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隨著廣播電視行業的迅猛發展,對播音員、主持人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在這樣的形勢下,高職院校的主持與播音專業也越來越火爆。但是,當前高職院校主持與播音專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主持與播音;人才培養;問題
近些年,隨著廣播電視行業的迅猛發展,對播音員、主持人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招收主持與播音專業的高職院校越來越多、招生人數不斷擴大,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播音主持專業人才。但目前高職主持與播音專業在人才培養上也的確存在著許多問題,嚴重制約了高職主持與播音專業的發展。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當前高職院校主持與播音專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探討。
1 培養目標
1.1 盲目復制本科,缺乏高職特色
由于高職類院校開辦主持與播音專業的時間不長,經驗有限,很多院校都是照搬中國傳媒大學的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上并沒有依據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突出高職院校的特點。高職主持與播音專業定位于專科層次,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品和培養方向與普通本科院校有著明顯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培養的是從事研究和發現客觀規律的學術型人才和從事與社會謀求直接利益有關的設計、規劃、決策等有關的工程型人才,這兩類人才的特點主要是用智力技能來進行工作;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良好綜合素質和職業綜合能力,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應用性專門人才。” [1]由此可以歸納出,普通本科院校培養的特點是厚基礎、寬口徑;而高職院校培養的特點是寬基礎、活模塊、重技能,學生要以一技之長為主、兼顧多種能力。而目前有些高職院校主持與播音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并沒有突出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學生在畢業后由于沒有突出的專業技能,學歷又不如本科生,從而在就業時缺乏競爭力。
1.2 局限于傳統媒體,沒有突出新媒體的地位
目前我國中西部縣級廣播電視臺對科班出身的播音員主持人有較大的人才需求,由于國家《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資格管理暫行規定》規定,播音員、主持人的最低學歷是專科,高職主持與播音專業受學歷層次限制,在定位畢業生規格時,往往將培養目標確定為為基層廣播電視機構培養播音員主持人。但如今傳媒業發展迅猛,新媒體不斷涌現。作為培養媒體人的主持與播音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過于保守、陳舊。現有的畢業生無法滿足新媒體時代對主持與播音專業人才的規格需求。雖然目前高職主持與播音專業的畢業生還基本是在傳統的廣播電視機構工作,但今后幾年,隨著畢業生人數的增加,相應就業崗位的減少,如果主持與播音專業的培養目標依然局限于傳統媒體,必然會被社會所淘汰。
2 課程設置
2.1 課程設置求多求全
由于高職院校與普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上的定位不同,反映在課程設置上也會有相應的變化。普通本科院校的課程設置是按照學科的理論體系來設置課程的,要求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該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了解該學科的發展進程,要求所學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課程設置較為全面。“而高職教育的課程設計是按照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為核心來展開的。” [2]不強調課程設置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是強調針對性及實用性。針對高職主持與播音專業開設的課程只需要滿足學生的實際工作需要就可以了,專業課程的開設要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理論課程的開設要以能夠指導學生掌握、應用技能為依據,以“必需、夠用”為度,不需要去開設很多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用不到,或者對學生技能掌握并沒有太大幫助的理論課程。而一些高職院校由于復制了本科的課程設置,開設了許多對學生掌握技能并沒有太大幫助的理論課程,浪費了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
2.2 教學形式單一,專業實踐不足
目前高職院校主持與播音專業的教學模式基本都是借鑒中國傳媒大學的教學模式,采用大課集中講授理論,小課實踐訓練等方式。小課是對大課所學知識的消化和強化,是使學生掌握專業技能必不可少的環節。如今各行各業的用人單位都希望自己單位招收的員工能夠縮短適應期,快速勝任工作環境,那么,對主持與播音專業學生的培養必須增強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在小課或去實際工作崗位見習才能實現。“按照中國傳媒大學在教學實踐中的經驗總結,小課課時應占到專業課的3/4—4/5比較合適。” [3]目前各院校對于大課和小課的開課比例不盡相同,有些院校由于受師資條件的制約甚至沒有開設小課。
3 師資力量短缺
隨著近幾年全國范圍內播音主持專業考生急劇增加,高職主持與播音專業招生人數不斷攀高,相對于快速增長的學生人數,現有的專業師資隊伍則明顯不足。針對這種情況,目前高職院校普遍采用招收普通本科院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應屆畢業生,以及從廣播電視行業外聘播音員、主持人擔任教師兩種方式。而這兩種方式也都存在著一些問題。
招收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應屆畢業生系統掌握了本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也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能,但由于缺乏媒體實踐經驗,不能夠很好的指導學生的專業實踐。距離成為教育部要求的高職高專“雙師素質”教師,還有很大的差距。
外聘的廣播電視機構的播音員、主持人,往往有著豐富的廣播電視一線的工作經歷,專業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但這些經驗豐富的老播音員、主持人,卻往往沒有系統接受過播音主持教育,對專業理論了解不夠,或是缺乏授課經驗,只能示范,卻講不好課。另外,由于外聘教師還同時擔任著電臺、電視臺的播音主持工作,并沒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教學質量也得不到保障。
4 生源質量下降
近年來,開設主持與播音專業的院校不斷增加,招生人數逐年提高,使得招生門檻越來越低。許多文化素質不高,聲形條件不好的學生也被招收到主持與播音專業中。有些學生選擇主持與播音專業并不是出于興趣愛好,而是看重了藝術類專業較低的文化課分數線,這些學生感覺只要能說話就能學主持與播音,于是在考前經過兩三個月的突擊訓練就被錄取到主持與播音專業。還有些學生甚至在考前并沒有經過專業訓練,而是在被其他專業錄取后,出于興趣又調劑到主持與播音專業。這樣“先天不足”的學生入校后,由于自身的聲形條件達不到相應的標準,專業課的學習又比較吃力,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倦怠感,對專業學習喪失信心。而在教學中,教師也會在學生的語音、發聲等基礎技能上耗費較多時間和精力,從而影響到教學進度。這些學生在畢業后,也會由于聲形條件不佳、專業技能較差,因而無法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從而在求職應聘時處于劣勢。
5 結語
高職主持與播音專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前景。在新形勢下,高職主持與播音專業應該立足高職自身特點及學生特點,突出特色、因材施教,探索出一條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我國的媒體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吳兆方 陳光曙,《高等職業教育“兩高一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版,第4頁
[2]吳兆方 陳光曙,《高等職業教育“兩高一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版,第5頁
[3]張秋麗,《媒介融合下西部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育的挑戰與對策》,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5月
作者簡介
梁瑩(1982-),男,漢族,河南三門峽人,江漢藝術職業學院主持與播音專業講師,碩士,主持與播音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播音發聲、廣播電視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