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嵩
摘要:英語一直在我國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國內的英語教材材料多選取自文學作品,通過英語文學作品的閱讀和學習,加強了學生的文學素養培養,也提高了其英語綜合技能。在這個背景下,首先從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三個方面分別分析國內有關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其次介紹幾種主要的英語文學的閱讀技巧和方法;最后探討英語文學作品閱讀技巧的不斷發展和衍化對國內英語教學所產生的影響。其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學生加深了對英美文化的了解和認識;英語教學模式更具有靈活性,由點及面,更好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課堂互動性更強。
關鍵詞:英語文學作品;閱讀技巧;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5)06016302
一、 國內英語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現狀
1.閱讀教學模式應試化
中國目前的教育依然是學習為了升學,即應試教育。教師在指導閱讀英語文學作品時,以教材為中心,由于教材中往往是摘選文學作品中的一部分,所以教師在講解知識時,只側重單詞、語法、句子的分析以及章篇的翻譯,使學生達到理解的程度,忽略了閱讀作品所需的靈活技巧,因此,這種被動的教育方式,只能使學生感到英語文學的學習過程枯燥無味,學習內容晦澀難懂,使其喪失學習的興趣,更談不上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
2.教師對英語文學認識不深刻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學作品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涉及到英語國家的歷史、風俗習慣、政治、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是不同時期作家對社會的思考,這就要求教師要有一定的文學沉淀,具備高水平的文學鑒賞力。但是,現在的教師一味地追求成績至上,并且存在重科學輕人文的觀念傾向,缺乏對文學的深層理解,在課堂上僅照本宣科地講文化,較少傳授有關文學故事所發生的背景,只是就材料內容論英語學習,從而影響學生對英語文學作品的閱讀理解能力。
3.學生在英語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在中國有很多不同等級的英語水平測試,需學生掌握相應的詞匯量。中國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通病就是詞匯量欠缺,往往一邊查詞一邊進行閱讀,不僅影響閱讀速度,而且對英語文學的閱讀更多地關注單詞的理解,忽略段落、上下文的邏輯關系,從而對文章的整體理解支離破碎,造成的結果是詞不達意,對文學作品理解產生偏差。另一方面,受應試教育傳統模式的禁錮,中國學生學習英語也太過死板,過于依賴老師所傳授的有關英語閱讀技巧和方法,對不同類別的文學作品的閱讀方法只是生搬硬套,大大影響自身英語語感的培養和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造成閱讀興趣下降,學習效率降低。
二、英語文學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由于英語和漢語所產生的社會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在閱讀英語文學作品時會覺得難以理解。掌握一定的英語閱讀技巧,則會使學生在閱讀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英語教學中所應用的常見且有效的閱讀技巧做簡要介紹。
1.精讀(intensive reading)
所謂的精讀就是認真閱讀英語文章。在精讀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預設幾個和文章相關的問題,問題的設置一般也是遵循文章的邏輯思路。比如讓學生閱讀文章后總結出文章的主題,因此,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快速地通讀全文,了解文章大致所述內容,然后再根據文章中出現的結構性詞語,如however,but, then等詞語,在細致的揣摩作者所表達的主題思想過程中抓住文章中的細節部分,理清文章思路,達到真正理解文章的效果[1]。因此,該閱讀技巧主要傳授英語語言知識,培養語言技能技巧,培養閱讀能力。
2.泛讀(extensive reading)
泛讀,顧名思義,廣泛地閱讀。影響閱讀的關鍵性因素莫過于學生的詞匯量。因此,只是通過課堂上詞匯的學習遠遠不夠,學生無法很好地消化那些英語文學作品,因此,需輔以大量的課外閱讀材料,擴大知識面。泛讀的閱讀技巧所要達到的目的在于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獲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即可。泛讀可分為兩種常見的閱讀形式:快讀(skimming)和查讀(scanning)??熳x要求讀者在有限的時間里快速瀏覽全文,只需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獲取主要信息,同時也鞏固和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增強英語語感。這種閱讀技巧更多地帶有趣味性,少了課堂上有關語法和句子結構分析等枯燥的語言學習[2]。查讀則是帶有目的性的快速閱讀,無須閱讀全文,往往是針對給定的關鍵信息,找出相應的資料和細節,如查詞典、閱讀節目單、電話號碼或產品目錄時,都需要運用這種技巧,所以查讀更實用于生活。
