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 付士磊
摘 要: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經濟領域的新常態直接導致了就業新常態。2015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創下歷史新高,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在我國經濟進入中速增長、產業進行升級的大背景下,高校就業指導教師必須適應這種“新常態”,有針對性地進行就業指導,才能更好地指導大學生就業。該文分析了“新常態”下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探討了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改進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 就業指課導 改進對策
中圖分類號:G4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a)-0184-01
1 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就業新常態
1.1 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目的
大學生就業指導,指為促進大學畢業生與生產資料和工作崗位全面、迅速、有效地結合而開展的工作就是就業指導。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目的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為全面提高大學生素質并順利就業提供多方面的服務;二是幫助、引導大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社會職業的需要,盡快跨入職場。
1.2 大學生就業新常態
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工業4.0、智能機器人、互聯網、云平臺、大數據、3D打印等新技術的到來,使得企業人才的需求出現了新變化。由于我國經濟增速放緩、企事業單位崗位縮減等原因,經濟的不穩定直接導致新增就業崗位存在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將使未來就業形勢更加復雜。高校教師只有深刻認識到就業新常態的特征,在就業指導課中采用新手段、新方法,有針對性地教學,才能為大學生就業工作更好地服務。
2 面對新常態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存在的問題
2.1 大學生對就業指導課重視不夠
目前有一半大學生不知道什么是就業指導,主動參加就業指導的意識淡薄,在就業過程中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服務。同時,由于高校就業指導課程質量不高、教學目的不明確等因素,直接導致了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的輕視,不愿花費精力上課。在新的就業壓力下,社會轉型期存在的一些消極現象、社會腐敗問題導致學生不能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輕視了就業指導的作用。
2.2 就業指導多為應景,缺乏全程跟蹤教學體系
新常態下,就業壓力要求大學生提前做好就業準備。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課授課對象僅限于畢業生,多為臨時抱佛腳式地應景教學,主要內容為就業前期的職業定位、簡歷設計、面試技巧、人脈拓展等方面的指導,沒有將就業指導貫穿到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教學工作中,更沒有形成全程化的跟蹤教學體系。
2.3 就業指導缺乏有針對性的方法和手段
目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較為常見的方法是采用團體輔導、集中授課的教學模式, 就業指導層次偏低,缺乏針對學生個體特點的專門咨詢和有效指導。同時由于缺乏對地方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變化趨勢的了解,加之高校就業部門尚未完全實現從“等”到“找”的信息搜集方式的轉變,因信息來源分散致使就業指導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針對性。
3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改進對策
3.1 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加強就業思想指導
思想指導是就業指導教育的重要內容,大學生畢業求職的重要前提是了解和認清就業形勢。就業指導能夠幫助畢業生確立良好的個人修養和職業道德,樹立誠信就業意識;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幫助畢業生選擇正確的成才道路。作為高校職業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除了具有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理想職業,還能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等作用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教育。
3.2 建立全程跟蹤就業指導體系
就業指導課是一項系統工程,根據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同階段的特點,就業指導課程應從大一開始貫穿于大學教育始終。針對大學一年級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建立生涯與職業意識。針對二年級學生,進行創業教育。通過培養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方式進一步明確學習目的,加強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針對三年級學生,進行擇業前就業指導,介紹就業技巧、進行誠信教育等;針對四年級學生,重點進行就業前期的簡歷設計、面試技巧、形象禮儀等具體方面的指導。
3.3 利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進行個性化教學
就業指導課必須打破固有的就業指導課模式,采用多種手段進行個性化教學。教學可采用課堂講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擬訓練、角色扮演、社會調查等方法,提高學生對自我、職業和環境的認識。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搜集信息,進行職業測評,提高教學水平。針對學生試行個人職業規劃,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個人特點,為每個學生建立一套獨特的職業規劃方案。指導過程中的互動,要求充分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正面引導學生詳細分析個人的職業興趣、性格及優勢。通過一對一的個性化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建立切合實際的職業生涯觀念。
3.4 鼓勵創業成為新常態下的就業指導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動力轉變為依靠創新驅動,創業迎來了歷史機遇。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互聯網的技術、平臺、商業模式和應用與移動通信技術結合并實踐的活動開創了新的創業模式。由此可見,鼓勵創業將成為經濟新常態下就業工作的必然選擇。中國網民已超過6億,微信公眾平臺等新媒體實現線上發布就業創業服務信息,線下免費服務的創業就業“微模式”受到肯定。由于移動互聯網降低了溝通成本,有效整合利用了大量業余時間,未來居家辦公將成為可能。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必須將就業指導課與移動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為創業大學生提供新的就業渠道。
4 結語
新常態下就業形勢復雜嚴峻。高校應充分認識就業指導課的重要性,建立全程跟蹤教學體系,以一對一的特色教學模式去指導學生就業,盡早幫助學生完成由學校到社會的角色轉變。
參考文獻
[1] 賈陽,羅勇.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J].學理論,2010(16).
[2] 夏海珊.論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的現狀及其改進[J].中國校外教育,2009(8).
[3] 王小廣.新常態下我國2015年經濟形勢展望和政策建議[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4(6).
[4] 徐東昊.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師,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