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暉

摘 要 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對職業教育的教學進行改革,才能夠培養更多的適應性人才,開創職業教育的新天地,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本文主要從職業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入手,從而分析職業教育的教學教改,提出建議和措施,推動職業教育的教學教改質量。
關鍵詞 職業教育 教學教改 問題 措施和建議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6.011
Teaching Statu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Optimization Path
WEI Hui
(Luoh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Luohe, He'nan 462000)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along with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need for further teach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to be able to train more adaptable talent, and create a new wor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power. This article from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existing problems start to analyz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make recommendations an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problem;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我國歷來有重視職業教育的傳統,黨和政府從政策上和資金上對職業教育加以支持,而且取得了不少的成績。在2007年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進一步肯定了職業教育的地位,將職業教育作為一項歷史任務來抓。到2020年發展三大戰略: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秶抑虚L期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目前教育現代化的“短板”是職業教育。既有質量和數量的問題,更有結構性發展障礙,如層次結構、類型結構、布局結構和專業結構等。
1 職業教育教學的現狀
(1)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進行并不順利,很多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遵循的是“企業參與、校企合作”,這種教學模式本應該發揮最大作用和價值,讓學生在學校和企業之間將理論和實踐融會貫通。但是現實中,很多企業并不會主動的為職業學校提供充足的實習崗位,根據一項專門調查,百分之四十左右的企業不愿意加強校企合作,目前的現狀是:職業學校這邊熱情高漲,但是企業卻是“冷若冰霜”,這種冰火兩重天不利于職業教育的進一步開展和發展。
(2)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缺乏一定的職業態度和創新能力。我國職業教育的本質應該是以就業為導向,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優秀職業者,但是目前的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卻缺乏一種職業態度和執業意識,走出校園的學生與社會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與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并沒有發揮到位。①其次,職業教育為了適應企業的發展,應該注重創新的培養,但是很多職業教育并沒有將創新作為重點。21世紀最寶貴的資源就是創造創新型人才?,F階段,發達國家已經進入“再工業化”階段,“再工業化”的主要路徑之一就是:積極推動科技創新、技術創新,創造新產業。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來臨,教育要面向第三次工業革命,如果教育工作者過分強調技術和技能,而沒有深層次的改變,那他們就本末倒置了。
(3)職業教育的師資力量薄弱。雖然我國的教育事業中對師資力量的投入不斷增加,但是職業教育的師資力量遠遠無法滿足社會對其規模發展的要求,隨著學生的數量不斷增加以及社會需要更多的職業人才,就需要更多優秀的師資力量。但是,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中高職高專的專職教師三十萬左右,而相比之下普通本科和??频慕處焻s高出一倍,而且高職高專的學生數量遠遠高于教師隊伍,造成師生比例嚴重失調。師資力量的匱乏造成我國職業教育舉步維艱。
2 職業教育進行教學教改的必要性
(1)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推動職業教育的結構性改革。隨著我國對教育的重視,對教育資源分配更加公平,因此,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在不斷擴大,2007年,大約有2200萬初中畢業生,而其中的900萬進入到普通高中,②而800萬進入到中等職業教育當中,中等職業教育的在校人數比例明顯提高。而高等職業教育也迅速發展,全國高職高專院校的數量明顯增多,2005年的時候,占到普通高校的百分之五十三。伴隨著學校數量的增多,黨和政府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資經費,促使職業教育的基礎能力得到完善和加強,促進學校的教學質量提高。
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一系列決定,創新了職業教育新理念,明確了一個發展目標,明確了多層次類型職業教育的科學定位,打通了“人人皆可成才”的通道,構建了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出了多元化辦學的新格局,確立了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的原則,明確了職業教育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作用,推動了職業教育治理體系的創新,建立了督導評估機制。這就要求我們進行一系列的職業教育教學結構性改革,構建“職業教育共同體”,推進多元化辦學模式。發揮市場經濟“無形之手”和政府主導的“有形之手”功能,釋放政府、學校和行業、企業職業教育“三位一體”能量,形成合力辦學。
(2)職業教育的學科性質決定了教學教改的必要性。相比于馬克思哲學等理論性學科,職業教育是一門很強的實踐性學科,需要職業教育將更多的理論運用于實踐當中,但是我國的現狀是理論工作和實踐工作“分割兩邊”,而為了更好地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就需要對職業教育進行有效的教學教改,讓理論和實踐結合,從而讓職業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地提高反思意識和研究意識,真正地走向社會,形成教研共同體,真正發揮校企合作的功能。
3 職業教育教學的優化路徑
3.1 改變職業教育目標的一元化,實現目標的多元化
職業教育教學教改的重中之重便是確立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因為不管是職業教育中的專業設置還是課程調整,或者是職業教育的教材如何編寫、教學的模式如何進行更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如何進行選擇,這些都是建立在培養目標的確立之上的,只有確立了培養目標,才能進一步展開職業教學。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產業結構也逐步轉變,復合型人才已經成為社會的極大需求,但是職業教育單純培養知識性人才或者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儼然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所以,培養目標的多元化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的。
