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琴
【關鍵詞】 新課改;小學;體育教學;把握;要點
【中圖分類號】 G623.8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0—0073—01
新課改對學校教學活動提出了新要求,為了將新課改的精神落到實處,本文擬就小學體育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談點看法。
一、確立正確的教學目標
宏觀來講,小學體育教學的目標是促進學生體格體能的完善和發展,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學生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社會情感;從微觀來說,對每一個學生而言,是通過體育達到以下四個目標:
(1)身體的發展。促進學生有很好的適應能力,包括適應不同環境、不同氣候、不同崗位的身體和心理能力,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復能力,對疲勞的抵抗力。
(2)獲得良好的運動技能,提高工作勞動的效率,進而提高生活質量。
(3)掌握科學的健身養生知識,提高智力素質。
(4)培養正確的社會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競爭的意識,能不斷自我發現、自我完善和自我實現。
二、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
小學體育教學不僅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而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轉變過來,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注重培養學生自主鍛煉、自主學習的能力,尊重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學生的個性、情感和興趣,發展學生獨立思考和創造的能力。
教師要從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內容的教學觀念和模式中轉變過來,以素質教育為主。改變以“技能教育”和“增強體質”為主的觀念,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樹立全面發展新觀念,樹立以終身體育為主的教學理念,使體育教學成為一種追求人全面發展的手段。
三、推行快樂的教學方法
體育本身就有娛樂身心的本質,體育教學也應以“快樂有趣”為中心,把終身體育視為目標,運用“快樂體育教學法”,寓教于樂。
在體育課中使用游戲法,可以激起學生的運動熱情。素質練習很枯燥乏味,教師可用游戲法進行調節,如運用“追逐跑”練學生的奔跑能力、用“聽信號追逐跑”練學生的反應速度與動作速度,用“跳繩與蛙跳的競賽”練學生的跳躍能力等。實施游戲法教學能很好地吸引學生,使他們感到學校里有自己的游戲伙伴,有游戲場所和游戲組織者及參與者,在共同的活動中可以不斷了解自己,完善自己,提高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快樂中鍛煉身體,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德。
四、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意志品質
經過調查研究,小學生在合作心理方面存在以下現象:約有 5%~10%的學生由于不善與人交往、不善表現自己,或是由于客觀原因造成自卑而自我封閉;約有 10%~35%的學生性格外向活潑開朗,好表現自己。在小學生中為數最多的學生表現為能積極參與集體活動,他們愿意合作完成任務。但他們眼中的 “合作”僅僅是把一項任務平分成幾塊,每個人只要干其中一塊就行了。如果合作中需要他們多干點,或是需要他們做出點犧牲,就不那么樂意了。針對小學生的以上現狀,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心理,使他們朝著集體榮譽感強、個性積極,做事能為他人著想、顧全大局,在集體活動中具有團結、協作的精神,善于與他人合作的方向發展。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長身體、長知識和培養良好意志品質的重要時期。其中會遇到許多矛盾和困難、曲折和失敗,如果缺乏堅強的意志是很難取得成功的,而體育課恰恰是培養學生良好意志品質的最好舞臺。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有目的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按照心理學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設置各種程度不同的障礙,讓學生在克服障礙的過程中得到啟示,在戰勝困難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意志品質。
五、創新和完善教學評價標準
在新一輪的課改過程中,對于課堂教學評價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正處于快速成長期,評什么,怎么評,事關學生的發展與進步。評好與評壞,事關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
因此,體育教學評價標準要確立“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以學生為本”是此次新課改的核心理論,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發現、探索問題的能力,從而使教學評價成為促進學生成長,發展學生認識自我、激勵自我的原動力。
此外,體育教學評價作為學生教育評價的重要環節,也要充分關注它的教育性。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