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紅
【關鍵詞】 職業教育;就業能力;特定功
能;社會需求;原則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1—0024—01
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既是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改善勞動力技能結構、促進就業的重要措施,也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根本性舉措。本文就職業教育及其就業能力培訓問題談幾點看法。
一、職業教育的特定功能
1. 職業教育功能根據社會需求迅速地調節轉換。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并非都以等量的形式出現,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亦有不同的要求。在社會發展比較迅速的今天,社會需求與人才培養的矛盾更為突出。職業教育能根據社會需求迅速地調節、轉換它的教育功能,其原因是:職業教育處在社會發展的結合點上。在辦學之時,辦學單位與社會聯系密切,能較為迅速地接受到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信息,調節也就比較迅速。其次,職業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中的非學歷教育,有較大的靈活性,可根據地區、企業的發展因需施教,還可根據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轉移教育重點。
2. 職業教育的經濟功能突出、文化內涵豐富。在現階段,無論是就業能力培訓,還是繼續教育,都是以直接有效地為經濟建設服務為目的。職業教育的經濟功能由經濟發展對各類型層次人才需求迫切所決定,在目前人才需求矛盾較為突出,教育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突出職業教育的經濟功能,對于更充分地利用教育資源,提高職業教育的整體效益,促進經濟的發展,有著更現實的意義。職業教育文化功能的豐富內涵非常突出地反映在教學內容上,它不僅包括一般的文化基礎知識與學科專業知識,還涉及書畫、烹飪、攝影、化妝美容、服飾禮儀等各方面。
3. 職業教育促進人的個性化發展功能正進一步加強。與普通學歷教育相比,職業教育更加重視全社會各類型、各層次人員的多樣化需求。在教學方法上,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在傳統的授課體制上有了更大的發展,各種實踐性課程被職業教育廣泛采用,這進一步促進了教學的個性化,注重了師生雙邊的個別聯系,給予學員更多的適應性學習活動的機會。從教育內容到教學方法,職業教育加強了教育促進人的個性發展的功能。
二、職業教育過程中的就業能力培訓
1. “實際、實用、實效”原則。實施就業能力培訓,要從各行業、企業、崗位的實際和培訓對象的實際出發。實施就業能力培訓強調實用性,培訓內容是否實用,主要看它是不是本行業工作所必需的。有些內容對這個行業來說是實用的,而對另一行業就不一定實用。實施就業能力培訓還必須注重實效性,這主要表現在使培訓對象的思想行為變化達到預期的目標并在本行業工作中體現出來。
在遵循以上原則實施就業能力培訓的同時,首先要編制好培訓課程。目前,我國在就業能力培訓課程編制方面,正處于參考學歷教育課程理論和方法,借鑒國外的“模塊式技能培訓法”、“雙元制教學”、“課程開發”等原理和方法進行創造性探索的階段。職業教育培訓課程不同于學歷教育課程,從已經編就的一些培訓課程來看,其中有不少存在著明顯的學歷化傾向,而且我們在設置培訓專業時,還存在結構不合理、文理比重失調、培養規格不對路等缺點。因此,我們在編制培訓課程時,必須遵循下列原則:(1)與社會需要相適應的原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動態的、多變的,職業院校應經常對用人單位進行調查研究,動態地把握人才需求信息,并根據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培養方向。(2)統籌安排,滿足不同類型和層次培養目標的原則。在制定培養計劃時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以工作能力為中心。培養就業能力不是進行一般的文化知識傳授,不必像大中專學歷教育那樣以學科為中心,形成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三層樓”結構,而要以應會定應知,把知識和技能結合起來進行編制。二是要注重實踐性的訓練環節。這是由形成工作能力的規律所決定的,也是活用知識、形成技能所不可缺少的。
搞好就業能力的培訓還要注意對教師的選聘。理想的培訓教師應該是集知識與技能于一身的“復合型”教師,他們既能傳授理論知識又能訓練操作技能。我們的教師都應該是一專多能的,他們不但要對本專業的教學精益求精,還要能勝任相關學科的教學。若想成為一專多能的教師,不但要積極參加各種業務進修學習和教學實踐活動,還要經常下廠實習,這樣將更有利于搞好學生就業能力的培訓。
2. “按需施教”原則。這條原則是指干哪個崗位工作,就學習哪個崗位需要的內容。實施就業能力培訓要考慮培訓對象的原有基礎和學習需求,要用崗位規范要求或課程標準來衡量。原有基礎與客觀要求之間的差距,就是他們的學習需求。在實施就業能力培訓中必須妥善處理這個問題,區別對待,真正做到缺什么補什么,如果不貫徹“按需施教”的原則,不僅學了無用,而且還會挫傷培訓對象的學習積極性,也就達不到學習的目標。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