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紅
【摘要】文章以黃淮學院合作辦學項目英語課程變為例,根據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下學生的英語基礎的現狀分析和英語需求的目標分析,從重整教學目標、課程內容選擇、課程組織安排和課程評價等環節探討有效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 現狀分析 需求分析 課程變革
【基金項目】本文系全國教育規劃“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國家一般研究課題,編號BFA130031;黃淮學院2014年度教育教學改革校級研究項目,編號2014XJGLX0211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02-02
一、中外合作辦學與學生外語能力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的外語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學生學習對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的利用的廣度和深度。語言水平的低下必將引起溝通和交流的困難,中外合作辦學的優質教育資源也必將淪為雞肋。目前我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外方機構主要是以英語為媒介的國家。因而怎樣在有效時間內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成為的教學重點,成為中外合作辦學成功的關鍵。
目前,我國大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英語教學不容樂觀。在課程設置上大多是在原有大學英語開設的基礎上增加語言考試培訓課程,例如雅思、GRE、托福等;項目學生一般文化課基礎較差、學習動力不強、學習方法不得當者居多。然而合作辦學的英語水平在各方面的要求普遍高于目前我國大學英語的要求,現有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滿足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世紀需求。
本研究根據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下學生特點和外語需求,結合黃淮學學院國際學院中外合作辦學實例,筆者從教學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經驗的組織和課程評價等方面探討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策略與方法,以期滿足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要求,實現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開發最優化、學生利益最大化。
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英語水平現狀分析
對于學生目前的英語學習現狀的分析有助于課程計劃的制定、有利于組織有效教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學生。
英語基礎普遍薄弱。本科項目學生的錄取分數線大多低于普通二本分數線,專科層次項目的學生大多低于普通二專分數線。英語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學習動力、學習方法均處于較低層次。
缺乏自主學習能力。項目學生大多家庭經濟條件較好,學習動力不足。由于基礎知識的薄弱,深層次的只知識學生學起來困難,從而也喪失了學習興趣,對學習缺乏信心。學習缺乏計劃性,容易憑一時興趣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向和學習內容。以上原因造成學生學習缺乏系統性和深入性。
對新鮮事物感興趣,擁有高端學習資源。學生雖然英語基礎知識薄弱,但一般喜歡接觸新鮮事物,而且因為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較好,能夠參加國內外組織的夏令營等活動提高英語水平和擴大視野的機會。大多數學生擁有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方便學生利用先進的學習設備,提高學習效率。
個性張揚,熱衷表現。項目下的學生除了不愛聽老套的說教之外,在課外活動、綜合知識競賽、文體表現、演講與口才、創新與創業等方面明顯優于普通高招的學生。
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有效實施的英語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作為收集和分析與課程設計相關的信息的一種方式,一直是課程設計的重要依據和研究內容之一。應用語言學家James Brown認為需求分析在語言課程設置中占重要地位,是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以及開展教學質量評估等一切教學活動的前提。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要完成國內學業,需要聽懂外籍教師講授的專業課程、和外籍教師溝通、完成引進課程的作業以及通過引進課程的考試。學生現有的英語知識和技能不能滿足順利完成外籍教師講授專業課程的需要。另外有些學生還有出國的愿望,學生不僅需要更加過硬的專業英語水平來面對國外全球化的教學環境,而且需要了解國外的風俗和文化,為在國外生存做準備。
從學生的當前狀況的分析和目標分析,普通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遠遠不能滿足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需求。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培養和帶動下,黃淮學院借鑒其他高校成功的英語教學改革案例,結合黃淮學院學生實際,大膽實施課程改革。通過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優化教學資源配置、注重第二課堂實踐活動、科學評價學習效果等多角度全方位改革英語課程教學。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明顯提高,在學生出國留學、國內深造和高品質就業等各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四、中外合作辦學英語課程改革的嘗試
