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慧
【關鍵詞】 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0—0066—01
一、創設情景,培養興趣
1.利用直觀教具和實物巧設情景。在課堂中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等教學有助于清楚地在所要教的單詞、短語或句子之間建立起最直接的聯系,訓練學生“用英語思維”,使學生能夠形象直觀地感知所要學習的單詞、短語。小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自制力和持久性差,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就能引起他們濃厚的興趣,吸引其注意力,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思維結合起來,加深理解和記憶。
2.運用肢體語演示情景。一名好老師就得像一名在舞臺上表演的好演員一樣,能充分利用語言本身的特點,發揮自己的表演藝術,利用教態、手勢、表情等進行教學。如在教學stomachache、toothache、headache等單詞和What's your trouble ? What's wrong with you? 等句型時,教師可用手做出捧腹、托腮、按額等姿勢,并配合面部的不同表情,與學生對話學習句型。在這種既逼真又生動有趣的氛圍中,學生能很快掌握單詞和句型。
二、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學校里,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就是師生關系。一旦建立了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能使教師教得愉快,學生學得輕松,更能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另外,教師還要懂得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僅是單純的教與學的關系,更主要表現為師生間的相互理解和相互關心,這對師生雙方良好品質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
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各種身份參與課堂交際活動,縮小師生之間的距離,成為學生的朋友。這樣有利于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語言學習環境。教師應調整好自己的角色,盡量營造輕松、愉快、幽默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更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課堂中師生互動,教師的語言要富有幽默感,學生在輕松的時候,思維會更加敏捷,從而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三、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人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學生的需要得到滿足,實現了心理平衡,就會增強信心,促進興趣的發展。由于學生的認識水平參差不齊,對他們的要求也應區別對待。因此,教師應盡量讓每位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實現自我提高,享受成功的喜悅。在課堂中善于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并放大它們,及時給予鼓勵。久而久之,學生有了成就感,就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小學英語教學的總體目標應注重興趣培養。作為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培養學生的持久興趣,沒有持久興趣就沒有學習的內在動力。萬事開頭難,既然學生已經對英語產生了興趣,就應該想方設法增強這份情感,讓他們對事物的情感深化到愛。
四、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英語
大多數學生在學習了一年多英語后,就對英語學習漸漸失去了興趣。興趣危機的解決刻不容緩。作為學生的啟蒙英語老師更是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不得不讓筆者審視教學以外的問題。雖說課堂要生活化,教學要交際化,學生能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圍繞主題成功地交談,可是走出課堂呢?除了常用的“Good morning ”“Thank you ”還可以說什么?認真分析學生的“病因”后,筆者帶著學生到生活中尋找英語,讓英語有用武之地。例如,讓學生收集身邊的英語單詞和標語,采用根據情景猜一猜、查字典、詢問老師等方法了解其中文意思,最后集中交流。這下可熱鬧了,他們驚喜地發現:飯店門口地毯上的“Welcome”表示“歡迎光臨”;商店玻璃門上所貼的“Push”表示“推門”;公共場所墻上的“No smoking”表示“禁止吸煙”;公路旁的標示牌“No parking”表示“禁止停車”; “舒膚佳”香皂的名字是“Safe guard ”……學生露出豁然開朗的表情,生活中竟有這么多英語!
總之,英語教學必須從枯燥的語言知識講解和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中解脫出來,要通過適合兒童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的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把學習英語和運用英語聯系起來,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使學生在愉快自信的情緒中,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形成語感。通過創設英語交流的實際情景,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去學習英語,進一步提高其語言交流水平。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探索適合教學環境,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方法。
編輯:楊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