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芬艷 傅麗萍 王艷華 蔣希眾
摘 要 為了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會計專門型人才,會計教學應以會計工作過程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本文通過分析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提高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對策,并對實踐教學的應用進行了一定的反思。
關鍵詞 會計專業 實踐教學 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6.031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XU Fenyan, FU Liping, WANG Yanhua, JIANG Xizhong
(Gu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50)
Abstract For training to adapt to the social needs of specialized accounting personnel, accounting, teach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ccounting process-oriented, competency-based,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rational and effective practice teaching.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counting discusse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accounting measur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for a certain amount of reflection.
Key words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1 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和問題
高職教育主要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素質優良,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素質專門人才,強調應用性,突出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調查研究發現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1 實踐內容沒有與時俱進,脫離就業崗位能力要求
首先,高職會計專業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專業課程使用的教材,符合職業特色的校本教材不多,以理論為主、實務為輔,在業務核算方面,也多以文字表達經濟業務,沒有呈現會計工作過程。同時,過分強調會計的核算職能,忽視會計的監督職能。其次,目前的會計實踐教材采用的憑證格式老化,涉及納稅等會計法律法規未能及時更新、脫離現實。教材不能真實體現企業的實際情況,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1.2 一體化教學場所建設力度不夠,缺乏仿真、實戰效果
一方面,建設經費嚴重不足。當前許多高職院校對會計專業實訓室的投入不足,專門的實訓場所數量不足。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分離,在教室進行理論教學,只有實踐教學才到實訓室進行,甚至實踐教學在普通課室進行,而且很多理論教師沒有專業實踐經驗,只懂理論,不懂操作。另外會計軟件投入不足,除了電算化軟件,很少有其他財務軟件。另一方面,校企合作表面化。校外實習基地是學生近距離接觸社會的最好方式。而現實情況是高職院校建設校外實習基地的情況不容樂觀,實習企業數量非常有限,僅有的幾個實習基地,也沒有真正起到作用,很難滿足會計專業實習和教學的要求。
1.3 評價考核體系陳舊,不利于人才的培養
首先,會計實踐課時得不到保證。目前各大高職院校的會計實踐,都建立在會計理論先行的前提下,即先進行理論教學,后進行實踐教學,理論與實踐不同步,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仍很嚴重。其次,偏重理論考核,忽略技能考核。多數課程采用單一的閉卷考試形式,即使采用技能考核,也是某一單一課程的單項能力考核。最后,缺乏課程的過程性考核。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學習態度往往不端正,只是在臨近考試時才會臨陣磨槍,無法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去解決實際問題,動手能力較差,導致職業技能培養的目標難以實現。
1.4 職業素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忽視對隱性素質的培養
第一,忽略會計行業信息化、現代化、國際化的需要。在日常實踐教學中,教師沒有重視學生終身學習能力、職業素養的培養,隨著會計信息化、國際化的發展,如果學生不能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終身學習,就會跟不上社會前進的步伐,難免被社會所淘汰。第二,忽視會計職業風險意識的培養。如:從事會計工作具有哪些職業風險?如何規避職業風險?在教學中很少涉及,導致許多學生頭腦中沒有風險意識,更不懂得如何防范風險。
1.5 教師團隊整體水平不高,缺乏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教師
一是雙師的素質內涵表象化。因為教育部的推動,大部分高職院都積極建設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然而, 許多“雙師型”會計專業教師只停留在表象,只是擁有一個教師系列的職稱證和一個專業領域的職稱證而成了“雙師”,卻并沒有相關工作崗位的工作經驗,或是有工作經驗而教學水平較低。二是師資培訓力度不夠。很多高職院校基本上沒有對于實訓教師進行教育教學能力培養、考核、測評的方法。三是教師承擔過重的科研壓力。許多學校對待教師的考核往往重科研、輕教學,對待教師職稱的評定也是重理論、輕應用,基于這雙重的壓力,許多教師不得不把重心轉向科研,疲于應付過重的科研任務,卻無心鉆研教學。
2 提高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對策
2.1 建立會計服務中心