(一)設定課程目標
課程是教學的先導。針對培養目標和學習效果,科學有效的課程設計是培養學生達到預期培養目標的藥方。合作辦學項目下的學生要聽懂外籍教師的專業課程,用英文完成口頭的和書面的作業,閱讀英文原版教材。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下學生的聽說讀寫各方面都具備較強的能力。
2007 年教育部頒布的 1 號文件中就提出了回歸大學英語教學本位的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語從事科研的能力”。蔡基剛指出“實現教育部這個應用要求的最佳途徑不是通用英語或通識英語,而正是學術英語……上海正在進行的以學術英語為導向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我國大學英語從幾十年一貫的通用英語教學開始向滿足學生專業學習需求和國家戰略需求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轉型的嘗試,是對大學英語教學本位回歸的嘗試”。
為滿足不同層次和不同發展方向學習者的需求,黃淮學院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在英語課程上進行大膽改革,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專業學習能力為主,培養學生的國際化意識、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開設了通用學術英語、專業學術英語、大學英語、英語視聽說等課程,建立以學術英語為龍頭,以通用英語和專門用途英語為兩翼的大學英語課程群。
(二)確定課程內容設計
課程內容選擇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資源的開發成了課程目標確定后的重要任務。合適的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條件。合適的教材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方便教師在教學大綱范圍內自主調整教材的難度。
為奠定學生良好的英語基礎,從聽說讀寫上全面對學生進行培訓,同時引進國外院校語言培訓中心使用的英文原版教材,內容設計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但由于國外原版英語培訓教材涉及面較廣,有些話題較為深入,只在英語基礎比較好的班級作為實驗教材使用。對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從基礎抓起,單詞記憶,語法講解,遣詞造句的寫作,聽力采用從字母、數字到常用話題的聽力材料,外語研社出版的《英語初級聽力教程》是適合學生進行基礎英語聽力的培訓的優秀的教材之一。針對學生雅思應試能力教材的選用,除了劍橋雅思真題集之外,還選用《雅思高分進階教程》等書籍,將雅思應試的方法和技巧融入到日常的英語活動當中,從做中學。
同時授課教師還根據學生的特點,積極開發教學資料。自主編寫英語語法詞匯、雅思培訓等資料,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活頁的形式分發給學生,并分類講解。教師研發的教學材料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成為學生主要教材的有益補充。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利用國外院校提供的宣傳冊子、生動有趣的關盤豐富教學內容,學生及增長了國外見聞,又提高了英語能力,并引導學生注重語言的修辭和語音語調所蘊含的豐富的感情色彩。
(三)策劃課程組織安排
大學一年級的浸泡式的英語教學,要求學生掌握4000左右的詞匯,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至少達到中級水平,能聽懂二年級開設的外籍教師的英文專業課程,并達到國外本科教育一年級的標準。二年級注重學生專業英語水平的培養,同時備戰各種英語水平考試。三年級注重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和學術深造的英語能力要求進行課程設置。
根據以上總體要求,一年級的主要課程都是英語語言。包括通用學術英語、綜合英語、英語視聽說等課程。引進的通用學術課程英語要包括學生對大學學習生活的了解和適應、計算機輔助學習技能、圖書館利用技能、聽課技能、時間管理技能、論文寫作能力等,幫助學生了解大學生學習的特點,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世界觀。二年級開設專門用途專業英語、雅思英語等課程。專業英語的開設主要針對國外合作辦學及都提供的詳細的課程描述為教材,積累專業詞匯、提高專業閱讀能力。三年級開設職業英語、考研英語、二外、英美文化等課程,為學生進行學術深造和創業就業進行英語闖關。
(四)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課程評價不僅指對學習者學習效果的評價,也包括對課程計劃和實施的系統性評價。課程評價的參與者包括課程計劃制定者、實施課程教學的教師和利用課程資源發展自身的學生。課程專家泰勒認為“課程編制者對準則-參照測驗比常模-參照測驗更感興趣。他們開始意識到需要有表明學生學習程度的各種各樣其他手段”。
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英語的學習評價借鑒國外合作院校成功的經驗,將彈性化的平時成績和標準化的語言測試相結合。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下的英語課程評價已經不再簡單囿于傳統的紙筆評價。結合英語課程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特點,黃淮學院合作辦學項目將學生的平時表現和期末測試相結合,英語課外學習評價和課內評價相結合。以學生課上表現代替考勤分計入平時成績當中,保障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彈性評價和標準評價,學生既能夠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又能科學量化進展程度,及時總結學習效果,為下一步學習計劃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據。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從通用英語到學術英語——回歸大學英語教學本位[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1):9-14.
[2]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