習基本上失去興趣,作為教師,不能讓成績當成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所謂“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既然上帝把他們學習的這一扇門關上了,那么肯定會為這些學生開啟另一扇窗,教師要注重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在學習之外的其他方面重拾自信。運用情感管理,就要求教師必須會運用贊揚、激勵等手段,把學生的潛能和積極性發揮出來,威廉?詹姆斯睿智曾說:“若與我們的潛能相比,我們只是半醒狀態。”[2]。意識決定行動,教師只有擺正思想,才能在行動上真正做到重視學生。
(二)尊重他們,營造平等的氛圍
高職學生已達到了生理上的成年,但心理上尚未成熟,他們渴望得到尊重和重視。所以教師應一改高中教師的形象,充分尊重他們,視他們為朋友,會讓他們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更容易駐進他們的心里。我為所帶的班級建立了一個QQ群,我經常會在上面留個言,更新說說,和他們的交談就像是朋友一樣,當他們郁悶的時候,我會以朋友的身份而非教師的身份對他們進行開導;當我開心的時候,我也會拿出來和他們一起分享討論,結果一來二往就產生了皮格馬利翁效應,師生之間營造出了一個平等和諧的氣氛,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把控學生。
(三)情感暗示,教育他們于無形
高職生已經有思想、有理想,但又缺少經驗,并且有桀驁不馴的性子。對于他們的錯誤不能簡單地以恨鐵不成鋼的責罵來進行教育,否則會使他們產生叛逆心理,教師需要進行情感暗示,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反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我剛接這個班的時候,學生總是不分時間段不分事情緩急的給我打電話,為了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舉止,有一天我進班就繪聲繪色的告訴他們:“今天我遇到了一個很搞笑的事情,一個教師給我抱怨,說中午一點多她正在睡覺的時候,突然一個學生打電話問寫入黨申請書要不要用稿紙,結果這個教師就非常憤怒。”他們聽完之后就哈哈大笑了,我順勢引導:“不過咱班表現得很好,到現在我還沒碰到這樣的事情,你們做的很好。”后來不分輕重緩急給我打電話的現象再也沒有出現過。
(四)因勢利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高職學生的情感教育方式,不能一成不變。一天早自習,我進班發現一個男生缺勤,經過私下詢問得知他在宿舍睡懶覺,而這個男生本身就有點叛逆,我隨即給他打了電話,說:“我進班發現你不在,平時你表現挺好的啊,我覺得肯定有原因,就問了其他學生,得知你生病了,要不要緊啊,有病一定要看啊”結果在快上課的時候,他就給我發短信說:“老師,我只是頭有點疼,現在好多了,去上課啦。”有時也可以采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辦法,這樣可以讓其更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缺點錯誤。
(五)適當授權,培養他們的主人公意識
美國哲學家杜威說過:“人類本質里最深遠的驅動力,就是希望其有重要性”。就高職學生的自身心理來說,他們都希望學業有成,人際關系和諧,進而獲得社會的接納。所以教師應該充分肯定他們的能力,給他們提供一個自由發揮的舞臺,讓他們有主人公的意識,班級的事情我都和他們一起商量,自己只是起把關作用。適當的授權,一可以表達出對他們的信任,激發其內在的積極性,二可以滿足其表現欲,增強其自信心,再逐步擴大戰果,使他們的自豪感延伸到其他方面,最后使之在各方面都得到進步。三是可以鍛煉他們的做事能力,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從而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朱小蔓,梅仲蓀.兒童的情感發展與教育[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14.
[2]成鋼.讓言語更金貴:金口玉言[M].遼寧∶萬卷出版公司,2007∶23節.
作者簡介:張利(1984-),女,河南許昌人,鄭州旅游職業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酒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