會計服務中心是在積極探索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模式上,將手工模擬實訓、電算化模擬實訓、網上納稅申報、網上銀行和網絡虛擬軟件模擬實訓相結合,再造校內實習、實訓真實的工作場景,仿真模擬企業的運作模式來組織生產和運營,定崗定職,分角色分任務,有規章有制度,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體驗具體的會計工作崗位職責和技能。當會計服務中心運營比較成熟的時候,可以向社會開放,面向社會接業務。這樣學生在會計服務中心中既可以工作也可以學習,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及積極性,既解決了校內實訓缺乏實際應用的不足,也解決了校外實訓無法及時跟蹤指導的困難。
2.2 建設有效的校外實習跟蹤輔導體系
會計專業與其他專業不同,實習單位招收的實習生非常有限,無法像酒店管理等專業一樣大批量、訂單式進行校外實習,這給會計專業學生的實習及教師的跟蹤指導帶來困難,致使當前會計專業的學生實習后缺乏教師跟蹤指導,學生遇到了工作上的問題也找不到教師及時進行輔導,致使會計專業的學生真正能在會計崗位實習的并不多,因此,建立有效的校外實習跟蹤輔導體系顯得非常必要。
2.3 通過政府引導促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辦學能促進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大大提升高職院校辦學質量。許多學校也并非沒有意識到校企合作的優勢,也在努力尋求合作企業。但總體來看,國家和政府對企業參與教學宣傳不夠,支持力度不足,也缺乏相關政策的引導, 我們的企業沒有把教育當成自己的一份責任,因為享受不到“甜頭”,企業對參與教學比較抗拒,積極性極低,導致許多學校的校企合作形同虛設。所以,應由政府出面,研討制定大的方針政策,給予校企合作提供一個大的平臺,通過可以給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一定期間、一定程度的稅收優惠、訂單培養輸送人才等措施,一方面從觀念上讓企業意識到參與教學是自己的社會責任,是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另一方面從物質上也給積極參與教學的企業稅收減免等,調動企業的參與性和積極性,達到學校和企業的雙贏。
2.4 更新課程考核方式
一是在考核方式上,要突出多樣性,不能只局限于期末筆試這種單一評價方式,應由總結性考核轉換為過程性綜合評價,比如通過了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同學就可以不再參加相關科目的期末考試,真正做到課教相通。二是在考試內容上,改革考核理論知識為主的特點,轉為評價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特點的專業技能考核,考評學生的自學能力,理論聯系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三是在考試范圍上,除了考核學生的專業知識,還要考核學生的社交能力、風險防范意識和職業素質等,加強綜合性、創造性運用會計及相關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素質的全面發展。
2.5 全面跟蹤管理會計專業教師
實現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根本是要解決“培育人”的問題。對于會計教師的管理應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實踐教學設計的檢查。教學設計容易忽略教學過程的設計。所以要求會計老師在教學設計上將知識講解、學生練習(巡回指導)、實訓指導的內容、課時、實訓步驟等填寫清楚。二是實踐教學過程的檢查。會計專業一個完整教學過程往往需要十幾課時,甚至幾十課時,與理論課堂教學存在很大的不同。三是建立教師綜合評價體系,不單是學生的評教,教師下企業的學習指導等都應納入評價體系,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和教學方法的改進。
2.6 改革教師系列職稱評定辦法
想要提高我國整體的教育教學水平,既離不開科研,也離不開教學。針對不同的教師個體而言,有的教師適合關在屋里搞科研,有的教師適合走上講臺做教學,只有改變以往教師職稱評定對科研數量的考核硬性指標,將職稱評定分為:科研型教師評定和教學型教師評定,分別制定相關考核和評定標準,這樣一方面能大大鼓勵熱衷做科研的教師積極做科研,熱衷教學的教師努力鉆教學,做到各有所長,人盡其才;另一方面,還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如今社會學術抄襲、學術造假等不良之風,防止學術資源浪費,提高我國社會整體學術質量和教學質量。
3 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反思
實踐教學既是一個恒久的問題,又是一個彌新的問題。說它恒久,是因為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是相伴而生的,如何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問題一直是教育領域關注和研究的重點。說它是新問題,是因為雖然目前實踐教學已成為我國教育研究領域運用較為頻繁的一個術語,但是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與其他普通高等教育及中等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有所區別,需要結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特點把握實踐教學的內涵,正確看待和處理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系,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進行深入具體分析,而不能套用普通高校的實踐教學,需要我們轉換思考問題的角度,重新賦予其新的內涵。在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我們應當始終堅持以人才需求為目標,始終堅持以職業性為標準,始終堅持以過程導向為根本,使會計實踐教學真正與企業會計專門人才需求保持高度一致,提高實踐教學的實效性,真正為社會輸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該論文屬于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創新型實踐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孫喜平.基于IBL的會計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財會月刊,2011(18).
[2] 李冬梅.創新能力導向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會計之友,2011(1).
[3] 湯向玲.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財會通訊,2013(2).
[4] 馬蘭.張愛榮.2+1模式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初探[J].經濟研究導刊,2013(20).
[5] 張雪芬,顧誠浩.會計實踐教學改革方法探索:基于蘇州眾勤會計實訓模式[J].財會月刊,2013(12).
[6] 吳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會計》實踐教學新模式[J].財會月刊,2012(24).