對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顯然應該是多元化的。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首先,需要將單一目標改成多元目標,根據職業發展綜合確定知識目標、情感目標、技能目標、社會適應等綜合性的目標。引入多元評價即基于多元價值的評價,由評價結果確定學生差異發展即承認差異并提供差異發展條件,構建差異發展平臺與增值性評價 。
其次,為了與這些多元目標相適應,這些都需要和師生共同設置,而且要確定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滿足學生學習愿望,通過適當的職業訓練能夠得到目標的實現。再次,多元化目標實現需要職業學校和家長以及整體社會環境的支持,學校和家長都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③
3.2 改革職業教育死板的學制體系
目前,各個職業學校的學制有所不同,有兩年制或者三年制,但大多數還是以三年制為主。這種三年制的學制體系與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并不是同步的,因為職業教育三年學制建立的基礎就是其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初級或者高級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在知識的講授和課堂設置上主要傳授技能知識。但是,現代的職業教育教學教改培養目標開始多元化,開始以就業為指導,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所以,為了與這種轉變相適應,就應該安排不一樣的學制。
很多職業教育學校,比如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的學生生源比較多元化,有不同身份和不同年齡的學生入學,比如高中畢業生,還有農民工等學生,面對這些學習經歷不同的學生生源,就不能實用統一的三年制,這樣死板的學制體系無疑對他們是不利的。④所以,應該根據生源的不同或者學生選擇的專業不同,而劃分不同的學制體系。如何進行劃分,就需要進行仔細的研究和推敲,可以借鑒普通高等院校的學制和學分制,讓職業教育學校的學制以三年為基礎,但是可以根據學分進行上下的浮動,不同的學習對象在學習不同的專業的時候具有不同的優勢或者劣勢。當學生對某個專業比較感興趣的時候,他可能花費一年的時間就能掌握某項技術和技能,這樣就可以提前畢業,但是當他學習另一門技能的時候說不定會花費三年或者四年的時間,這就需要他進行多年的學習,以此來保障學習技能的掌握和熟練運用。同時,教學安排還可以安排全日制或者半日制或者在職學習,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引導。
3.3 根據我國現狀設置多元化的專業學科
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需要根據社會需求不斷地進行調整和優化,這是適應社會的必然選擇。根據2005年所做的調查,中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是根據我國的產業結構進行設置的,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對應的專業中,第二產業最多,大約百分之四十七,而第三產業次之,大約百分之四十六,第一產業占的比例最小。隨著時間的推進,⑤尤其最近幾年,第三產業相對應的專業占據的比例明顯上升,成為第一,而第一產業對應的專業就業率很低。
我們可以看出中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中各個專業中存在著明顯的就業差距,所以必須加以改變。第一,職業教育的教學教改需要和國家的產業政策相互適應和推動,要和社會的整體勞動力流向相和諧統一。目前,我國的第一產業中很多農民都開始走向第二或者是第三產業中就業,導致第一產業的就業率明顯降低,所以有必要提升第一產業的專業技術水平,不能因為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而放棄第一產業的專業設置,要始終記住我國目前還是個農業大國。第二,根據我國的新農村發展計劃,統籌城鄉發展,需要逐漸采取措施縮小城市和農村的距離,因此要提升農業產業的現代化,需要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中強化第一產業的現代化,提升發展水平和高度。第三,職業教育學校要時刻關注國家的階段性政策,隨時進行專業的設置和更換。比如在前幾年的金融危機當中,我國就提出要重點發展第二產業, 比如鋼鐵產業和汽車業等,這就需要有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投入到這些崗位當中,需要職業教育發揮最大的功能。
3.4 改革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關系到教學目標能否實現,所以課程的設置應該根據職業教育的性質和目標進行確定。課程設置不適應進行統一,因為我國地域遼闊,教育區域面積較為廣闊,各個地方的教育資源也不均衡,教育發展程度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有密切關聯,所以,對技術人才的要求也會不一樣,就需要根據各個地方的實際需要來進行不同的課程設置??赡馨l達地區的職業教育就需要培養更加復合型的技術人員,而欠發達的地區的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術人才更加專業。
3.5 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工學結合和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目標之下的新型培養模式,能夠實現學生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更加適應社會的需求。為此,應該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的模式,理順校企利益關系、利益格局。企業可以共同制定招工招生計劃,參與開發課程體系,共同組建教師隊伍,共同搭建管理隊伍,共同開展考核評價等。
首先,創建新的課程體系和標準,工學結合和校企合作從根本上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為此需要進行新的課程設計,選擇不同的課程體系。⑥其次,明確校企結合的教學目標,要綜合分析職業和企業以及學生,從三個不同的角度進行全面有效的分析,根據職業需求以及企業的需求,確定學生學習的技能,保持學生的學習和企業工作需求保持一致,當然,這中間需要學生進行主動的選擇,根據自己的理想和興趣進行專業和企業的選擇,需要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進行有效的合作。⑦再次,課程內容需要具體情況具體改變,在學校和在企業學習的課程內容是不同的,要時刻根據需要進行轉換。
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不僅需要轉變學校本身的思路,而且教師隊伍也需要不斷地進行優化和更新,專職教師資隊伍建設注重質量和發展力度。因地制宜、差異發展,形成研究型專業教師、反思型教學能手、前沿技術發展型實訓教練員。職業學校要根據時代的進步進行適當的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轉變培養目標的單一化,必須緊隨科學技術的發展步伐,根據整個產業結構進行合理化、高級化的教學教改,爭取讓我國的職業教育步入正規化、科學化的發展軌道。
注釋
① 王根順,付娟.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的特點及啟示[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23.
② 龔森.改革開放以來福建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研究(1979-2011)[D].福建師范大學,2013:32.
③ 徐瑾劼.適應下的理想:工作場所學習在職業教育中的價值及策略[D].華東師范大學,2011.23.
④ 周濟.謀劃改革的新突破 實現發展的新跨越——關于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4(17):12.
⑤ 吳全全.學習領域:職教課程內容重組的新嘗試——德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啟示[J].職教論壇,2004(18):11.
⑥ 匡瑛.政府如何促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協調持續發展[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08(11):13.
⑦ 劉琴.提高職業教育辦學質量的關鍵之舉[N].中國教育報,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