3.預測(calculative reading)
此閱讀技巧的運用是建立在具有豐富閱讀經驗的基礎之上的,一篇文學作品具有嚴密邏輯結構,借助文章標題、段首和段尾都可預知文章的大致內容。具體而言,根據文章的標題和配圖,結合已有的知識,就可大概推斷出文章的主題和主要內容,瀏覽文章的句子結構和生詞量,可估計出文章的難易度[3]。因此,結合閱讀前的預知和閱讀中的預測,可簡要推斷出文章的大致內容。此閱讀技巧非常有利于提高閱讀速度,在各種考試中較為常用。
三、英語文學作品的閱讀技巧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首先,英語文學作品的閱讀促進了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對教學有促進作用。經典的英語文學作品里蘊藏著豐富的英語語言與文化知識,文學作品給學生提供了真實的語言材料,這些材料能夠豐富他們的語言文化知識,是英語學習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語言文化資料庫,在閱讀中他們將自己置身于作品中去思考、反思,在閱讀中成長[4]。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要求學生在上課之前搜集和整理與文章有關的材料,比如,文學作品創作時該國家所處的社會經濟狀態、作家一生的經歷、該作品的問世所帶來的社會影響等方面的內容。學生通過閱讀英語文學作品,可以了解不同英語國家的人文、社會、宗教和法律制度等一系列的內容,增加或糾正對不同民族的客觀感知和直觀認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并且反過來影響學生對英語國家的關注度,從而增加學生閱讀英語文學作品的興趣。
其次,英語文學作品包含社會、文化、政治、宗教等多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在教學中不能采用簡單的、固定的教學模式和技巧。在現代的英語教學中,許多英語教師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講授英語文學作品時,往往會給學生傳授該作品創作時是處于什么樣的社會背景,使學生們對作品所表達的主題有認同感[5]。更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英語文學作品的閱讀技巧,現已在全國開設英語精讀課和泛讀課,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英語文學的理論素養和欣賞水平。
最后,課堂互動性增強?,F在的英語教學內容已不再拘泥于詞匯、語法、句子結構的分析,更注重英語文學作品中的審美價值和文學價值。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更具有互動性,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積極。具體而言,在學習有關名著作品時,教師會讓學生閱讀的時候大聲朗讀;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羅列出該名著中的名言警句;將作品中的優美句子摘抄下來等,通過這些形式不僅鍛煉了學生聽說能力,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此外,在對劇本、詩歌等英語體裁賞析時,教師會鼓勵學生即興表演,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結語
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意味著對英語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國內英語教學應加大力度改變固有的教學模式,在傳授學生一定的閱讀技巧時,也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態度,以更加互動性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大量翻閱課外英語文學作品,積累語言能力。教師在指導精讀的時候以問題的形式啟發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靈活運用閱讀技巧,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加深對英美文化的了解。同時,利用文學作品的閱讀和鑒賞很好地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高其審美閱讀能力和了解英美國家文化及思想,便于形成一套獨特的學習方式和對重要的作家作品和重要的文學思潮的掌握,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英語能力。
參考文獻:
[1]溫景惠.探析英語閱讀技巧[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17(6):197—216.
[2]任怡平.大學英語閱讀技巧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2(13):147—148.
[3]溫宏社.英語文學作品的閱讀技巧及對教學有效性的影響[J].芒種,2013,(434):155—156.
[4]葛梁.英美文學作品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36):137.
[5]Collie J& Slater S. Literature in language Classtoom. A Resource Book of Idea and Ideas and Acticities Cambridge CUP,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