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明
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工作對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以及推動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內涵與現實癥結做出簡要論述的基礎上,對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工作的優化對策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現實癥結;優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5)06009402
我國教育部在2006年所提出的《切實推進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報告中明確指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同時這份報告也指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論教育是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由此可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陣地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理論教育并不相同,雖然二者具有著相互依存與互相補充的關系,但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建設還是應當以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日常教育與日常管理為核心內容[1]。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內涵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主要指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日常教育與日常管理工作。從內容方面來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工作主要包括三項主要內容,這三項內容分別為對大學生的思想進行引領、對大學生的成長做出服務、對大學生的素質進行拓展。其中引領大學生的思想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中的核心內容,目的在于引導大學生養成堅定的理想信念與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大學生的成長做出服務則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中的關鍵內容,其目的在于幫助大學生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并促進大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發展;而對大學生的素質進行拓展應當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中的基本內容[2]。其目的在于推動大學生對自身素質做出完善,從而強化大學生的社會競爭力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的能力。
二、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的現實癥結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制約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工作的優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具有的教學能力、教學態度與教學理念直接決定著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成效。當前許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欠缺對學生的關注,這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接受難以成為大學生群體的內在需求,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工作的優化[3]。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制約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工作的優化。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針對性是對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工作作出優化的重要手段。但是事實上,大部分高校仍舊將理論灌輸當做主要的日常教育與管理手段,并且在此過程中也沒有關注學生的個性以及心理健康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將會導致主陣地建設工作難以發揮出推動大學生成長與成才的服務價值。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平臺的局限性制約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工作的優化。在文化多元化環境與網絡環境中,大學生思政素養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如果再僅僅將日常思政教育與管理局限在高校校園內這一平臺之上,則思政教育工作的覆蓋面與影響力都會受到制約。
三、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的優化對策
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工作的優化應當著眼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日常教育與日常管理[4]。在這些工作的完善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對自身的日常教育與日常管理理念做出革新,以心理健康教育為武器來對大學生的思政素養產生影響,并應當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日常教育與日常管理工作渠道的拓展,尤其是要重視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日常教育與日常管理向網絡陣地做出延伸。
1.在日常教育與管理中滲透人本理念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建設工作的優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對教育對象所具有的特點做出調研,從而強化主陣地建設工作的針對性繼而強化主陣地建設工作的有效性。在這一要求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認識到,當代大學生具有著越來越明顯的個性化特征,而要對大學生的個性化做出關注與尊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有必要將以人為本的理念滲透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日常教育與日常管理工作中。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工作開展過程中應當重視對大學生群體內在需求的關注。大學生只有將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養當做自身的內在需求,才能夠以積極的態度來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建設工作做出配合和支持。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建設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重視對大學生群體內在需求的關注與滿足,具體而言,大學生日常教育與日常管理工作的形式設計與內容設計有必要選擇學生喜歡的內容甚至是邀請學生的參與,如可以采用社會熱點討論、辯論等活動以及志愿者服務、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活動等,只有如此,才能夠讓大學生更加自覺地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從而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成效的提升奠定基礎。
2.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推動大學生人格的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于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甚至心理疾患、優化大學生心理素質等具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構建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大學生的日常教育與日常管理中。
(1)將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當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中,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工作應當作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在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以講座、報告、廣播、網絡等方式來開展,從而確保大學生群體能夠通過多元化的渠道來對心理健康知識做出認知,并對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做出評估,從而為大學生的自我完善提供必要依據,并推動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構建大學生心理檔案,并以積極的態度針對大學生開展心理輔導與心理咨詢等工作。在此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有必要在收集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信息的基礎上來構建大學生心理障礙,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針對具有心理問題甚至心理障礙的學生做出追蹤了解,并通過交友、談心等方式來幫助這些學生解決在生活、學習、交際、擇業等多個方面的問題與矛盾,引導他們具備較好的自我心理調適能力,從而為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奠定重要基礎。
(3)利用心理測試來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大學生在畢業之后需要面臨激烈的競爭,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建設也需要以提升大學生的社會競爭力為目標。因此,大學生對自身的認知、調整、改善以及發展不僅是大學生自身的內在需求,同時也是高校教育的發展需求。而在高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工作作出優化的過程中,有效的心理測試能夠幫助思政教育工作者以及學生對自身做出更加全面的了解,從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日常教育與日常管理的針對性。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認識到當前大多數高校中的心理測試系統并不完善,這要求我們能夠利用更科學的技術與手段來對高校心理測試系統做出進一步的優化,從而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日常教育與日常管理能夠體現出更好的針對性并獲得更好的時效性。
3.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日常教育與日常管理向網絡陣地延伸
互聯網中的信息具有著豐富、生動等特點,并且互聯網已經在大學生群體中得到了普及,同時也對大學生群體的思想觀念、精神狀態和價值觀念等產生著不容忽視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日常教育與日常管理應當關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與日常學習,并且利用互聯網來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優化,對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覆蓋面與影響力也發揮著推動作用,因此,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日常教育與日常管理向網絡陣地的延伸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內容。
總而言之,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臨著社會轉型帶來的諸多嚴峻困難與挑戰。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職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對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清醒的認識,認真面對,與時俱進,深入分析其存在的主客觀因素勇于面對各種挑戰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最終實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熊曉梅.高校思政理論課與日常思政教育相結合的機制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09,(23).
[2]石書臣.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學科梳理和探討[J].思想教育研究,2008,(8).
[3]張孝元,劉玉萍.高職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人文關懷的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6).
[4]王思濤.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的建構[J].江蘇高教,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